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博物馆集藏沙龙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公布的三批26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为主线,介绍名录中的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让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史为鉴,提醒国人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充分认清日本法西斯侵略者犯下的罪行,牢记中华民族抵御侵略、奋勇抗争的历史以及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学习宣传抗日英烈的英雄事迹,大力培育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高城乡忻口村,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忻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况最为激烈、战绩最为辉煌的一场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3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1937年10月初,日本华北派遣军板垣师团约3万余人,由北向南直取太原。为抵抗沿北同蒲南下的日军,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共歼灭敌人两万余人,取得了抗击日军的一次巨大胜利。这次战役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军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化为泡影,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士气。1937年10月16日,中国第9军军长郝梦龄、54师帅长刘家麒在红沟西北高地督战时殉国。忻口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忻口战役遗址主要有忻口战役纪念碑、战备窑洞、郝将军指挥所及日军所造的罪证碑等。
战备窑洞在忻口村北的后沟至红崖湾,1935年至抗战爆发前,用款11万余元,共筑成窑洞47孔。每孔窑洞宽约3米,高约4米,深约20余米。石头水泥结构。洞门若城门状,门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号字样的横匾。
忻口战役进行期间,中国军队充分利用这些窑洞,指挥作战、储放军火、安置伤员、隐藏战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最北端两个窑洞就同时都刻有第一号第二号。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曾在这里指挥作战。10月15日夜,郝将军偕同第54师师长刘家骐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同在疆场壮烈殉国。
忻口战役遗址标志碑位于战备窑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书“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阳的一侧是以忻州市委、市政府名义撰刻的纪念碑文《忻口抗战记》,背面是部分阵亡将士名单。
罪证碑是指日军侵占忻口后,分别于忻口村和下王庄村的公路旁,为炫耀其“战迹”所立的两通石碑。立在忻口村东公路旁的石碑上书“忻口镇战迹”:下王庄公路旁的石碑上书“忻口镇战迹”,“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队建之”(背面)两通石碑,是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铁证。
山西省政府于1986年将忻口战役遗址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山西省委于2005年将忻口战役遗址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8月24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陇原天地》肖军编辑整理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