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常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的进补,不仅是为了抵御眼下的寒冷,更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在传统饮食智慧中,冬季养生讲究“温中补阳”,即温暖脾胃,补充阳气。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秋冬养阴”,但养阴并非忽视阳气,而是要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阴阳平衡的理想状态。
顺应天时的饮食,胜过任何灵丹妙药。今天就为大家推荐3道冬季必吃的“养生宝”,食材普通却功效不凡,经常端上桌,整个冬天都能精神饱满、手脚暖和。

冬季的白萝卜脆嫩多汁,素有“小人参”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与温补的羊肉同煮,既能祛除羊肉的膻气,又能平衡其燥热,实为天作之合。
羊肉在《本草拾遗》中被誉为“补虚劳,益气血”的佳品,其温补功效尤为适合冬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群。


【汤鲜肉烂无膻味的秘诀】
1、羊肉预处理要到位,
羊肉切块后用清水浸泡2小时,中间换水2-3次。关键一步: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煮沸后撇净浮沫,捞出用温水洗净。
2、萝卜下锅有讲究,
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重要提示:萝卜要在羊肉炖煮1小时后再放入,这样才能保持形状完整,口感恰到好处。
3、香料搭配要精准,
将焯好的羊肉放入砂锅,加入足量热水,放葱段、姜片、2颗八角。切记:香料宜少不宜多,以免掩盖食材本味。
4、火候掌控是关键,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加入萝卜块继续炖30分钟。出锅前10分钟加盐调味,撒入枸杞、白胡椒粉。
小贴士,炖煮期间尽量少开盖,以保持汤汁浓郁。这道汤肉质酥烂,萝卜透明,汤色奶白,温补而不燥。

蒜苔是冬季少有的辛温蔬菜,含有丰富的大蒜素,被誉为“天然抗生素”。搭配木耳的清肺排毒、鸡蛋的优质蛋白,这道菜在保暖的同时,更能增强身体抵抗力。
《名医别录》记载大蒜能“散痈肿魇疮,除风邪,杀毒气”,蒜苔虽不及大蒜辛辣,却继承了其抗菌消炎的特性。


【脆嫩入味不出水的技巧】
1、食材处理要得法,
蒜苔洗净切寸段,木耳提前2小时用冷水泡发(冷水泡发的木耳更脆嫩),撕成小朵。鸡蛋打散备用。
2、先炒鸡蛋要滑嫩,
热锅温油,倒入蛋液快速划散,炒至八成熟盛出。秘诀:蛋液中加少许料酒,可有效去腥增香。
3、蒜苔预炒保脆度,
锅中再放油,下蒜苔大火翻炒1分钟,加入木耳继续翻炒。关键:沿锅边淋入少许热水,利用蒸汽使蒜苔快速熟透且不失脆嫩。
4、调味融合讲时机,
倒入炒好的鸡蛋,加生抽、蚝油、少许糖提鲜,快速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小贴士,蒜苔不宜久炒,否则会失去脆嫩口感。这道菜色彩分明,蒜苔翠绿,鸡蛋金黄,木耳黑亮,令人食欲大开。

板栗在冬季最为肥美香甜,素有“千果之王”的美称。《本草纲目》记载其“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鸡肉温中益气,与板栗同烧,补肾健脾的功效相得益彰。
这道菜特别适合冬季感到腰膝酸软、乏力倦怠的人群,既能满足味蕾,又能补益身体。

【板栗完整入味的独家方法】
1、板栗处理有窍门,
生板栗用剪刀在鼓面剪十字口,入沸水煮3分钟,趁热剥壳。温馨提示:购买时选择半圆面饱满的板栗,更易去皮。
2、鸡肉腌制更入味,
鸡腿肉斩块,加生抽、料酒、姜片腌制15分钟。先下锅煸炒至表面金黄,这样烧制时不易散烂。
3、分层烧制保形态,
锅中放油,炒香葱姜八角,下鸡肉翻炒,烹入料酒,加生抽、少许老抽调色。倒入开水与食材持平,烧20分钟。
4、后放板栗保完整,
放入板栗继续烧15分钟,最后大火收汁,让汤汁自然浓稠地包裹在食材上。
小贴士,烧制过程中不要频繁翻动,以免板栗破碎。成品色泽红亮,板栗香甜软糯,鸡肉鲜嫩入味。

1、温热为主,多采用炖、煮、烧等烹饪方式,少吃生冷食物。
2、均衡搭配,在温补的同时,也要搭配新鲜蔬菜,保证营养全面。
3、适时适量,晚上不宜过量进食,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4、细嚼慢咽,冬季人体代谢较慢,充分咀嚼有助于消化吸收。
记得《养老奉亲书》中的叮嘱:“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在这个需要积蓄能量的季节,愿这几道冬季养生佳肴能为您和家人带来温暖与健康,吃出好气色,养出好身体。
本文由【江江食研社】原创,传承饮食智慧,分享健康生活。如果您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需要的朋友!
#冬日生活打卡季#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