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那间酒店的大门一关就是十个小时,外面蹲守的媒体把快门按得比谈判桌的敲击声还密集,结果啥红毯仪式没有,连句完整的现场通报都等不来。
这场被外媒提前判了没戏的中美第五次贸易谈判,反倒靠一堆戏剧化操作成了热议焦点,从会前互怼到会后各说各话,每一步都藏着满满的门道。

先看谈判前的预热戏,美方简直把虚空造牌玩出了新高度。
贝森特先对着中国贸易代表李成钢开炮,吐槽对方行事粗鲁,这波操作像极了吵架前先翻旧账的套路,本质就是想抢占舆论高地。
紧接着特朗普亲自下场加码,左手拎着大豆滞销的悲情剧本,右手举着稀土封锁的焦虑大旗,放话要是中国不买大豆、不松绑稀土,就祭出百分之百关税的杀招。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虚张声势。
美国4月份就试过把关税加到154%,结果中美贸易实质性中断两周,最先扛不住的还是美国自己,赶紧主动打电话求谈判。
那次博弈的结果很明确,额外关税取消才换来了贸易重启,现在又拿同样的招数出来晃悠,纯属故技重施。
讽刺的是,美国自己的关税体系乱得像一锅粥,海淘平台算的关税要么比实际低让消费者补钱,要么高到离谱再退款。
连自家企业都借着关税混乱趁火打劫,这哪是要打贸易战,分明是先把自己人坑一遍。

谈判桌上的十小时更是高手过招的典范。
美方全程把强硬二字刻在脸上,中方则用坚定二字稳稳接招。
李成钢会后的发言堪称教科书级话术,那句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短短十几个字就把双方态势说透了。
美方只敢在口头上放狠话,中方却在实际利益上寸步不让。
这话里的玄机得掰开了说。美方的立场强硬就像网上吵架放狠话,看着气势汹汹,实则没多少底气。
他们喊着让中国买大豆、开放稀土,可最后要看的是货款到没到账、稀土运没运走,这些实打实的利益点一个都没落地。
中方的维护利益坚定是行动派,你加关税我就对等反制,你搞出口管制我就守住核心资源,从头到尾没松过口。
所谓建设性探讨,说白了就是双方把话说开了,该争的利益是一点没让,本质是吵架吵明白了,最终问题依然没解决。

有意思的是谈判结果,完全照着美国的剧本走了。
美方宣布暂缓加征百分之百关税,给自己找了个完美台阶。
贝森特还嘴硬说中国答应合作,这套路特朗普7月份就用过,最后还不是因为没实际动作穿了帮。
毕竟空口说白话没用,大豆货款没到账,稀土出口没松动,所谓的共识更像是双方约定好的对外统一话术,至于具体方案,还得等内部报批,这拖延战术玩得相当熟练。
这场谈判的本质,就是中国给美国搭了个台阶,让对方不用硬着头皮加关税,同时自己守住了所有核心底线。
美国之所以需要这个台阶,根源在于自身经济经不起折腾。
经过这么多年去工业化和外包,美国根本找不到中国商品的替代来源,稀土、关键制造业产品全得靠进口,真把贸易关系搞僵,首先崩溃的是美国国内供应链和通胀数据。
4月份的博弈已经证明,美国先扛不住,这次不过是历史重演。

巧合的是,美国在谈判中还暴露了老大失格的问题。
荷兰为了帮美国搞芯片禁运,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出头,结果吃了亏还没得到美国的补偿。
这波操作看得其他盟友心惊胆战,谁还敢轻易当马前卒?
以前美国登高一呼还有人响应,现在连小弟都知道跟着他没好处,所谓的盟友体系正在慢慢散架。
反观中国,始终保持言必行、行必果的形象,两相对比,谁更靠谱一目了然。
至于中美贸易的未来,答案其实藏在这五次谈判里。
短期内,第六次、第七次谈判大概率还会来,毕竟美国需要不断找台阶下,中国也愿意配合维持沟通渠道。
但核心趋势不会变,中国会一直守住取消所有不平等贸易条款的底线,不会做任何实质性让步。
美国则会继续用强硬表态掩饰底气不足,每次谈判都是一次诈胡,骗不到好处就找台阶拖延。

从长远看,美国的筹码只会越来越少。
制造业空心化改不了,盟友体系在散架,关税大棒的威慑力越来越弱,这些都是绕不开的死结。
中国手握稀土等核心资源,制造业根基扎实,在谈判中只会越来越主动。
所谓的贸易摩擦,本质是美国不甘心失去优势地位的挣扎,现实是,嘴硬赢不了实际利益,手里没货终究腰杆硬不起来。
说到底,这场贸易博弈就像一场漫长的心理战。
美国靠喊口号刷存在感,中国靠实力守底线,谁能笑到最后根本没悬念。
未来不管谈多少次,核心逻辑都不会变,美国需要台阶,中国守住利益,直到美国彻底接受平等对话的现实。
对普通人来说,不用太担心贸易战影响生活,毕竟美国比我们更怕真打起来,那些加关税的威胁,听听就算了,大概率只是说说而已。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