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金条,一封绝笔,一张650元的抚恤金单。
1973年,一封从河南寄往北京的申诉信,让周恩来和叶剑英同时在案头批示。
23年的沉默终于被打破。
狱友刘建修后来回忆,那个圆脸光头的胖子,每天都有专门送来的小盆饭菜。
肉和鱼,这待遇在保密局监狱里极不寻常。
3月到6月,整整100天,吴石被关在"南所"。
身上的伤口已经从新鲜的红变成陈旧的紫。双腿肿胀到无法站立。
最触目的是那只永远失去光明的左眼。
看守默许留下一样东西,一根金条,这是吴石被捕时身上唯一的财物。
本该充公的黄金,特务机关破例允许保留。
想给孩子留点什么,参谋次长到阶下囚,56岁的中将只剩下这一根金条。
狱中的日子在书页间流逝。
《中国文学史》《中国史纲》《世界史纲》,吴石用仅剩的右眼阅读这些文字。
手边的纸张上,断断续续写着两千多字。
"做人要为人为善,持家要清廉。"
这是写给妻子王碧奎的话。笔迹有些颤抖。
"学女,乖乖,要小心好好地看着,一切家中事请教胡伯伯,门户好好地看,东西要收拾清楚。爹字。"
这是写给16岁次女吴学成的叮咛。此时的吴学成还不知道,父亲正在用最后的力气给她写信。
绝笔的末尾是一首诗:
"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6月10日下午4点30分,马场町刑场。
雨水打湿泥土。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四人并肩而立。
那根金条最终没能交到孩子手中。王碧奎被关进监狱。
吴学成和7岁的弟弟吴健成被房东赶出门。
姐弟俩流浪街头,是父亲的旧部吴荫先收留了这对无依无靠的孩子。
远在大陆的长子吴韶成和长女吴兰成,只知道父亲去了台湾。消息传来时,父亲已经不在人世。
1972年,吴韶成坐在郑州的家中,面前摊开一张白纸,这封信写了很久,斟酌每一个字,思考每一句话。
父亲的身份成了悬在头顶二十多年的问号。
单位里的人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个"台湾中将的儿子"。
信封寄往北京。
周总理看到这封信时,立即把叶剑英叫来,他们都记得吴石这个名字。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吴石主持战地情报参谋训练班,专门邀请过周恩来和叶剑英讲解游击战。
那时的吴石还是国民政府的参谋,周恩来已经看出此人与众不同。
1947年4月,上海锦江饭店。何遂带着儿子何康,陪同吴石与中共华东局书记刘晓见面。
从那天起,吴石正式为党工作。
淮海战役前,"淮海战场形势图"通过吴石的手转到华东局。
1949年,吴石在福州安排副官聂曦将298箱绝密档案藏匿,秘密通知解放军接收。
这些情报的价值无法估量。
周恩来在文件上批示。叶剑英签字,联名向毛泽东汇报。
1973年11月15日,河南省革命委员会的文件送到吴韶成手中。
函件抬头写着"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附带一张650元人民币的抚恤金单。
吴韶成看着这张单子。这笔钱在当时算得上"巨款"。
翌日,吴韶成将全部650元以党费名义上交,一分未留。
中央调查部的公函以密件形式发往河南和内蒙古。
吴韶成在郑州工作,吴兰成在内蒙古牙克石林区医院。
公函上写着一句话:"今后对吴韶成(吴兰成)同志应作革命烈士子女看待。"
这句话等了23年。
吴兰成是1950年代初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的。
毕业后被分配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在牙克石森工局医院工作了20多年。
那些年,别人问起家庭背景,吴兰成总是含糊带过。
1975年2月6日,《因战因公牺牲人员家属纪念证》送到吴家。红色的封皮,烫金的字。
1991年,京郊燕山饭店的会客室里,罗青长站起身迎接两位客人。
吴韶成和吴兰成兄妹走进房间。这位长期在周恩来身边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老人,握住兄妹俩的手。
"我们对你们父亲的事一直念念不忘。"
罗青长的声音很平静,像在讲述一件家常事。
