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掠夺中国文物360万件,11件已成“日本国宝”,价值无法估量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所受的伤害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不仅有着深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浩劫。

360万件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瑰宝,被无情地掠向异国他乡。

从商周青铜的庄重威严,到翰墨丹青的千古风流,每一件都凝结着先民的智慧与心血。

可如今,它们却被冠以“日本国宝”之名。

那么,在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垂涎与掠夺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便对中国这片古老而丰饶的土地,投来了贪婪的目光。

尤其是做工精美的文物,更成为了他们的“心之所向”。

在这些青铜器、瓷器的身上,不仅凝聚着艺术与工艺的巅峰,更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正是因为知道它们的价值,所以日本对其觊觎也是愈发明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这便给了日本很好的一个借口,来抢夺中国文物。

在此时期,日军往往会在屠戮平民之后,再继续大肆搜刮文物。

比如同年11月,他们在血洗旅顺后,紧接着就闯入百姓家中,抢走大量的金银珠宝、古籍字画等财物。

就连文庙内的孔子像、祭器,和典籍都被悉数劫走。

甚至庙宇的梁柱雕刻,也被强行拆卸。

而上述种种手段虽然令人发指。但要说日本掠夺真正的“高潮”,或者说最猖獗的阶段,还是当属全面侵华爆发之后。

那段时间,中国文物被抢的程度,简直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从故宫博物院到地方博物馆,从私人收藏到千年古墓,无一幸免。

日军就仿佛蝗虫过境般,每到一处,便对此地进行大肆洗劫、破坏、强征,将无数国宝据为己有。

比如他们在攻占南京后,在制造大屠杀的同时,还故意对当地的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进行了系统性洗劫。

其中大量的珍贵藏品被劫走,像什么宋版书籍,或是明清字画,全都落入了他们的口袋。

除此之外,日军还假借“考古”之名,派遣探险队深入中国各地。

可实际上,就是进行文物盗窃。

这些行为不仅让很多古代文化遗址遭到破坏,还使大量出土文物流失海外。

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在抢夺文物之时,往往伴随着暴力与野蛮。

导致大量珍贵文物,在运输和转移过程中遭到破坏。

而剩下那些带不走的,也会面临切割、缺失等不同程度的损毁。

那么被日本抢走的文物,又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流落海外的文物

1945年,当硝烟散尽,饱经沧桑的中华大地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宁。

但与此同时,那些被日本抢走的文物,却成为了中华民族难以愈合的伤痛。

只因为即使战争结束,它们也无法回归祖国,反而被迫经历复杂的命运。

据统计,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日军从我国抢走了大约360万件的文物,其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日本官方或者私人收藏者手中。

他们恬不知耻地将这些原属于中国的文物改头换面。

对外号称这是日本的“国宝”或重要文化财产,然后在将其放在博物馆中展出。

像是现在被日本奉为“国宝”的“曜变天目茶碗”。

它便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结晶之一。

在1937年南京城破之日,于无尽的烽火与悲鸣中,被侵略者蛮横地夺走,从此漂泊异乡。

除此之外,还有现位于东京的《孔侍中帖》。

也是我国书法家王羲之留下的摹本。

而类似于这样的日本“国宝”还有9件。

这些年里,前往展馆观看它们的人数络绎不绝。

日本将这些文物视作文化宣传的重要工具,却对其真实来源讳莫如深。

其背后目的,就是为了扭曲历史真相,通过所谓的“文化包装”来掩盖日本殖民掠夺的罪行。

当然,除了展出之外,日本还建立了很多专门的文物研究机构。

一是能以“研究”为名,长期占有大量中国文物。

二则是利用这些文物进行文化输出。

让自身“文化成就”得到全方面展示。

可却在学术成果中,对文物的来源和归属提都不提。

不仅如此,作为战争的掠夺者,日本对这些文物大多都是利用之情,压根没有好好爱护。

一些博物馆资金或者技术上的限制,导致文物出现了受损或者老化。

又或者是为了为了吸引游客,日本故意频繁展出部分文物,导致它们缺乏必要的休养和保护措施。

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文物的损耗。

但对此,日方却一直死不承认,也没有返还文物的意思。

否认历史

其实按照国际法规定,日本早在二战结束之后,就应该把那些抢走的文物尽数返还。

毕竟在多项条约中,已经命令禁止各国在战争中掠夺文化财产。

而日本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理应遵守这些规定。

但很显然,他们不仅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反而采用各种方法来拒绝偿还这些非法所得。

像在1945年底,中国就曾派出代表团赴日洽谈。

可结果却是不容乐观。

而这主要是因为,彼时的中国虽然赢得了战争,但实力尚不强大。

再加上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美苏冷战的大幕即将拉开。

美国为了制衡苏联,开始对日本采取“扶植”而非“彻底清算”的政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日本的追索工作自然变得异常艰难。

很多被日本官方或财阀藏匿的文物,被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诿。

比如说来源不明,称我国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这些文物确实来自中国。

又或是谎称这些文物来自私人收藏或者合法的市场交易。

总之就是死不认账。

此外他们最常用的“挡箭牌”,还有自己制定的《文化财保护法》。

日本以此为借口,声称那些文物一旦进入日本博物馆,就自动成为了国家财产,无法取出。

然后,就导致追还要求不了了之。

可尽管如此,中国却始终没有忘记这些流落在外的文物。

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空前高涨。

像海外华人、爱国企业家等民间力量开始行动。

他们自筹资金,在国际拍卖会上与日本收藏家竞价,不惜天价也要买回属于我们的国宝。

比如著名的“圆明园兽首”,就是这样回到的祖国怀抱。

此外中国官方,也一直在通过外交渠道发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嚣张”,终将在历史和正义的阳光下,无所遁形。


参考文献:

迟迟不还中国文物,日本民间组织看不下去了,新京报,2023-11-14

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的世界难题与实现路径,人民论坛网,2024-01-16

日本侵华掠夺了中国多少文物,抗日战争纪念网,2019-09-22

二战日本从中国掠10万件文物 有的已成日本“国宝”, 中国新闻网,2015-08-27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0

标签:历史   日本   国宝   中国   文物   价值   文化   日军   抗日战争   博物馆   中华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