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关系好不好,别看随礼多少,聚餐几次,就看这三件事

有人说:“亲戚就是亲戚,是某些场合会到场的人。”

是的,大部分的亲戚,在红白喜事上,聚拢在一起,推杯换盏,还随礼。

过年的时候,亲戚互相走动,放鞭炮、送礼、送红包,也回敬孩子红包,好不热闹。

也有亲戚组织小聚会,氛围感也还不错。

直到某个年纪,经历了一些事情,你才会明白,什么是虚情,什么是真情。

正如《哈姆雷特》中写的:“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亲戚关系,真的别看随礼多少,聚餐几次,就看以下几件事。

一、“难时”的帮助。

我是70后,小时候家庭很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一个学期五元的学费,都交不起。

五元,就是当年一个成年人两天的劳力钱。

父母靠种地为生,把一家五口人的口粮保住,已经是气喘吁吁了。

家庭的钱,靠养猪,卖菜。可是山里的东西,真的不好卖。

一头猪,卖几十块钱,除掉成本,就所剩无几;乡里的集市,卖菜的人比买菜的人更多。

面对生活的压力,母亲常常叹息。

我的大舅舅,家里也穷,靠种柑橘为生。柑橘园也刚刚发展起来,不见什么效益。

每到秋天,大舅舅会送一些橘子过来,然后帮忙割稻子,住上一个星期的样子。

大舅舅过世的时候,母亲哭得最伤心,大家怎么也劝不住。

我能理解,母亲七姊妹中,大舅舅和我家,最穷。但也彼此帮助最多。其他的舅舅,都怕“结穷亲”,借钱的话,没门。

魏禧说过:“于患难逢豪杰。”

你患难了,周围的人要逃离一般,还有人主动走过来,嘘寒问暖,给你一碗饭,帮你做点什么,这就是最了不起的人情味了。

人生落魄的时候,有人给你一碗饭,这就是滴水之恩;你要去打工,有人给你凑路费,这就是永生难忘。比较而言,你有钱的时候,亲戚送一百块钱红包,你就没有什么感觉。

落难见真情,落泪见真心,亲戚关系,就是如此。

二、“老时”的体谅。

在我们本地,有一个习俗,结婚头年,过年期间要去拜访所有的亲戚。

亲戚们也按照习俗,用最好的食物,来招待新人,还会请村里的人来凑热闹,谁家都如同办喜宴一样。

和我同村的一个表外公,是个例外。

他八十多岁了,唯一的儿子都是残疾,靠低保过日子。

表外公待客,也确实想了很多办法,把家里唯一的老母鸡,都炖了。但饭桌上,显然是寒霜的。

奇怪的是,很多年轻人,并不会嫌弃表外公,而是自己带着菜去他家做客。

一对新人,和几个年轻一些的亲戚,在表外公家做饭,什么都自己动手。吃完了,还给表外公一个红包。

去年,表外公过世,拿出一个礼金单——年轻亲戚给的礼,都记得清清楚楚。一辈子都没有办法归还,但“记得”就是最好的回应。

亲戚交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最大的善意。

我们看一个亲戚圈子里,老人是否得到了关照。就知道亲戚群体有多好。

如果每次聚会,老人被排斥在外,或者在老人在想办法伺候年轻人,那群体就没有什么善意,还是尽早远离。

如果你还年轻,也建议你,老人给你一个小红包,你就回一个大点的红包。在老人面前吃亏,这是莫大的福气,尤其是农村老人。

三、“富时”的大方。

我到现在都记得,初中毕业后,陪着母亲一起去找小舅舅、四舅舅借钱。两个舅舅,一言不发,坐等舅妈来应付。

舅妈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当年,我考上中专。按照地方政策,也是可以分工的。怎么舅舅们一点都不支持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穷亲戚找富亲戚,多半带着巴结的意思,让人皱眉头。

俗话说:“富在深山有远亲。”

通常,富有的亲戚家,客人特别多。他要照顾谁才好呢?照顾了这个,没有了那个。

社交中,有一个“螃蟹效应”——一只螃蟹再厉害,被一群螃蟹拉着,也会动弹不得。

富有的亲戚,就怕这群螃蟹吧。

另外,人与人交往,是有层次的。高层次的人,凭什么就要拉着低层次的人走。

如果是你,也会去靠近同层次的人,彼此携手,走得更远。

正因为以上种种,才显得“富人的大方”,尤为珍贵。

一个亲戚富有了,也会带动一些有志气的亲戚,一起发展。那么这个富有的亲戚,是值得你交往的。

“帮扶有志气的人”,应该成为亲戚之间的潜规则。

以后和亲戚交往,建议你进行分类对待。

对你好的人,人品高的人,需要帮助的老人,你要多去走动,而那些自私自利,瞧不起你的人,还是保持距离。

亲戚关系不在于多少,也在于质量。

少而精的社交圈,才更有人情味。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美文   好不好   亲戚   舅舅   外公   红包   老人   螃蟹   母亲   柑橘   舅妈   层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