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椭圆形办公室会议上,特朗普总统向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提出了一项提议。特朗普表示,授予英伟达向中国销售人工智能芯片所需的许可是有代价的。
“我想要 20% ”特朗普说。
“能降到15吗?”黄仁勋问。
特朗普在周一的新闻发布会上讲述了这次会面,并同意了这项反提议。两天后,美国政府授予了英伟达其想要的许可证,预计这些非同寻常的款项将支付给政府。
此次谈判是特朗普对芯片行业最强大公司全球运营进行直接干预的最突出例证。他威胁要取消政府拨款,限制数十亿美元的销售,警告将对美国以外生产的芯片征收高额关税,要求投资,并敦促英特尔解雇其首席执行官。
特朗普亲自下场主导芯片行业决策的一系列操作,堪称对传统经济治理模式的颠覆。从与英伟达谈判出口许可时索要15%销售额分成,到威胁对外国芯片征100%关税、甚至要求英特尔解雇CEO,这种“总统直管”的风格,把本应基于市场规则和产业规律的芯片行业,变成了充满政治博弈的“谈判桌”。
对企业而言,这种不确定性堪称“噩梦”。芯片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一座工厂从规划到投产动辄数年、耗资数百亿,最需要政策稳定。
但特朗普的“随机应变”让企业被迫跟着政治节奏调整商业计划——英伟达为了对华出口许可不得不“付费换准入”,台积电、美光为避免关税加码而追加千亿美元投资,英特尔CEO则要亲自赴白宫“过关”。
这种“以权力换利益”的模式,本质上是用行政干预替代市场逻辑,短期可能达成某些“政绩”,长期却会扭曲行业资源配置,削弱企业创新动力。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干预正在突破边界。用出口许可收费、以关税胁迫企业投资,这些做法不仅缺乏法律先例,更模糊了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正如专家所言,这已不是“理性的产业政策”,而是将芯片行业变成了“内部政治游戏”。苹果CEO送金底牌匾、黄仁勋陪访中东换支持,这些场景背后,是企业不得不以“政治公关”替代技术竞争的无奈。
从历史维度看,这与共和党长期奉行的“不干涉经济”哲学背道而驰,甚至比2009年奥巴马政府救市更激进——当年是危机下的应急举措,如今却是主动的常态化干预。
芯片作为战略产业,政府引导其发展无可厚非,但特朗普的“总司令式”管理,更像是把行业当作了实现政治目标的工具:既想通过“美国制造”捞取支持,又想借芯片交易拿捏中美俄等国,最终可能让美国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中的优势被这种“短视干预”所侵蚀。
说到底,芯片行业的竞争力源于技术突破和生态协同,而非总统的“交易艺术”。当企业把精力从研发转向游说,当政策稳定性让位于政治博弈,美国芯片的领先地位恐怕难以长久。这场“总统主导芯片业”的实验,最终可能付出沉重的行业代价。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