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一向平易近人,唯独厌恶两个人,工作人员透露:跟保姆有关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宋庆龄待人宽厚,这是公认的事实,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夫人对谁都客客气气,从不摆架子。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晚年时却明确表达过对两个人的厌恶。一个是厨师何元光,一个是保姆李燕娥的养女李圆。说来也怪,这两个人都和李燕娥有关

寓所里的半生姐妹情

1927年7月,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

34岁的宋庆龄刚从武汉回到上海,身体不好,患上了荨麻疹。前保姆谭妈领着一个小姑娘来了,说是老家中山县的,叫李燕娥。

小姑娘低着头,不敢看人。

谭妈介绍她的身世,16岁就嫁人了,嫁给一个二流子。天天挨打,受不了了,就逃出来了。,夫还追到上海来要人。

宋庆龄听完,叹了口气:"你多可怜。"

就这么一句话,李燕娥留下了。

你以为宋庆龄会叫她"李妈"?不是,她叫她"李姐"。

李燕娥比宋庆龄小18岁,按辈分、按年纪、按身份,怎么都轮不到这个称呼。

宋庆龄说:"人和人,本来就该平等。"

话是这么说,做起来更绝。吃饭时,宋庆龄让李燕娥坐主位,李燕娥不肯,说自己是保姆,怎么能坐主位?宋庆龄笑着说:"李姐,你跟着我这么多年,早就是亲姐妹了。"

李燕娥身体胖,睡窄床不舒服,宋庆龄专门请木匠做了一张宽床。那个二流子丈夫还在老家闹,宋庆龄让秘书去办离婚手续,还出了一笔钱。

李燕娥说,自己这辈子就跟着夫人了,再也不嫁人

1933年春天,李燕娥出门买菜认识了个小姑娘,两个人年纪相仿,都是做保姆的,很快就熟了。有一天,这个小姑娘给李燕娥介绍了个"男朋友"。

说是朋友的朋友,在外国人家里当司机,李燕娥心动了。她22岁,又离了婚,能有人看得上,不容易。

两个人见了几次面,说得来,男的提出要结婚,李燕娥红着脸答应了

宋庆龄说:"我帮你打听打听这个人的底细。"

查出来的结果让李燕娥当场就哭了,这个"司机"根本不是司机,是国民党特务。那个"小姑娘",也是特务。两个人接近李燕娥,就是为了从她嘴里套出宋庆龄的机密

宋庆龄怎么发现的?她看见那个男的脚上穿的皮鞋,是进口货,一个普通司机,穿不起这种鞋。

李燕娥哭了一整天,出来后对宋庆龄说:"夫人,我不嫁了,我照顾您一辈子。"

从那以后,李燕娥把宋庆龄寓所的所有钥匙都管着。宋庆龄的贵重物品都放在床边的文件箱里,李燕娥日夜守着。有包裹寄来,李燕娥先拿到自己房间拆开,确认没危险才送给宋庆龄。

工作人员都说,李燕娥是宋庆龄身边"不拿枪的警卫员"。

1961年厨房血案

何元光这个人,宋庆龄早就知道他不老实。

1944年,她要出远门,让何元光看着重庆的房子。结果何元光把几个房间都租出去了,收了租金装进自己口袋,宋庆龄批评了他几句,没开除他。

何元光没改。

1961年,上海寓所的伙食出了问题。管理员周和康每天去买菜买肉,账目总是对不上,买回来5斤肉,到厨房就剩4斤。

李燕娥管着家里的账,她一笔一笔对着,发现问题都出在何元光身上

那时候粮食紧张,何元光把食材偷出去,拿到黑市上卖。李燕娥和周和康把这事报告给警卫秘书隋学芳,隋学芳批评了何元光。

何元光当面认错,背地里记恨上了李燕娥。

1961年11月25日早上,李燕娥走进厨房,何元光正在切菜,看见她进来,眼睛一红。

他放下菜,抓起菜刀。

"你凭什么管我?"

李燕娥还没反应过来,何元光就举起刀朝她头上砍下去。刀砍在头顶,血一下子就流出来了,李燕娥倒在地上,昏过去了

外面的工作人员冲到厨房门口,何元光用身体顶着门:"谁敢进来我就砍死谁!"

