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新规落地五个月,不得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及其他费用被“无视”


“借款3000元,实际到账2650元”、“借款5000元,实际到账4500元,还款仍需还款5000元”……

2025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将增信服务费计入综合融资成本,明确年化利率24%以内,甚至还公布新规将在10月1日正式实施,至今仅剩14天的时间,而现在各个助贷平台的年化利率设定的到底有没有变化呢?

近日,我们针对助贷平台的投诉情况展开调查,助贷平台某某乐(原老牌网贷平台)的投诉率之高令人咋舌。在 30 日以内,该平台竟被投诉 3624 件。深入分析这些投诉,发现诸多严重问题,其中年利率过高的投诉占比达三分之一。

河南网友宋先生便是深受其害的消费者之一。他向我们反映,在某某乐平台借款时,第一笔贷款表面上年利率显示为 24%,看似处于正常范围。但当把其他费用统一计算后,实际年利率飙升至 37%。更糟糕的是,后续几笔借款的年利率均超过 36%,最高一笔甚至高达 37.68%。这远远超出了合理的借贷成本范围,给借款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除了高利率问题,还有消费者投诉某某乐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存在多笔不合理收费情况。例如担保费、信息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超过 10000 元。而某某乐平台官方服务号标注的综合年化利率低至 8%,但对于年利率的上限却只字未提。从正常理解来看,既然只明确了低至 8%,那么年利率完全有可能远超正常水平,甚至达到离谱的高度,因为这种模糊的表述并未对利率上限作出任何限制,存在极大的误导性。

另外,有消费者投诉称,某某乐平台生成的账单起初年利率一直显示为 24%,但后期还款账单却突然变为 36%。这一变化导致消费者每个月要多还 12% 的年利率,极大地增加了还款压力,而消费者事先并未得到任何通知或解释。

除此之外,我们还查询了另外一家注册用户超1亿+的助贷平台,据了解该平台已经运营超13年,我们查询了该平台实际运营的小程序的年利率标注,在打开小程序以后,我们发下该平台年利率标注为7.2%至35.99%,其资金来源主要为一家大连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浙江某消费金融公司,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用户的一家老牌助贷平台的口碑和投诉情况怎么样呢?

据查询,最新查询结果揭开了某 W 贷平台运营乱象的冰山一角 —— 在单一投诉平台上,该平台累计投诉量已攀升至 7.99 万余件,短短 30 日内新增投诉就达 1666 件。如此密集的投诉反馈,不仅反映出消费者对平台服务的强烈不满,更暴露出其在业务合规性上的严重漏洞,其中年利率相关投诉占比约 20%,成为制约平台健康发展的核心痛点。

在众多投诉案例中,全日制大学生群体的遭遇尤为引人关注。一名曾是全日制大学生的消费者明确表示,某 W 贷在知晓其学生身份的前提下,仍违规发放了 4800 元贷款,且未履行告知义务便擅自开通循环计息功能。从实际还款数据来看,这笔初始金额仅 4800 元的贷款,最终需偿还 6500 元,利息差额高达 1700 元。经测算,该笔贷款的年利率不仅远超监管部门规定的 24% 合理上限,更突破了法律明确划定的 36% 利率红线,已构成典型的高利贷行为。

截止到目前为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旨在规范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助贷平台的合作,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如今五个多月过去了,市场的实际反馈却令人失望。从多个投诉平台的数据以及消费者的亲身体验来看,不少助贷平台依旧我行我素,年化利率远超监管明确的合理范围,新规的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并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同时,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也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且借款人单笔贷款支出的综合融资成本上限不得超过年化 24%。但现实中,众多助贷平台的综合年化利率仍居高不下。部分平台以复杂的收费名目掩盖真实利率,除了表面的利息,还有诸如担保费、信息费、平台服务费等,这些费用累加后,使得借款人承担的实际年化利率远远突破 24% 的红线,甚至部分达到或接近 36% 的高利贷边缘。

以一些主流投诉平台的数据为证,大量针对助贷平台高利率的投诉不断涌现。消费者反映,在申请贷款时,平台展示的利率看似符合规定,但在实际还款过程中,各种隐藏费用逐一浮现,导致还款压力剧增。例如,有消费者借款 1 万元,按照平台宣传的利率计算,还款总额应在合理范围内,但最终却需偿还高达 1.3 万元甚至更多,经核算,年化利率远超监管要求。

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违背了新规的初衷。不仅加重了借款人的经济负担,可能导致个人及家庭陷入债务困境,影响社会稳定;还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使得合规经营的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长此以往,消费者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任度也将大打折扣,不利于普惠金融的推进。

在新规发布已超五个月的当下,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的助贷平台及相关商业银行进行严肃查处,督促其尽快整改,严格落实新规要求。同时,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定期对助贷业务进行检查,防止问题反弹。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让消费者在借贷过程中能够明明白白消费,避免陷入高利率陷阱。唯有如此,才能让助贷新规真正落地生效,让金融市场回归有序、健康的发展轨道。(数据来自公益投诉平台,为避免恶意投诉,我们将平台名字掩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借款人   费用   平台   年利率   利率   商业银行   消费者   金融   乐平   上限   贷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