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遴选工作进展迟缓,其根源在于决策权并非完全掌握在中国足协手中。报道指出,国家队主帅人选牵涉多方利益,导致足协在推进过程中受到显著制约。这一情况不禁令人担忧:国足选帅是否会重蹈2021年那场充满波折的换帅覆辙?
回顾2021年,时任主帅李铁离任后,足协内部曾倾向于由时任国青队主教练扬科维奇临时接掌国家队。然而,更高层级的管理部门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双方在继任者问题上陷入僵局。最终,管理部门直接授意李霄鹏接手帅位,足协只能被动接受。这一案例清晰地表明,国足主帅的更迭往往成为不同层面力量博弈的焦点。
因此,当此次“足协在选帅过程中遭遇掣肘”的消息传出,不少观察者担忧,迫于外部压力,足协最终可能再次选择一位本土教练执掌国家队。甚至有传言指名道姓,指向了现任国足中方助理教练郑智。
然而,客观审视,这种担忧虽有现实依据,却可能是多余的。当前形势下,即使选帅进程艰难,郑智接手帅位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 经历了李铁和李霄鹏两位本土主帅的执教后,无论足协内部还是更广泛的舆论层面,普遍认为本土教练现阶段难以胜任国足主帅的重任。国家队下一任主教练必须来自海外,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二是郑智在担任国足助理教练期间,并未展现出令人信服的绩效。此外,他曾与球迷发生冲突事件,其独立执教顶级球队的经验也相对匮乏。基于这些因素,即使为了规避外界可能的质疑,足协也难以同意赋予郑智主教练的全权。
三是与李铁等人不同,据传郑智本人对国家队主教练这一岗位的渴望并不强烈。他更倾向于从事偏行政管理的角色,这或许解释了为何他在教练领域的发展相对平缓,缺乏显著的进取态势。因此,即使足协或其他方面有意推动,郑智本人也未必会接受这一任命。
事实上,不仅郑智,其他一些在民间有一定呼声的本土教练,例如于根伟、邵佳一,在当前的选帅考量中也基本不在候选名单之列。因此,外界更应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国足最终会聘请一位怎样的外籍教练?比如说,倘若在教练年龄等具体标准上,足协与管理层之间可能存在分歧——足协可能偏好60岁以下的年富力强者,而管理层或许更看重资深教练的经验与威望。这种潜在的分歧如果存在,无疑为国足选帅的最终走向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