警卫员张建俊拔出枪,对着何元光的手臂开了一枪,何元光手一松,刀掉了,几个人一起把他按住。

李燕娥被送到华东医院,头上缝了十多针。

宋庆龄当时在北京开会,她有个习惯,每周给李燕娥写一封信。这次,李燕娥住院了,没法亲笔写信,秘书代写了几封。

宋庆龄看出来了,字迹不对,语气也不对。

有天晚上,她做了个梦,梦见李燕娥满头是血,倒在地上,醒来后一身冷汗。

第二天一早,她给上海打电话,要求必须说实话,工作人员这才把事情经过告诉她。

宋庆龄当天就坐飞机回上海。

一进门,她看见李燕娥站在扶梯旁边,头上缠着纱布,脸色发白。

宋庆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李姐,让你受苦了。"

何元光的案子,宋庆龄要求必须严办,李燕娥这次受伤,留下了脑震荡后遗症,经常头晕。

从那以后,李燕娥不再叫"李妈",正式改口叫"李姐"

养女李圆的失望表现

李燕娥没结婚,没生孩子,寓所里有个小姑娘叫李圆,从小跟着李燕娥,叫她"妈妈",李燕娥把她当亲生女儿养。

1961年李燕娥受伤后,身体一直不好,宋庆龄心疼她,就让李圆住进寓所照顾李燕娥。

李圆来了,头几天还好,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

李圆不爱干活,让她帮李燕娥倒洗脚水,她磨磨蹭蹭,一脸不情愿。让她做点家务,她拖拖拉拉,态度敷衍

有一次,李燕娥身体不舒服,躺在床上,李圆在房间里玩,也不去看一眼。宋庆龄自己端着粥去喂李燕娥,李圆看见了,也不起来帮忙。

宋庆龄什么都没说,但工作人员看得出来,夫人对李圆很失望

李燕娥把李圆养大,供她吃穿读书,现在李燕娥受伤了,需要人照顾,亲生女儿却不愿意动手。

宋庆龄和李燕娥都喜欢孩子,每年过年过节,寓所里都会请孩子们来玩。孩子们叫宋庆龄"宋奶奶",叫李燕娥"阿婆"。李燕娥在厨房里忙活一整天,做各种点心

李圆呢?她嫌麻烦,嫌吵。

宋庆龄给过李圆机会,可时间长了,她发现李圆根本没有改的意思。1962年去北京前,她专门交代上海的工作人员:"李姐的身体不好,照顾好她。"

没提李圆,夫人对这个养女彻底失望了。

姐妹相约万国公墓

1979年,李燕娥病了,子宫癌,晚期。

宋庆龄把她从上海接到北京,住进最好的医院,她每天让人给李燕娥做鸡汤,买新鲜蚕豆。那时候北京青菜少,宋庆龄怕李燕娥不习惯,专门让人去找。

李燕娥躺在病床上,看着宋庆龄在床边忙前忙后,眼泪流下来了:"夫人,我这辈子值了。"

1981年2月5日,李燕娥在北京病逝。

李燕娥的骨灰盒送到宋庆龄住所时,宋庆龄亲自去接。她双手捧着骨灰盒,把脸贴在上面,不停地抚摸,不停地亲吻,眼泪掉在骨灰盒上。

几天后,李燕娥的骨灰要运回上海,宋庆龄坚持要亲自送,她那时候身体已经很差了,走路都费劲。她把骨灰盒从卧室里捧出来,一步一步,从楼上走到楼下,送到车上。

宋庆龄给秘书写信,交代李燕娥墓碑的样式。她还专门画了一张草图:"李姐的骨灰葬在我父母墓的左边,右边那个位置,留给我。"

墓碑上刻:"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敬立"。

她要求李燕娥的墓和自己的墓,规格必须一样

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病逝。

外面有人说,她会葬在南京中山陵,宋庆龄生前留下遗言:"我死以后,不要葬在中山陵,要葬在上海万国公墓宋氏墓地。"

国家准备给她土葬,准备好了上等棺木,宋庆龄不要,她要火葬,和李燕娥一样。

骨灰盒送回上海,葬在父母墓的右边,左边,是李燕娥的墓。

两座墓相对而立,中间隔着父母的合葬墓,宋庆龄和李燕娥,就像两个女儿,一左一右,陪在父母身边

你去上海宋庆龄陵园,能看到这三座墓,两座墓的墓碑一样高,样式一样。

唯一的区别是,宋庆龄的墓碑上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之墓",李燕娥的墓碑上刻着"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敬立"。

一个国家领导人和一个保姆,葬在一起,规格相同。

这事放在古代,想都不敢想,可宋庆龄做了。

她说:"人和人,本来就该平等。"

这句话,她用一生去实践了。

参考资料:

《宋庆龄书信选编》,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官方网站

《家庭服务》2017年第9期:《宋庆龄与保姆李燕娥的半世纪情谊》

《世纪》杂志2011年第2期:《李燕娥:陪伴宋庆龄53年的保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历史   平易近人   厌恶   保姆   工作人员   上海   寓所   骨灰盒   北京   小姑娘   身体   墓碑   夫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