一个面积世界第九、人口却只有2000万的国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2024年6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价值80 亿美元的协议,决定绕开俄罗斯,与中国深化经贸合作。
俄罗斯如今身陷乌克兰泥潭、中亚百年来首次迎来"权力真空"。
哈萨克斯坦的这场豪赌,究竟会把自己和整个欧亚大陆带向何方?
哈萨克斯的历史翻看也是满满的血泪,这片土地曾经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西域边陲。
安史之乱后逐渐脱离中原版图,伊斯兰文明在此生根。
15世纪哈萨克汗国首次在历史舞台上登场,但好景不长。19世纪末沙俄的扩张铁蹄踏碎了草原的宁静,1882年哈萨克全境被并入俄国,游牧民族开始了漫长的被统治岁月。
哈萨克斯真正的噩梦是在苏联时期。斯大林的集体化运动把哈萨克牧民打成"富农",1930年代初的人为大饥荒吞噬了150万到230万条生命,相当于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苏联当时向这里大规模移民俄罗斯族,流放政治犯和"不可靠分子",到1991年苏联解体时,哈萨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成了"少数民族",仅占40%,而俄罗斯族却超过了30%。
独立后的30多年,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通过开放石油、天然气和铀矿资源,引入西方资本,才让国家经济逐步起飞。
如今石油出口年收入超过300亿美元,人口结构也实现了逆转,哈萨克族占比升至70.6%,俄罗斯族降至15.1%。
但俄罗斯的影响从未真正消退,北部与俄罗斯接壤的几个州,至今仍保留着大量俄语人口,这成了悬在哈萨克斯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果说外交是一门艺术,那哈萨克斯坦绝对是个中高手。
2022年初的一幕堪称经典。当时哈萨克斯坦因天然气价格暴涨引发全国骚乱,现任总统托卡耶夫手握精锐部队,却主动邀请集安组织,也就是俄罗斯主导的军事联盟出兵平乱。
看似是借俄罗斯之力恢复秩序,实际上是借机清洗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遗产,同时向西方表明"我没有完全倒向莫斯科"。
更绝的事同年6月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托卡耶夫当着普京的面,公开表态不承认俄罗斯扶持的南奥塞梯、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地位。
这一番话当时就让普京脸色铁青,却也让西方看到了哈萨克斯坦的"独立性"。
为了能够在经济层面做到平衡,哈萨克斯坦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80%的石油出口依赖俄罗斯控制的黑海港口和管道系统,但同时也在悄悄向西方供应石油和铀矿,填补西方制裁俄罗斯后的资源缺口。
军事上名义上是集安组织盟友,实际上却在稀释北部俄罗斯族人口比例,甚至引发了梅德韦杰夫"种族清洗"的指责。
这种"墙头草"的生存哲学背后,是残酷的地缘现实,毕竟完全倒向俄罗斯会遭遇西方经济制裁,石油经济可能崩盘。
彻底脱离俄罗斯,北部的民族问题随时可能被引爆,重演乌克兰的悲剧。
只有在夹缝中左右逢源,才能换取最大的生存空间。
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欧亚地缘格局。
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对中亚的控制力急剧下降,这为哈萨克斯坦打开了前所未有的战略窗口。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批响应国,哈萨克斯坦在中国的西向战略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
中欧班列必须穿越哈萨克斯坦才能抵达欧洲,中石油早在2013年就以50亿美元入股卡沙干油田,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中线也途经哈萨克斯坦领土。
双方合作的50多个大型基建和能源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美元。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当年中哈双边贸易额同比暴增45%,2023年上半年更是飙升72.9%,达到创纪录的240亿美元。
更重要的是被俄罗斯阻挠了25年的中吉乌铁路项目终于在2024年正式开工,这条绕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北部、直通中亚腹地的铁路,将彻底重塑区域物流格局。
2024年10月,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在中哈经贸论坛上宣布,双方将共同开发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打造一条完全不依赖俄罗斯的欧亚陆路通道。
他当场立下保证:"这笔买卖绝不会让中国吃亏!"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一千多年前,撒马尔罕、布哈拉这些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曾因商旅往来而繁华无比。
今天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这些中亚古城正在迎来第二次繁荣。
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努尔苏丹如今成了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中国投资的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在这里拔地而起。
中国的电商平台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纺织品、机械设备充斥着当地商场。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这种合作的本质,与俄罗斯当年的殖民掠夺截然不同。
中国带来的是基础设施、就业机会和产业升级,而非政治控制和资源榨取。对于历史创伤深重的哈萨克斯坦来说,这种"不干涉内政"的经济合作模式,显然更具吸引力。
聪明的哈萨克斯坦当然不会只押宝中国。
在深化对华合作的同时,阿斯塔纳也在积极发展与土耳其、欧盟、美国的关系。
土耳其作为突厥语系国家的"大哥",一直在中亚地区经营文化和经济影响力。
哈萨克斯坦借助突厥国家组织与土耳其、阿塞拜疆等国加强联系,制衡俄罗斯的影响。2024年,土耳其宣布将在哈萨克斯坦建设新的炼油厂和化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0亿美元。
欧盟方面,哈萨克斯坦的铀矿资源成了香饽饽。
作为全球最大的铀生产国,哈萨克斯坦占据世界铀产量的40%以上。
在俄罗斯核燃料供应受限的背景下,欧盟多国纷纷与哈萨克斯坦签订长期供应协议,这为阿斯塔纳提供了与布鲁塞尔对话的筹码。
美国虽然在地理上距离中亚遥远,但也没有放弃在这一地区的博弈。
近年来,美国对哈萨克斯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油气和矿业领域,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头早就在此布局。
华盛顿默许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暧昧"态度,只要阿斯塔纳不完全倒向莫斯科即可。这种"全方位外交"策略,让哈萨克斯坦在大国博弈中游刃有余,避免了被某一方"绑架"的风险。
编辑:木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