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称中方发出一条“禁令”,即中国监管部门要求本土科技企业,暂停采购英伟达AI芯片。
此消息一出,9月17日深夜,英伟达股价大跌近3%,170亿美元市场瞬间蒸发,让芯片巨头彻底懵了。
如今特朗普才发现,美国根本挡不住我们“掀桌子”,借鸡生蛋的幻梦彻底破灭。
编辑:AJY
9月17日,英国《金融时报》的一条消息炸了锅。
中国网信部门向国内科技巨头下达明确指令:全面停止采购英伟达AI芯片。
要知道,这家公司去年在华营收高达170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近三成,中国市场就是英伟达的金饭碗。
消息传出不到4小时,英伟达股价应声下跌。
投资者开始恐慌性抛售,交易量激增至平时的三倍。
华尔街分析师紧急调整评级,有人直言这是"最糟糕的噩梦"。
黄仁勋那张平时淡定的脸,估计现在也绷不住了,毕竟中国客户的钱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次行动来得如此迅猛,没有任何预警信号。
就在几个月前,黄仁勋还在中国各大峰会上中文演讲,大谈AI合作。
转眼间,从座上宾变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种180度的大转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美国商务部那边更是一脸懵圈,他们原本以为技术制裁是自己的专利。
谁想到中国也能打出这样一记重拳,而且精准度堪比外科手术。
英伟达的困境只是个开始,这背后透露出的信号才真正值得玩味。
说实话,这次反击来得一点都不意外。
回想过去几年,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技术封锁可是一波接一波。
从华为到中兴,从字节跳动到大疆,几乎每个在国际市场有点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都被制裁过。
最过分的是,美国还拉着一帮盟友一起围堵,搞得像是在对付什么洪水猛兽。
202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发布了史上最严厉的芯片出口管制令。
这道禁令不仅限制高端芯片出口,连相关的技术服务都给一刀切了。
当时不少人还在想,中国会怎么回应这种明显的技术霸凌。
有人说要理性应对,有人说要保持克制,还有人觉得应该通过谈判解决。
可现实很残酷,美国那边根本没有停手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
今年6月,美国又把芯片管制清单扩大了一轮,几乎把所有先进制程都给封了。
这种做法就像是有人一边抽你耳光,一边还要你笑脸相迎。
忍耐是有限度的,技术主权更不是可以随便践踏的。
中国这次对英伟达的反制,其实就是在告诉世界:技术霸权这套玩法,咱们也会。
而且不仅会,还能玩得比你们更精准,打得比你们更疼。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迟到的正义,也是必要的反击。
中国的反击动作刚一出手,全球科技界都在盯着看。
有意思的是,不少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依赖问题。
欧盟最近通过的《芯片法案》,明确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技术自主的目标。
印度也在大力推进本土半导体产业,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建设芯片制造基地。
就连一向跟着美国走的日本,最近也在悄悄发展自己的先进制程技术。
这些动作背后反映的是同一个道理:技术主权不能完全依赖别人。
美国搞技术封锁,本意是想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
可结果呢?反倒逼着各国都开始搞技术自立,市场反而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英伟达的遭遇就是个典型例子,当年它在AI芯片领域几乎是一家独大。
现在呢?中国的寒武纪、地平线,欧洲的Graphcore,都在加速追赶。
美国的技术制裁非但没有阻止竞争对手发展,反而加速了全球技术格局的重新洗牌。
更搞笑的是,一些美国科技公司开始抱怨政府的政策得不偿失。
英特尔的CEO就公开表示,过度的出口管制正在损害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连华尔街的投资人都开始担心,这种零和博弈最终会让所有人都受损。
事实证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任何试图通过封锁来维持垄断的做法,最终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英伟达的股价还在跌,但这场博弈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怎么出牌。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华为的昇腾系列、百度的昆仑芯片,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AI应用市场,这为本土芯片厂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美国控制设计和软件,中国台湾掌握制造环节,中国大陆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任何一方试图脱离这个生态系统,都会付出巨大代价。
英伟达失去中国市场,短期内很难找到替代的收入来源。
而中国企业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也需要时间来完善自己的技术储备。
这种相互博弈的局面,最终可能会推动双方重新回到合作轨道。
不过,这次较量已经改变了很多东西。
技术自主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核心战略。
未来的科技竞争,很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格局。
美国不再是唯一的技术霸主,中国也不会永远是技术的追随者。
欧洲、日本、韩国都在加速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全球科技版图正在重新绘制。
从英伟达这件事能看出,技术博弈拼的不只是硬实力,更是谁能坚持到底的意志力。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技术自主的重要性,靠技术霸权吃饭的日子正在成为过去式,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你觉得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哪种模式更有前途?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