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中国石化正式宣布,坐落于湖北与重庆交界的红星页岩气田探明储量达1650.25亿立方米,这一消息在能源领域掀起巨大波澜。
就在同一天,白宫内部传出不安的气息,特朗普团队原本寄望于能源牌重新撬开中国市场,如今却发现,连这最后一张底牌也已经失效。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连老天都在帮中国?
这并非某种巧合,而是一次早已悄然布局的能源反击战。早在2025年2月1日,美国方面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试图借此再次掌控中美贸易的节奏。中方迅速反制,对美国液化天然气征收15%关税。
仅仅几天后,中国便停止了全部美国LNG进口,至今已连续中断超过70天。最后一艘美产LNG船舶是在2月6日抵达福建港口,此后美能源企业的出口计划被彻底打乱。
与此同时,中俄双方加速能源合作的节奏。5月初,中俄签署了《2025年能源合作路线图》,将原油年贸易规模提升至3000万吨。截至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原油进口量高达1.084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19.6%,俄罗斯稳坐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的位置。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2019年通气以来,至2024年已累计输气超780亿立方米。2025年满负荷运营后,年输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足以供应1.3亿户家庭。就在美国施压印度,要求其在8月27日前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时,中国早已完成了供应链的重构。
从8月起,中国进口的乌拉尔原油规模几乎翻倍,从日均4万桶提升至近7.5万桶。俄罗斯方面不仅提供稳定货源,更给出了实打实的折扣价,令中国炼化企业得以在国际博弈中稳住成本,维持产品价格平稳。
国内的攻坚也在同步推进。红星页岩气田的开发并非易事,地处丘陵山区,地质结构极其复杂,勘探、钻井、压裂、集输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
为此,中国石化专门组建了技术攻坚团队,逐项攻克从地层裂缝到井筒回流等一系列“卡脖子”难题。1650亿立方米的储量,不仅是数字,更是一份战略保障。
这座气田的成功落地,标志着中国在页岩气领域再下一城。山东新兴油田、重庆复兴油田、柴达木英雄岭、玛北页岩油等项目接连取得突破,中国的非常规油气产业链正在加速成型。
塔里木盆地的深层探井项目,正在默默补上技术和产能的空白。美国此刻的焦虑,远不止于被中国“拒绝采购”这么简单。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通过关税战迫使中国回到谈判桌,尤其是能源领域。
美国传统能源企业是特朗普的政治金主,他们期望中国这个超级市场能够带来稳定订单。但从2025年6月起,中国已基本停止与美企的能源合作,美方不得不将出口目标转向欧盟、韩国等传统盟友。
问题在于,没有哪个市场能完全替代中国。即便美方通过贸易谈判成功向盟友推销了几千亿美元的能源产品,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依然如影随形。能源企业的库存压力、运输调度的混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都让美方陷入被动。
特朗普还未放弃。7月14日,他公开威胁称,若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购买俄能源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
这一言论直接引发市场震荡。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迅速回应,坚决反对非法制裁和长臂管辖,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国内天然气产量的提升。
事实上,中国的能源饭碗从来不是单靠进口填满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全国天然气产量达43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7%。
贵州提出到2025年页岩气年产12亿立方米、探明储量500亿立方米的目标;四川盆地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产量将突破700亿立方米。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深度布局,是对未来的从容掌控。
即便如此,中国并未关起大门。市场还在,规则也在。只是,美方的反复无常已让中国企业不再信任其承诺。从特朗普一边加税一边要求中国采购,到中方干脆在第三轮磋商中不提能源合作,信号已足够明确:做生意要讲规则,不是喊口号。
红星页岩气田的开采,是“自己种粮”的关键一步。面对复杂地质条件,中国工程师拿出了实打实的技术实力和韧性精神,一步步啃下硬骨头。
每一口气井的背后,是高强度勘探、钻井、压裂和数据运算的协同成果。一线攻坚团队昼夜奋战,才让这个1650亿立方米的“巨无霸”气田成为现实。乌拉尔原油的大规模引入,则是“用好市场”的灵活手法。当国际博弈风云变幻,中国以极高的效率完成了能源进口结构的调整。
折扣价不仅降低了成本,也为国内成品油、化工产业链提供了“价格缓冲垫”。在外部不确定性极高的当下,中国市场的稳定性成为炼化企业最大的底气。有人提出疑问,仅靠几个新发现的油气田,是否足以摆脱进口依赖?答案是:短期不会,但趋势已定。
中国的能源战略从不是“孤注一掷”,而是“两手都要硬”,既要打好内功,也要用好外部资源。正是这种内外兼修的思路,才让中国在能源博弈中逐渐掌握了主动权。特朗普的沮丧并非毫无来由。他曾信心满满地表示,要以能源为突破口重新打开中国市场。可现实却狠狠打了他的脸。
红星页岩气田的官宣成为压垮特朗普能源算盘的最后一根稻草。中方显然不再需要依赖美方提供的能源,连谈判的兴趣都没有。
对于美国传统能源企业而言,这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流失、出口通道的收窄,以及政治赌注的惨败。他们或许曾是特朗普的忠实支持者,但面对被切断的中国订单,他们的耐心也在逐渐耗尽。
在这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能源暗战中,中国以极其稳健的步伐完成了对内对外的双重布局。红星气田探明、乌拉尔原油翻倍、中俄合作路线图落地,每一步都踩在了当下的关键节点上,为中国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能源护城河。
中国不靠天吃饭,却在关键时刻得了“天助”。红星页岩气田的成功开发和乌拉尔原油的灵活进口,令特朗普能源战略彻底破产。在这场耐力与智慧的较量中,中国赢得不仅是资源,更是未来的战略主动权。
信息来源:
[1]1650亿立方米!我国又一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澎湃新闻
[2]我国又一大型页岩气田诞生 北青网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