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餐厅9成用预制菜?不标注藏猫腻,为啥难吃还能冲万亿?

在西贝点酸汤肥牛,8分钟上桌的菜竟和超市预制菜味道无二,价格却贵3倍!

这不是个例。

数据显示,中国9成连锁餐厅都在用预制菜,从海底捞到人均400元的馆子。

甚至6000元宴席都难避其踪,可商家大多藏着掖着。

一边是消费者常吐槽预制菜难吃,一边是这个行业被预测冲万亿规模。

为啥会这样?商家为何不标注?

预制菜成主流

在超市买的同款预制菜,加热后味道几乎没差别,可餐厅价格却比超市贵了3倍。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些预制菜藏着不少猫腻。

可店家从来不会主动说,要是顾客不问,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复热菜”。

为啥我们常吃的预制菜,很多时候会觉得难吃?

其实不是预制菜本身不行,而是行业里太多“浑水摸鱼”的企业。

你可能不知道,70%的预制菜企业都是小作坊,他们根本没能力搞研发。

中餐本来就复杂,光一个西红柿炒鸡蛋,南北就有甜咸之争,要做成标准化的预制菜,得反复试验参数。

可小作坊哪会花二三十万研发一个单品?

直接把食材简单加工打包,口感自然好不了。

还有复热这个难题。

就像家里加热剩菜,肉菜放微波炉转一圈,很容易有股“哈喇味”,预制菜也一样。

熟肉复热时,脂肪会分解出奇怪的物质,要解决这个问题,得搞清楚不同食材的化学反应,这又得砸钱做实验。

现在能做好口味复原的,大多是像日本日冷食品这样的大企业,他们能精准到用250度热风处理米饭,让复热后的饭还保持蓬松。

可国内有这能力的企业,只占全行业的2%。

冷链物流也是个大麻烦。

虽然现在有液氮速冻技术,能最大程度保住新鲜度,可很多企业舍不得花钱。

中国冷藏车人均保有量只有日本的1/7,冷链成本是日本的3倍。

一份16元的酸菜鱼,食材加包装才8元,物流成本就占了6元。

为了省钱,有些企业干脆不用全程冷链,食材在运输途中就变了质,到消费者嘴里能不难吃吗?

可就算难吃,预制菜行业却越做越大,甚至有人预测未来能冲万亿规模。

这背后,其实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需求”在推动。

对商家来说,预制菜就是“降本神器”。

以前开家餐馆,得雇好几个厨师,后厨面积还得大。

现在用预制菜,一个微波炉就能出餐,人力和房租成本能省一半,利润率能提高7个百分点。

外卖商家更是离不开预制菜。

现在外卖平台佣金那么高,没签独家协议的话,抽成能到22%-26%,再加上房租、人工,要是用现炒菜,卖15元根本不赚钱。

可换成4块钱的料理包,成本一下就降下来了。

而且出餐快啊,2分钟就能做好一单,不会因为出餐慢被平台降权。

成都有家“外婆卤肉饭”,全靠预制菜,月售能到2.9万单,要是靠现炒,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单量。

消费者这边,需求也很实在。

现在年轻人工作越来越忙,每天下班到家,累得连切菜的力气都没有。

预制菜就成了救星,5-10分钟就能搞定一顿饭。

冰箱里囤着几盒预制菜,不是不想吃现做的,是真没那时间。

还有些人是为了省钱,80%的白领能接受的快餐价格在30元以下,预制菜正好能满足这个需求。

不过大家最在意的,还是知情权的问题。

明明花了大价钱下馆子,却吃着和平价预制菜一样的东西,换谁都不舒服。

乡村基招股书里写着“现炒现制”,可行业报告说它90%的菜都是预制菜。

费大厨说“只用大厨炒”,却和预制菜供应商蜀海有合作。

这些品牌嘴上不说,其实就是在钻空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我们有权知道吃的是不是预制菜。

中国消协也早就点名过,说预制菜不标注损害消费者权益。

可现在不管是外卖平台,还是行业规范,都没有强制标注的要求。

好在现在情况在慢慢变好。

阿里、美团、顺丰这些大企业都开始入局预制菜,他们有资金搞研发,也能建好冷链。

安井食品2022年上半年预制菜收入就涨了185%,国联水产也涨了36%。

随着技术越来越成熟,预制菜的口感会越来越好,价格也会更亲民。

但更重要的是,行业需要明确的标准。

现在预制菜连个统一的定义都没有,哪些是预制菜,生产流程该怎么规范,怎么标注,都得有说法。

广东省食安促进会的朱丹蓬就呼吁过,要出台全国性的国家标准,不然行业永远是“小、散、乱”的样子。

其实大家不是反对预制菜,毕竟它确实方便又便宜。

我们反感的是被蒙在鼓里,花着现炒菜的钱,吃着预制菜,反感的是有些企业用劣质食材做预制菜,砸了整个行业的招牌。

未来预制菜肯定会越来越普遍,但不管是连锁餐厅还是小馆子,都该把“是不是预制菜”说清楚,让消费者能自主选择。

结语

毕竟吃饭这件事,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还关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哪怕是一份简单的预制菜,只要商家坦诚相告,品质有保障,消费者也愿意接受。

但如果连知情权都没有,再方便再便宜,也很难让人安心。

希望未来的预制菜行业,能在便利和透明之间找到平衡,既让消费者吃得省心,也吃得放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0

标签:美食   猫腻   难吃   中国   餐厅   行业   企业   消费者   商家   大厨   馆子   日本   外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