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抽屉时,指尖触到一个硬邦邦的物件,裹在褪色的绒布套里——是我的第一部手机,诺基亚5300。机身早已没了光泽,滑盖的缝隙里还卡着半粒当年没抠出来的饼干渣,可按下电源键,屏幕居然还能亮,跳出熟悉的“Nokia”标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十年前的记忆闸门。
那是2013年的夏天,我刚结束中考,攥着超出预期的成绩单跑回家时,爸爸从公文包掏出一个白色盒子,推到我面前:“考上重点高中,给你的奖励。”我拆开盒子的手都在抖——银灰的机身,能上下滑动的外壳,正面是一块小小的彩色屏幕,背面印着个音符图案,销售员说这是“音乐手机”,能装内存卡听歌。那时候班里有手机的同学屈指可数,我抱着这部诺基亚,连吃饭都想放在桌边,生怕错过它亮起的瞬间。
最初用手机,最着迷的是发短信。那时候还没有九宫格输入的熟练,按“2”键三次才能出“C”,按“7”键四次才是“Q”,跟同桌小敏聊天,一条短信要编辑五分钟。有次她跟我说周末要去公园玩,我盯着屏幕反复修改,删了又写“我也想去”,怕太直白;改成“你们几点去呀”,又怕显得冷淡,最后索性发了个“好呀好呀!”,后面还加了个当时觉得超可爱的“^_^”。等她回复的那十分钟,我把手机放在课桌上,眼睛盯着黑板,耳朵却竖着听手机的震动声,直到“嘀嘀”两声响起,赶紧把手机揣进兜里,假装去厕所,躲在走廊尽头偷偷看。
这部诺基亚还是我和姐姐的“联络站”。那时候姐姐在外地读大学,爸妈怕我想她,特意让我把姐姐的号码设成“快捷拨号1”。每次姐姐打来,手机会响起我特意设置的铃声——是当时很火的《小苹果》,前奏一出来,我就像兔子似的蹦到电话旁。有次姐姐说她得了奖学金,要给我买零食,我握着手机蹲在门口,听她在电话里笑,手机贴在耳朵上,连她呼吸的声音都听得清清楚楚,那一刻觉得,再远的距离,好像都被这小小的机器拉近了。
最让我骄傲的,是它的“抗造”。有次体育课,我把手机揣在运动裤兜里,跑八百米时不小心掉了出来,手机在跑道上滑出去老远,屏幕朝下摔在地上。我当时心都凉了,跑过去捡起来,发现滑盖还能正常开合,屏幕也没碎,只是边缘磕掉了一小块漆。我心疼得用橡皮蹭了蹭磕掉的地方,后来特意找妈妈要了块绒布,缝了个小套子给它套上,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把手机放在枕头边,擦一擦屏幕上的指纹。
那时候的手机没有微信,没有短视频,内存卡只有2G,最多只能存几十首歌、几百张照片。我把喜欢的歌一首首下载到内存卡里,走路时插着耳机听,课间跟同学分享,一人一个耳机,头靠在一起,跟着旋律轻轻哼。照片也大多是些琐碎的瞬间:第一次跟同学去春游的合影,妈妈做的红烧肉,家门口的老槐树开花了……每次存满了,就删掉几首不常听的歌,腾出空间继续存,好像要把所有美好的瞬间,都塞进这小小的手机里。
后来上了高中,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同学们陆续换成了能触屏、能上网的手机,我的诺基亚渐渐成了“老古董”。有次班里组织活动,大家都在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我拿着诺基亚拍了几张,想传给同学,却发现没有蓝牙配对成功,最后只能作罢。那天晚上,我看着手里的诺基亚,突然觉得它好像有点“跟不上”了,可还是舍不得换——毕竟,它陪我度过了第一次收到短信的紧张,第一次跟姐姐长途通话的温暖,第一次摔手机时的心疼。
直到高三毕业,爸爸说要给我换一部智能手机,我才把这部诺基亚收进了抽屉。当时我把里面的短信一条一条删掉,把内存卡取出来收好,屏幕暗下去的那一刻,好像有什么东西轻轻落了地——那是我的初中时光,是藏在按键里的青涩,是裹在铃声里的温暖。
现在我换过好几部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能拍照、能追剧、能视频通话,可再也没有过当初攥着诺基亚,等一条短信的期待;也没有过把手机贴在耳朵上,听姐姐声音的踏实。有时候我会把这部诺基亚拿出来,按按那些熟悉的按键,听听那声“嘀嘀”的短信提示音,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夏天,爸爸把手机递给我,笑着说“奖励你的”那一刻。
原来,第一部手机从来不止是一个通讯工具,它是青春的“时光机”,藏着我们最单纯的期待,最温暖的牵挂,藏着那些再也回不去,却永远闪闪发光的旧时光。而那部诺基亚,就像一个老朋友,安静地躺在抽屉里,提醒着我,那些简单的、真诚的瞬间,才是最珍贵的回忆。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