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你说为啥我妈一到三伏天就喜欢赖床?”——这个问题是社区康复中心的一个男护工提的。
他三十多岁,穿着短袖,脖子上的汗还没干。
他说她妈退休几年了,平常起得挺早,可一到伏天就能躺到八九点还不想动,家里人都以为热天多睡点没事,他心里有点不踏实,来问问专业意见。
这种天气确实容易犯困。
湿热压着,晚上睡不踏实,白天又闷得没劲。
有人觉得夏天晚起点合理,也有人说“顺着天时多睡觉没坏处”。
这类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
三伏天睡得多未必养人,反而可能把身体推向一个更疲惫的状态。
表面是休息,实质是代谢紊乱。
很多人以为睡得时间长,身体就能恢复得多。
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的修复系统不是无限延展的。
深度睡眠和激素节律强相关,而这个节律一旦错位,再长的睡眠也补不回来。
早晨6点到8点,是大脑皮层兴奋度开始提升、皮质醇水平回升的关键时间点。
如果这个时间还在睡,身体就会错过唤醒信号,内分泌系统启动延迟。
研究显示,早晨6点半前自然醒来的人群,皮质醇水平更平稳,白天注意力维持时间也更长;而超过8点起床的人,白天体温波动更剧烈、精神状态更易低迷。
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生理反馈。
激素、温度、血压、心率这些指标有固定的节律,一旦被人为拖延,就容易形成“假疲劳”。
躺得越久,起身越慢,血液循环恢复得越迟。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早上本来就交感神经激活能力弱,起床太晚,血压调节跟不上,容易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反应。
严重时甚至诱发低血压性晕厥。
心脑血管本来就在三伏天承受更高的温度负担,再加上晨间启动晚,更容易出问题。
早醒不是强行叫醒自己,而是顺着生理曲线去唤醒身体。
如果晚上10点多入睡,早上6点半前后醒来是自然的。
如果睡到8点以后才醒,说明晚上可能并没有进入真正的深睡眠,或者中途频繁醒,睡眠质量低。
延长睡眠时间反而是一种代偿,是大脑在修补睡眠损失,但这种修补是低效的。
睡太久还可能打乱胃肠节律。
胃酸分泌、胆汁释放、胰岛素启动,这些都跟起床时间相关。
错过清晨第一餐,很多人要么干脆跳过早餐,要么早餐午餐一并合并吃下去。
这种吃饭模式会让代谢系统混乱。
数据显示,早上8点前进食的人,胰岛素敏感性比10点后吃早餐的人高出约19%,血糖稳定性也更好。
三伏天本就湿热,如果消化系统不及时启动,湿气和炎症因子更容易堆积。
还有人赖床不是为了补觉,是因为空调房里太舒服,起不来。
长期赖在低温环境里,会影响体温调节能力。
人在清晨起床的一小时内,体温会上升0.5℃左右,这是自主唤醒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空调开得太低,身体温度上升受限,就会让清晨的清醒过程变得迟缓,头脑昏沉、肢体发懒。
特别是老人,本身基础代谢低,体温调节慢,长时间赖在低温卧室,会让末梢循环更差,肌肉僵硬,甚至影响关节灵活性。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三伏天睡得太久还可能扰乱大脑自我调节系统。
研究发现,睡眠时间每增加一个小时,大脑默认网络(DMN)活跃度在清晨下降幅度越大。
DMN是控制思维流动、注意力维持的核心系统,它需要通过自然唤醒来激活。
一旦起床时间滞后,DMN的恢复时间延长,大脑反应速度下降,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削弱。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赖床后反而觉得整天不清醒。
躺太久也会影响肌肉活动水平。
长时间卧躺会导致抗重力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尤其是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容易引发晨间水肿。
年轻人可能没感觉,老年人下肢静脉瓣功能弱,早晨血液循环慢,腿脚肿胀、麻木感明显。
有研究表明,卧床时间每增加30分钟,外周血流速度下降幅度达8%。
还有一个误区是“白天补觉”。
有人晚上没睡好,想着白天多睡一会儿补回来。
但白天睡得越久,越影响晚上的入睡节律。
日间小睡超过一个小时,就会干扰褪黑素和皮质醇的自然分泌,晚上入睡困难、浅睡增多,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在伏天,光照时间长、湿度高,褪黑素释放本就延后,再加上白天入睡,身体更难进入深度恢复。
不少人以为三伏天要“养阳”,睡觉多点有好处,但忽略了“阳”不是靠静养堆出来的,而是靠动态节律维持的。
阳气指的是生理活性,不是睡眠时间。
赖床恰恰是在耗阳,让身体的内在节奏跟不上外部环境的变化。
所以并不是睡觉时间越多越好,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晚起。
关键在于节律对不对。
清晨5点到6点,褪黑素下降,皮质醇升高,是大脑逐步清醒的窗口。
6点半前后醒来是最接近自然节律的时间点。
超过7点半,激素曲线错位,整天状态都容易被拖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睡太久,人“变笨”[J].少儿科技,2018
更新时间:2025-07-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