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教授金在吉:中国文化历史不是上下5000年,韩国古代属于中国

现在我们所有人都知道韩国这个国家在“吸取文化”上可以说相当不要不要面子,在他们眼里,仿佛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其他的一切全都是从“大韩民族”学过去的,甚至靠着申遗把笑话闹上了联合国。

但是再“不正常”的环境里也总会有那么几个“正常人”,金在吉教授显然就是其中之一,他用几十年的考古试图证明一件事:韩国的古代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中国大合唱中的一个声部,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整个韩国社会都炸了锅。

金在吉是怎样得出结论的?为什么他一个韩国教授会为中国历史站台?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这几乎是把他们从里到外剖析了个遍

金在吉的第一刀就“砍向”了我们习以为常的“上下五千年”,但是却并不是要把历史往短了算,而是认为中国文明的起点要往前推到一万年前:他搬出了苏联学者的理论,文明的标志不该是文字,而应是定居农业和专业手工业的出现,只要有人能不种地,专门靠手艺吃饭,文明就开始了。

为此他跑到中国河南贾湖遗址,亲眼去看那支九千年前的骨笛,又跑到仰韶文化遗址,去看陶器上印着的稻壳,而他最震撼的是在大汶口,那只薄如蛋壳的陶杯壁厚仅0.2毫米,他感叹这绝不是普通部落民能随手捏出来的,背后必然有一群技艺登峰造极的专业陶工。

公元前八千年,当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已经开始种稻时,世界上大部分人还在靠天吃饭,金在吉把这条时间线拉出来无异于在韩国史学界引爆了一场地震,因为这直接动摇了“古朝鲜领先”的民族自信。

如果说史前史还太过遥远,那金在吉接下来做的事就是把历史的放大镜直接怼到了韩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日常生活上。

他毫不客气地指出,韩国传统服饰那宽大的袖子、右侧开襟的样式、腰间的大带,都和中国《周礼》里记载的周代服饰别无二致,就连织布的麻纻工艺,都能在汉代找到源头。

韩服讲究的青赤黄白黑五色来自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泡菜这种被视为“韩国之魂”的食物同样被他在唐代笔记《酉阳杂俎》中发现原型。

韩国人在“端午节”上荡秋千、戴艾草环、吃着特色的车轮饼并为之申遗,可金在吉却拿出中国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书里写的端午习俗和韩国的几乎一模一样。

这些日常细节里的发现像一根根拔不掉的刺,扎在韩国一直以来“文化独立”的说法上,当衣食住行都充满了中国印记,独立的边界又在哪里?

这么多的“疏漏”难道无人在意?

而金在吉最惊世骇俗的观点直指平壤,他坚称汉武帝设立的“乐浪郡”根本不是什么“文化影响区”,而是汉朝直接管理的、如假包换的行政郡县。

公元前108年,汉朝灭了卫氏朝鲜,在平壤一带设立乐浪等四郡,史书记载中乐浪郡下辖二十五个县,县令县丞一应俱全,军队驿站配套完整,郡太守每年还要回长安向皇帝述职,这哪能说是“文化影响”,这完全就是“统一管理”。

考古的铁证成了他最硬的底牌,1931年平壤出土了一枚“乐浪太守”的铜印,无论形制、尺寸还是上面的篆书都和汉朝中原地区的官印完全一样,更关键的证据是一块墓志铭,汉武帝曾孙的墓志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他一生担任过会稽、南阳、乐浪三郡的太守,最后死在了平壤任上并就地安葬。

金在吉还指着平壤大同江畔一处大型四合院遗址的照片,那里的青石柱础、那里完整的排水系统、还有那些刻着汉宣帝年号“始元四年制”的砖头都是标准的汉代官衙规格,我们想想也能知道,哪个单纯的“殖民地”会这样一丝不差地仿造“宗主国”的“办公楼”?

当教科书试图用“汉文化影响”来模糊这段历史时,金在吉认为那不是严谨,那是恐惧。

在这一切之后他的矛头最终对准了韩国的民族起源神话:檀君,韩国历史从公元前2333年檀君开国算起,比中国的夏朝还早了五百年,金在吉对此只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证据

他把中国的牛河梁女神庙、三星堆青铜面具这些公元前数千年的文明遗物摆在桌上,然后摊开手问,朝鲜半岛至今没有发现任何公元前三世纪之前的文字或国家级遗址,他们又该拿什么来支撑一个所谓“比夏朝还早”的帝国?

作为业内人士,金在吉在这种问题上非常坚定:把神话当成信史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就连被视为民族骄傲的高句丽,金在吉也给出了不同的解读,他查阅《后汉书》和《三国志》,指出高句丽早期就是汉朝玄菟郡下属的一个县,其首领虽被称作“王”,但说白了地位和郡守差不多,还需要定期向洛阳朝贡。

平壤附近的高句丽古墓壁画里,墓主人穿着汉朝官服,墓志铭也用汉字写着的官职品阶也完全是东汉的制度。

但是在韩国的环境下,我们可以想象,秉承这种观念的金在吉受到了多少攻击。

历史是不会被埋没的

金在吉的言论让他成了众矢之的,新闻头版标题说他把他们“变成了中国人”,甚至有学生在大学门口高喊“还我民族史”,他的书被下架,课程被取消,再也没有出版社接他的稿子,本人被调去看管资料室,几乎被学界遗忘。

但在他那间冷清的办公室里墙上至今挂着三张照片:乐浪太守印、始元四年汉砖、刘茂墓志铭,在金在吉心中,他从来不是在为民族写史,而是在为真相写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2

标签:历史   韩国   中国   教授   古代   平壤   太守   汉朝   民族   公元前   遗址   墓志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