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陷落:亚历山大大帝的艰难围攻

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高歌猛进,不断夺取波斯人的残山剩水。他们接连攻取小亚细亚半岛和叙利亚,并沿地中海岸杀向富庶的埃及。顺便猛攻那些心系前朝的重要城市,直至对方屈服或彻底灭亡为止。无论哲学发源地米利都,历史之父的故乡哈利卡纳苏斯,还是号称从未陷落的推罗,都在这个过程中惨遭重创。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加沙,一座完全建立在沙丘上的寻常城市。当地守军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坚持抵抗达5个月之久,甚至两次差点将亚历山大本人打死。

伊苏斯之战让波斯帝国损失掉叙利亚和埃及的大部分驻军

早在前331年,马其顿人在伊苏斯之战中大获全胜,逼迫大流士三世丢下自己的军队跑路。但在叙利亚到埃及之间的广袤海岸,尚有大量区域游离于双方掌控,可能威胁到亚历山大的后勤供应。例如数千为波斯帝国服役的希腊佣兵,就走海路抵达克里特与欧洲本土,从事破交、策反等敌后行动。另有一支偏师南下埃及,险些利用总督死后的空窗期占山为王。

为确保后方安全马其顿军队优先向南挺进

正因如此,亚历山大没有选择追击波斯主力,而是调头沿海岸南下。先是派骑兵控制大马士革局势,接着将包括西顿在内的大部分腓尼基城市收归麾下,并且意外收到塞浦路斯人送来的投名状。只有孤悬小岛的推罗拒绝臣服,不惜同几倍于自己的远征军激战。尽管给马其顿人造成巨大麻烦,却也招来家园被毁、人口皆被变卖为奴的凄惨结局。

腓尼基岛屿城邦推罗曾被围攻达半年之久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巴提斯的波斯宦官,正在南方的加沙密切关注局势发展。此人的早年经历已不可考,但在选择摆面前的关键时刻,依然坚持旧帝国利益。可能是对本地市民缺乏信心,他们特意从临近的沙漠中招募阿拉伯雇佣兵,作为抵御进攻的核心班底。同时,手里另有一些精通机械的工兵,能够制造弩炮等武器。奈何身处干旱沙漠,缺乏木材等必要零件,无法大批量生产配置。

古代加沙虽距海不远本质上确是一座沙漠山城

好在加沙建造于荒漠边缘的高岗上,四周是16米高城墙,非常适于有准备的军队长期死守。除西侧的临海沙滩,余下的北东南三面亦是松软沙土地形。这让围攻者很难顺利挖掘地道,也无法通过舰船直接触及城头。城内居民多为来自古代欧洲的腓利士人后裔,普遍保有较多尚武好斗风气,勇于站出来守卫乡土。故而在亚历山大之前,他们曾逼退过巴比伦大王尼布甲尼撒,以及波斯帝国的第二代统治者冈比斯。

灭亡前夕的波斯帝国军队

不过,新来者无疑是更为致命的对手。在菲利普二世改革后,每支成规模野战军都配备有专业工兵,可随时组装弩炮参与攻坚。作为其附庸的希腊科林斯同盟,又能提供更大规模的技术队伍,用各类土木工程淹没目标城市。加之腓尼基人与塞浦路斯人倒戈,这下连快速运输粮秣、武器备件的船只都相当充足。

马其顿军队已经有携带专业工兵与机械武器的习惯

当年10月,马其顿先头部队刚抵达加沙,就选择到城市南侧扎营。因为那里的结构最薄弱,看着很容易被破坏。工兵当即搬来弩炮,却发现要击中城楼等目标有点困难。因为城市所在山岗太高,石弹大仰角射击的威力有限,所以认为盲目强攻的收效不大。

亚历山大的工兵与轻步兵

这番专业意见却让亚历山大感到恼怒,觉得自己有必要拿下这种交通要道。否则无法安心进入埃及,极有可能被忠于波斯的地方势力偷袭。于是下令修建一道土坡,高度要与加沙城位置相当,方便弩炮对守军单位平射石弹。

