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之子吴韶成,晚年仍不忘回故居看看,一坐就是半天

吴韶成晚年时常独自坐在福州螺洲镇吴厝村的老宅院里,这处吴石故居的木质门楣已斑驳褪色,唯有院中榕树依旧枝繁叶茂。作为吴石将军的长子,他在父亲牺牲后度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沉默岁月,直至暮年才得以频繁重返故宅,用五次特殊的归乡旅程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清明时节回福州,老人从郑州过来,年纪大了还是年年都回,午后太阳暖洋洋的,光从厅堂斜着照进来,那个老位子一直没变,墙上那张合影是1949年在南京拍的,父亲和他最后一张照片,当时在国防部,吴石就说日子不会太久了,往儿子手里塞了二十美金,让他先用着,谁能想到,那一次就是一辈子。

吴韶成这辈子都跟那个年代分不开了,1950年父亲在台北出事,他自己还在南京大学念书,消息还是从报纸上看到的,剪下来藏好,后面的二十年,他在河南冶金系统,身份问题压着,技术再好也上不去,他妹妹吴兰成也是,上海医学院出来,分到内蒙古林区医院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组织上说了,父亲的事一个字都不能提,这事一直到1973年,父亲被追认成烈士,这口气才算松下来。

退下来之后吴韶成才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物,在老家二楼一个木箱子里,翻出来父亲的手稿,里面有军事的论著,也有诗词,最打动人的是那封狱中的绝笔,画册背面写着他唯一的家当就是书,希望孩子们弄个小图书馆,可那几千册书早就散了,找不回来了,吴韶成干脆把自己存的一千多本书都捐给了郑州大学,还用父亲的名义弄了个奖学金。

岁数上来了,就爱翻那些老材料,一点点拼凑父亲的样子,知道了昆仑关战役那会儿,人累到蚊帐烧着了都不知道,也知道了去台湾临走前留下的那句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这才慢慢觉得,父亲不光是搞情报的,他是个军人,是个有学问的人,心里头装着家国。

他自己写了篇回忆文章,题目就是父亲那句诗,文章里头提到了1981年去美国,见到了母亲还有弟弟妹妹,八十一岁的母亲给做了一桌子福州菜,一家人三十多年没见,在洛杉矶抱在一起哭,在台湾长大的弟妹们一开始不明白,后来聊了很久,才懂了父亲做的事。

后来那个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播了,来故居的人一下就多了,侄孙吴行还住院子里,他说老人每次回来话都更少了,2014年春天,吴韶成最后一次坐在那个老院子里,看着父亲当年种下的那棵榕树,树上挂的都是游客系的红绸带,有个条子上写“丹心无改,暗夜有光”,他走的时候,把父亲剩下的一些东西捐给了纪念馆,那张长江防线的军事地图复制品也留下了。

这五趟老家回的,不光是走路,是回头去看那些历史和家里的事,话憋久了,就开始自己动笔写,把自己的经历跟那些大事儿放一块儿,父辈的东西得传下去,就在那座安安静静的老房子里,念想一直都在,一个家就这么在时代的缝子里等着、挺着,把故事给留住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历史   之子   故居   晚年   韶成   父亲   福州   丹心   泉下   榕树   国防部   缝子   南京大学   老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