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团集体叛逃,惨遭背刺的马斯克,还敢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吗?

2025年科技圈骤起风暴,马斯克接连遭核心骨干“背刺”:xAI华裔核心李雪辰携整个代码库叛逃OpenAI,特斯拉年内13位关键高管密集离职。

依赖华裔人才构建技术壁垒的“本土化模式”瞬间崩塌,一边是朱晓彤团队的“上海速度”神话,一边是华裔骨干反戈一击,马斯克还会坚持“用中国人”策略吗?这场人才风暴背后藏着怎样的行业暗战?

代码换黄金

李雪辰的叛逃堪称AI行业史上最惊险的“技术劫掠”,斯坦福计算机博士李雪辰2025年2月加入xAI,凭借大模型训练顶尖技术,3个月内跻身核心团队,获得访问全部技术栈与机密文件的最高权限。

xAI为留住他开出百万年薪与超500万美元限制性股票期权,协助他5月、7月分两次套现,累计收益近700万美元。

这笔巨款最终成了“体面分手费”,7月25日拿到第二笔220万美元套现款当晚,李雪辰启动秘密行动,将Grok4模型核心算法、超10TB独家训练数据及未公开多模态技术方案,分批复制到私人加密硬盘和海外云存储。

他删除浏览器历史、清空服务器访问日志,将机密文件伪装成普通学习资料,规避安全系统监测。

三天后提交辞职信时,签署《离职资产交接确认书》,承诺归还所有公司财产、删除机密副本。

xAI安全团队8月11日例行审计时发现异常,后台数据显示,李雪辰离职前一周多次凌晨访问核心数据库,下载流量远超正常工作需求。

调查证实,他已与OpenAI谈妥入职,计划8月19日担任生成式AI部门高级研究员。

xAI发送法律警告信遭拒,李雪辰甚至修改云账户密码逃避追查。

马斯克震怒之下提起诉讼,直指其“恶意窃取全部核心代码库及训练数据”,并申请“职业封杀令”,禁止其3年内从事生成式AI相关工作。

这场叛逃并非孤例,xAI联合创始人IgorBabuschkin在Grok4发布前夕突然离职,他主导构建了xAI训练任务调度系统,是马斯克口中“没有他就没有xAI的今天”的核心人物。

特斯拉同期遭遇高管流失潮,车辆工程副总裁、亚太区销售服务负责人等13位关键高管相继离开,其中不乏8年以上核心骨干。

据彭博社消息,部分离职高管已加入Rivian、Lucid等竞品车企或AI创业赛道,直接加剧行业竞争态势。

中国团队双面刃

马斯克对中国人才的深度依赖,始于朱晓彤团队创造的“上海速度”奇迹。

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奠基,行业普遍认为需2年投产,朱晓彤带领中国团队仅用10个月就完成建设与产能爬坡,创造全球汽车工业纪录。

2020年特斯拉实现100%本土化运营,管理层到工程师全为中国人,95%以上零部件实现本土供应,宁德时代电池、均胜电子安全系统等产品,成本较进口降低30%,响应速度提升50%以上。

上海超级工厂彻底改变特斯拉全球竞争格局,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焊接工艺、AI视觉质量检测系统,让Model3和ModelY实现30秒下线一辆车的突破,相关技术更反向输出到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和德国柏林工厂,成为全球工厂学习的标杆。

朱晓彤主导销售体系下沉,建立“体验店+交付中心+服务站”三维网络,将触点延伸至三四线城市。

配合本土化数字营销,让特斯拉中国销量连续5年同比增长超40%,上海工厂长期贡献全球近一半交付量,成为企业“现金奶牛”。

本土化团队管理暗藏风险隐患,2023年特斯拉中国因管理层变动引发动荡,北京大区销售负责人更替后,10家核心门店店长短时间内集中离职,资深销售顾问同步流失,直接导致华北地区季度销量同比下滑12%。

尽管朱晓彤公开支持新任管理者,但核心人才流失仍暴露内部管理短板。这种“成也本土,忧也本土”的局面,在三星中国、微软中国等跨国企业中均有出现,多因本土化团队与总部战略冲突引发。

华裔人才的技术优势与职业诉求存在天然博弈,xAI团队中40%-50%的华裔科学家,是Grok模型多语言优化、逻辑推理算法迭代的核心力量。

他们既渴望马斯克平台提供的全球顶尖资源与前沿探索机会,也高度看重个人职业发展空间与利益回报。

当OpenAI等竞品开出双倍年薪、股权激励加码等优厚条件,或企业战略调整挤压发展路径时,人才流动成为必然。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指出,科技行业人才竞争已进入“全球竞价时代”,本土化用人需平衡企业利益与个人诉求。

信任重建迷局

2025年初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将80%市值增长预期寄托于Optimus机器人和AI自动驾驶业务,企业资源随之向这两大板块倾斜,研发投入、股权激励、晋升通道均大幅偏向AI团队。

这一调整让专注传统汽车业务的核心骨干感到发展受限,部分高管因“看不到职业上升前景”选择离职,形成“战略转向倒逼人才流失”的连锁反应。

跨文化管理的失衡进一步加剧流失风险,特斯拉内部长期缺乏系统化人力资源流程,绩效评估体系以马斯克个人判断为核心,晋升与奖惩缺乏明确标准,且存在“深夜决策、即时执行”的高压工作模式。

这种风格与华裔人才重视稳定发展、清晰职业路径的诉求存在冲突,xAI快速扩张中过度追求研发速度,未建立完善的核心数据保密与人才留存机制,核心代码库访问权限管理松散,为李雪辰的技术窃取提供可乘之机。

马斯克的应对策略呈现“收紧管控与持续依赖并存”的特征,针对李雪辰事件暴露的安全漏洞,xAI迅速升级数据安全系统,对核心代码库实施分级访问权限管理。

增加操作行为实时监控与审计机制,离职人员权限回收提前至“离职申请提交时”,并通过法律手段坚决追究泄密责任。

但在对华裔人才整体策略上,马斯克并未收缩,特斯拉上海研发中心2025年新增岗位超2000个,xAI持续从清华、北大、斯坦福等高校吸纳华裔顶尖人才,凸显对其技术能力的认可。

行业竞争逻辑重构让本土化用人成为必然。《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已超越美国,占全球总量的27.9%,在AI、新能源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对马斯克而言,放弃中国人才意味着丧失研发核心动力与成本优势,上海工厂产能、供应链效率及中国市场增长,都离不开本土化团队支撑。

这也是他遭遇“背刺”后,仍坚持“用中国人”策略的核心原因,只是在信任基础上增加约束机制。

未来,“敢不敢用中国人”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如何在信任与约束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将“利益捆绑”升级为“价值共生”的必答题。

真正的全球竞争力,源于对不同背景人才价值的尊重与善用,马斯克或许会在人才管理上更谨慎,但绝不会放弃中国人才与市场优势。

当企业实现“以价值为核心、以制度为保障”的用人逻辑,“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的狭隘认知将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共赢的跨文化协作新生态。

信息来源:

天才少年背刺马斯克,疑窃xAI机密“叛逃”OpenAI

2025-09-0216:24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全球科技人才分布版图重塑: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居首,中国快速崛起

2025-01-1314:03来源:中国日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科技   中国人   骨干   集体   特斯拉   三星   核心   本土化   团队   华裔   人才   上海   全球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