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天学到深夜,成绩却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

姐妹们,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孩子?

就是我儿子小宝前两年的状态:每天回家就乖乖写作业,能坐在书桌前好几个小时,看起来特别用功。但一考试,成绩总是中不溜秋,特别是数学应用题和语文阅读理解,扣分扣得我心肝颤。

我以前总以为是他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努力。我会忍不住说他:“你是不是没用心?是不是偷偷玩去了?”孩子委屈得直掉眼泪,我也又心疼又焦虑。那种感觉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你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直到有一次,我帮他整理书包,无意间翻开了他的课本和练习本。我震惊了!课本上干干净净,除了几条老师要求划的重点线,几乎没有任何旁批和注释。练习本上,做对的题目红勾鲜艳,做错的题目,只有一个孤零零的红叉,旁边顶多改个答案,没有任何分析痕迹。

我忽然就明白了!这孩子,他是在进行“伪努力”啊!他花了时间,耗了精力,但所有的学习都停留在表面:听课是被动接收,做题是机械重复,错了就改个答案,从不去深究“为什么错”以及“如何避免下次再错”。他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堆胡乱堆放的砖头,看起来一堆,却永远盖不起坚固的房子。

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孩子都存在。他们很乖,愿意花时间,但缺乏的是将知识“内化”和“结构化”的能力。这时候,我们家长吼破嗓子也没用,因为他们缺的是一套可以模仿的、高效的“学习操作流程”。

正当我发愁怎么引导他时,我想起了苗苗妈提到的“笔记”。但我自己多年不学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笔记才算好。于是,我开始搜寻,目标很明确:我要找一个“范本”,一个能让小宝直观地看到“哦,原来学习高手是这样整理思路的”的样板。

这就是我入手《尖子生手写笔记》的初衷。这次,我把它当作一本“学习方法的说明书”送给小宝。

我对他说:“宝贝,妈妈知道你一直很努力。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学习特别轻松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是怎么‘偷懒’的,好不好?”

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它瞬间就征服了我们母子俩。

它首先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小宝之前学习的“浅”

比如,同样一篇语文课文,小宝的课本只有标题和段落序号。而笔记里,用思维导图画出了文章结构,用不同色块区分了描写手法和抒情句子,旁边还有对作者意图的猜测和总结。小宝看着看着,小声说:“妈妈,他好像把一篇文章‘拆开’又‘装好’了。”

它更是一把“手术刀”,帮孩子精准地“解剖”难题

数学题旁边,不仅有步骤,还有“第一步为什么这么想?”、“第二步的关键转换是什么?”、“有几种可能的解法?”这样的“内心独白”。这简直是把尖子生的思考过程,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小宝看了一道他之前做错的题目的笔记解析,恍然大悟:“原来他是这样想的!我当时就卡在这里了!”

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是简单的知识汇总,而是它实现了 “思维的可视化” 。它把那些成绩好的孩子脑子里那个清晰、有序、互联的知识网络,用笔和纸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孩子要学的,不是笔记上的具体内容,而是这种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和习惯

从那天起,小宝的学习习惯开始了细微却重要的转变。他开始尝试在预习新课时,模仿着在课本边上写写画画,虽然一开始画得歪歪扭扭,但那是他主动思考的痕迹。做完作业,他会主动把错题抄到一个本子上,然后不是直接改答案,而是会在旁边写上两三句“错因分析”,比如“审题不清,漏掉了关键条件”或者“公式用错了,应该用第二个”。

一个学期下来,最让我欣慰的不是他成绩提高了多少名(当然也有进步),而是他和我讨论学习时眼神的变化。以前是迷茫和抵触,现在多了几分自信和清晰。他会拿着自己的笔记本跟我说:“妈妈,你看,这一章的知识点我可以用一个图串起来!” 那种掌握了学习方法后的通透感,是任何补习班都无法给予的。

所以,如果你家也有一个同样努力却不得法,看似用功却效果不佳的孩子,我真的恳请你能让他接触一下这本《尖子生手写笔记》

《尖子生手写笔记》不是什么能立刻创造奇迹的“神书”,但它是一盏灯,能照亮孩子前进的学习之路,让他看清楚脚下的坑洼和远处的方向

【凌晨爸妈】全8册尖子生手写笔记1-6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提升突破 ¥29.9 购买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逼着他埋头苦干,而是送他一件像这样的“利器”,让他学会如何更聪明、更高效地学习。

假期就是帮助孩子转型的最佳时机。让我们放下焦虑,用对方法,和孩子一起,体验一次从“苦学”到“会学”的喜悦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8

标签:育儿   深夜   成绩   孩子   笔记   课本   知识   练习本   努力   高效   题目   语文   答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