加沙之围前期马其顿人重点从南侧进攻

几周后,这条南侧的土坡基本完工,用于攻城的弩炮也部署完毕。亚历山大相当兴奋,头戴桂冠举行祭祀,为料想中的破城举办神秘仪式。结果,机械武器的凌厉射击,反而激起守城阿拉伯士兵的怒火。他们索性开门杀出,向着弩炮方向大举出击,准备纵火将之全部焚毁。其余人继续在城头掩护,居高临下的放箭、投石,很快便将数量有限的围攻者压制。

马其顿人利用土堆可以有效攻击加沙城墙

亚历山大目睹此景,毫不犹豫的亲率近卫军步兵赶去增援,却依旧被密集落下的远程武器笼罩。双方僵持不下之际,自己被一颗突然射来的石弹击中。由于距离较近,直接将盾牌、胸甲打穿,乃至嵌入肩膀位置。马其顿人被迫暂停围攻,以相对体面的方式有秩序退下土坡。随后继续监视、包围加沙,坐等更多工兵与弩炮从推罗前些运过来。

由于距离太近亚历山大本人也被守军火力击伤

很快,大批腓尼基船只抵达巴勒斯坦海岸,上面运载的武器、补给和专业人员,足够亚历山大掀起更大规模围攻。随即下令围绕全城,建造约有76米高的土坡。如此一来,弩炮可以轻松射击城头目标,周围也有足够空间布置守卫力量。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近卫步兵

至此,加沙的防御体系摇摇欲坠,在石弹的不间断轰击下弹痕累累。同时,一些土质较硬的区域被发现,成为工兵挖掘地道的最佳路线。他们努力使城墙出现下沉,直到部分段落发生坍塌。

加沙之围后期马其顿人从四面八方同时进攻

即便如此,加沙城内的阿拉伯佣兵依然士气坚定。当南侧城墙被弩炮打塌,立即抱团顶住那些蜂拥而至的马其顿轻步兵。哪怕承受着惨重伤亡惨,还是前后三次化解强敌的大规模冲锋。

方阵部队登场后守军再无正面反抗机会

第四次冲锋开始后,亚历山大开始把马其顿方阵派上土坡,从两个方向展开重点进攻。其一是被工兵挖空地基的那段城墙,其二是被弩炮打出缺口的位置。随后还需要借助梯子翻越一定高度,但攻击难度已经大大下降。而且方阵部队的正面压迫感十足,只要展开队列就足以逼退使用短武器的阿拉伯人。

登上城头的亚历山大和近卫军步兵

最终,一位名叫纽普托利马斯的贵族拔得头筹,成为首个率部占领城头的指挥官。其他各营不甘人后,顺着他们走过的路线爬上城墙,四处寻找城门并予以破坏。本地的非利士后裔在阿拉伯佣兵基本阵亡之际,继续在城中与围攻者爆发激烈巷战。因而伤亡比极高,根本没什么成年男性沦为俘虏。唯有缺乏军事能力的妇女儿童,被杀红眼的马其顿人故意留下,作为奴隶出售到欧亚各地。

虽然获胜但马其顿人的伤亡略多于守军

作为指挥官,巴提斯同样没出逃可能,稍后就出现在马其顿国王面前。由于不肯下跪屈服,甚至故意表现出鄙夷神态,被亚历山大下令处死。胜利者模仿《荷马史诗》桥段,拿一根绳子穿过他的脚踝,再用绑定战车将之活活拖行到死。

巴提斯享受到《荷马史诗》中的赫克托待遇

事实上,这并非加沙第一次遭受灭顶之灾,更不是最后一次毁于乱世烽火。最初定居于此的迦南土著,早在亚历山大出生以前,就被埃及人和非利士人替换。马其顿军队的战绩,不过是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他们从附近沙漠中招募阿拉伯人,作为城市修复后的定居者,开启长达2000多年的新纪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历史   亚历山大   大帝   艰难   马其顿   波斯   工兵   埃及   土坡   守军   腓尼基   城头   帝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