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购进价降了4.5%。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这份数据,比上个月降幅收窄了点,但整体还是往下走。这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PPI下跌了,跟前两年涨的时候差挺大的。
我们走访了几个工厂,一家生产车灯的企业说订单少了,价格也压得低。他们成本倒是降了点,但没出厂价降得多,赚得更少了。统计局的数据里写着,前七个月平均出厂价比去年同期低2.9%,买原材料的支出降了3.2%。
有人分析说国际油价最近不太稳,搞得化工厂日子难过。不过像造机器这些企业,因为用上了自动化设备,成本能慢慢转嫁出去。消费品这块儿更难,就算企业想涨价,消费者不买账,库存积压严重。
政策层面现在挺忙的,听说在推供应链金融,帮企业周转资金。有些地方还搞了大数据系统,随时监控价格变化。长三角那边甚至建了个价格协调机制,让上下游企业互相商量着来。
说到国际上,德国那边工业品价格还在涨,跟咱们不太一样。东南亚工厂便宜了,咱们买进口原材料也便宜了点,但不确定会不会影响咱们自己的企业。新能源汽车用的电池材料,现在算价都要重新调整,老方法不太准了。
有个做光伏板的小厂老板说他们纠结要不要扩大投资,担心价格继续跌。纺织厂那边倒是试了数字化,通过大数据预测订单,减少库存损失。不过很多贸易公司还是不敢冒险,套期保值只能挡住一部分风险。
现在有公司开始用AI预测价格走势,听说比以前模型准了不少。天气变化也会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比如台风来了油价可能会涨。供应链一旦断了,价格波动会更厉害。
十年前PPI跌的时候也是这么回事,不过那时候靠基建刺激就回升了。这回问题复杂,国外环境也不好。有专家用电脑模拟说,未来一年价格有可能慢慢回正,但也有可能继续降。
最近化工厂因为油价涨跌赚钱的亏钱的都有,差别很大。造机器人那些企业因为成本控制得好,受影响小。日用品厂降价促销也没啥用,大家都不太敢花钱。
有些地方政府给企业补贴物流费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还有些行业协会组织上下游开协调会,商量怎么分摊成本压力。像汽车配件这些产业链长的行业,协调起来更难。
听说东南亚工厂抢走了不少订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企业要么升级设备提高质量,要么就得搬到那边去。现在连做服装的小厂都考虑装智能设备,说好歹能稳定一下成本。
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价格波动特别大,有的企业干脆自己建矿,控制原材料来源。不过这也需要好多钱,一般小企业玩不起。现在行业里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有钱的往上走,没钱的被淘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明经济还在调整期,企业得自己想办法。有人觉得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也有人担心会更糟。反正大家都绷着劲儿,看下一步怎么走。
更新时间:2025-08-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