"我当时是当事人之一。1972年接到你的申诉报告,周总理、叶帅都亲自过目并作了批示。派人去河南专门处理此案,落实政策。确实很不容易。"
吴韶成听着这些话,眼眶有些湿润。
"总理弥留之际,还专门找我交代。"罗青长说,"不要忘了在台湾的朋友。"
1976年1月,病榻上的总理说话已经很吃力,还是最后召见了罗青长,交代对台工作时,提到两个人。一个是张学良,另一个就是吴石。
"你们父亲为了人民解放事业和祖国统一,作过很大贡献。这有利于加速军事进程,避免重大伤亡。最终献出生命,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罗青长说这话时,目光坚定。
兄妹俩从美国带回一件东西。画册背面密密麻麻的字迹——父亲的狱中绝笔。
吴石在被关押期间,偷偷在一本画册的背面写下这些文字。纸张已经泛黄,墨迹依然清晰。
1981年冬天,在有关部门安排下,吴韶成和吴兰成赴美探亲。
分离31年后,一家人终于团聚。
王碧奎已经87岁,在美国洛杉矶居住。见到从大陆来的儿女,老人泪流满面。
吴学成和吴健成也在美国。四个孩子围坐在母亲身边。
这个家庭被海峡分割了三十多年,如今终于完整。
王碧奎拿出珍藏多年的画册,背面的绝笔是她唯一的念想。
每次翻开,都能看见丈夫最后的叮咛。
吴韶成小心翼翼接过画册,决定把它带回祖国大陆。
1993年,王碧奎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90岁,骨灰被儿女们带回祖国。
1994年春天,国家安全部出面选址。
福田公墓北依燕山山脉,西邻八大处,是北京的高等级公墓。
许多社会名流长眠于此,何遂的儿子何康提议,在何家墓地旁边为吴石建造墓室。
何康是吴石的老友何遂之子,当年正是何遂牵线,让吴石与中共华东局建立联系。
1944年湘桂大撤退时,吴石下令军列临时加挂车厢疏散难民,何康和广西大学农学院的同学们得以撤回重庆。
吴石还派副官聂曦将何康的家人送上火车——这位副官,后来与吴石一同在马场町刑场就义。
墓碑高约1.6米,宽约1米。碑身采用汉白玉材质,顶端刻着一对麒麟浮雕。
碑文由吴韶成撰写,罗青长修改审定,吴石生前秘书郑葆生题写。
碑文没有华丽辞藻,每个字都是实情。
合葬仪式简朴而庄重。罗青长到场。吴韶成、吴兰成从大陆赶来,吴学成、吴健成从美国飞回。
四个孩子站在墓前,看着父母的骨灰盒并排放置。
吴石和王碧奎,分离43年后终于团聚。
吴韶成把那根金条的事告诉弟弟妹妹。父亲本想留给孩子们的唯一财物,最终没能带出监狱。吴健成沉默很久。他7岁时流落街头的记忆,至今清晰。
650元抚恤金全部上交的事,吴韶成也说了。吴兰成点点头。这是父亲的家风——清廉勤俭。
2013年,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广场正中央,四尊汉白玉雕像自南向北排列:陈宝仓、朱枫、吴石、聂曦。
这四个人组成的情报小组,在台湾最危险的时刻传递关键情报。
陈宝仓搜集军事机密,聂曦负责传递,朱枫担任交通员,吴石统筹全局。
1950年1月,台蔡孝乾被捕后叛变,整个情报网暴露。
四个人都没有开口。
吴石的雕像面容坚毅,目光望向远方。雕塑无法表现那只失明的左眼,历史记得。
吴石的孙女吴红现在住在郑州。
2019年,她受邀参加福州三山人文纪念园的活动,吴石将军和何遂将军的铜像在那里揭幕。
吴红走进三坊七巷宫巷22号,祖父曾在这座中西合璧的大宅里住过一段时间。
长廊上挂着展板,介绍吴石的一生。吴红站在展板前看了很久。
她记得父亲吴韶成说过,1973年收到烈士证和650元抚恤金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
父亲一分钱都没留,全部上交。当时家里并不富裕,650元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吴韶成说,这是爷爷留下的最后教诲。
"做人要为人为善,持家要清廉。"
这句话写在绝笔里,也刻在后代心中。
参考信息:
6月10日,请记住他们的名字!· 中华英烈褒扬事业促进会 · 2023年6月
吴韶成:忆父亲吴石最后的日子 · 昆仑策网 · 2025年10月
党史上的"老何家",与吴石不为人知的三代缘 · 中国新闻周刊网 · 2024年4月
《绝笔》第三季|吴石 谢小球 · 共产党员网 · 2023年4月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