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这3个“增寿”时辰,很多人都浪费了!做好能养出好身体

45岁张先生自述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感觉心慌、气短,稍微干点活就累得不行,睡觉也睡不踏实,还经常出冷汗。

一开始他以为是工作太累,没太在意,就自己买了点补品吃,可症状不但没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这两天胸口闷得厉害,实在受不了,故来医院就诊。

询问病史发现,张先生做销售十年,常年熬夜应酬,有时早上七点才睡,中午起床随便扒拉两口饭,下午又接着忙,严重的作息不规律。

随即给他安排了心电图、心脏超声、肝功能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有严重的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压、轻度脂肪肝。

与患者沟通后,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控制心律失常、降血压外,还开了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

同时特别强调了要调整作息时间,遵循早睡早起原则,23点前休息、次日7点前起床。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清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减轻心脏负担。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张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复诊时血压平稳,心律正常,面色红润,精神状态也好了不少。

医生提醒:

《黄帝内经》中说“上古之人,知其道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说,上古懂养生之道的人,会遵循阴阳规律,用合适的养生方法,饮食有节制,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因而能尽享自然寿命,活到百岁才离世。

在追求健康长寿的道路上,人们常常探索各种方法,从饮食养生到运动健身,从中药调理到心理调节。

然而,很多人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时间。

俗话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祖宗留下的作息规律里,藏着不少养生智慧。

中医理论中,一天被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有三个时辰堪称一天中最“增寿”的黄金时段,若能合理利用,将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卯时(5:00-7:00)

卯时对应人体的大肠经和肺经,此时天刚亮,阳气开始上升,大肠经“当令”,正是肠道蠕动、排出废物的好时候,肺经也开始活跃,帮助身体交换气体、唤醒机能。

可现在很多人要么卯时还在呼呼大睡,要么醒来后赖床不起,错过了身体“排毒”和“唤醒”的黄金期。

1️⃣先说说卯时该不该起床?

很多人觉得“睡够8小时才健康”,要是凌晨一两点睡,卯时起床确实不够,但要是晚上10点左右入睡,卯时(5-7点)起床正好符合“早睡早起”的规律。

长期卯时赖床,会让肠道内的废物停留时间过长,毒素容易被身体吸收,不仅可能导致便秘,还会让人早上起来觉得口干、口臭、精神差。

2️⃣卯时起床后该做什么?

首先可以喝一杯温白开水,不用多,200-300毫升就行。经过一晚上的睡眠,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温白开水能快速补充水分,刺激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喝完水后,别急着吃早餐,可以简单活动活动,比如在阳台做做拉伸、打打太极,或者慢走10-15分钟,这样能让身体从“睡眠模式”慢慢切换到“活动模式”,促进血液循环,让精神更饱满。

早餐也得在卯时安排上,最好在7点前吃完。早餐要吃得清淡又有营养。别吃太油腻、太甜的食物,不然会给肠胃增加负担,让上午容易犯困。

要是因为工作忙跳过早餐,不仅会让上午精力不足,长期下来还可能伤胃,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注意:

这里要提醒大家,卯时养生关键在“顺时”,要是前一晚确实睡得晚,比如加班到凌晨,偶尔多睡一两个小时没问题,但别长期打乱作息。

午时(11:00-13:00)

午时对应人体的心经,此时太阳最烈,阳气最盛,心经“当令”,是养护心脏、补充精力的关键时段。

很多人午时要么忙着工作、要么沉迷刷手机,要么吃太饱后直接躺下睡觉,这些做法都没利用好午时的养生机会,甚至可能伤身体。

1️⃣午时的饮食

午时是吃午餐的时间,午餐要吃好,但不能吃太饱,吃到七八分饱就行。午餐要搭配均衡,比如一份主食(米饭、面条、杂粮饭)、一份优质蛋白(鸡肉、鱼肉、豆腐)、两份蔬菜,这样能给身体提供下午所需的能量,还不会让肠胃负担太重。

要是午餐吃太油腻、太辛辣,或者吃得太饱,血液会更多地集中到肠胃帮助消化,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下午容易犯困、注意力不集中,长期下来还可能增加心脏负担。

2️⃣吃完午餐后别马上坐下或躺下

午餐后最好散步10-15分钟。很多人吃完午饭就趴在桌子上睡觉,或者直接躺沙发上,这样不仅容易让胃里的食物反流,还可能压迫心脏,影响血液循环。散步能帮助消化,还能让身体稍微活动一下,为下午的工作学习攒精力。

3️⃣午时需要适当午休

午休时间别太长,15-30分钟就够了。午休能让大脑和身体短暂休息,缓解上午的疲劳,让下午更有精神。

午休最好躺在床上睡,要是在办公室,也可以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别趴在桌子上睡,不然会压到手臂和脸部,影响血液循环,醒来后可能会手麻、脸麻。

要是不午休,午时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坐着喝杯茶、听听轻音乐,让身体和大脑放松一下,别一直盯着电脑或手机,避免用眼过度、精神紧张。

⚠️ 注意:

午时阳气盛,别在太阳下暴晒太久,不然容易晒伤皮肤,还可能导致中暑。要是需要外出,记得做好防晒,比如戴帽子、涂防晒霜,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活动。

子时(23:00-1:00)

子时对应人体的胆经,此时阴气最盛,阳气开始萌芽,胆经“当令”,是身体修复、养养阴气的关键时段,也是睡眠的“黄金期”。

可现在很多人子时还在熬夜加班、刷视频、打游戏,长期下来,身体得不到修复,各种健康问题就会找上门。

子时为什么要睡觉?

中医认为“胆主决断”,子时胆经活跃,要是此时能熟睡,胆就能更好地发挥“决断”功能,帮助身体代谢废物、修复细胞。

要是子时不睡觉,胆经无法正常工作,身体的修复就会受阻,长期下来会导致气血不足、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脸色差等问题。

现代医学也发现,夜间10点至凌晨2点,是身体内分泌调节的关键时段,此时熟睡能让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分泌更规律,帮助维持血糖稳定、促进细胞生长和修复

✅什么时候入睡好?

子时前入睡最好,也就是晚上11点前就要进入睡眠。

很多人觉得“凌晨1-2点睡,早上9-10点起,也睡够8小时,一样健康”,但这种“熬夜补觉”的做法和“子时熟睡”完全不一样。

子时是身体修复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段,就算白天睡再久,也补不回身体的损耗。

比如长期凌晨1-2点睡的人,就算睡够8小时,也容易觉得疲劳、精神差,还可能比早睡的人更容易生病。

✅睡前这样做,打造好睡眠

⚠️ 医生提醒:

失眠者别盲目吃安眠药!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依赖,建议先尝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其实这三个“增寿”时辰的养生方法都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

当然,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不一样,也不用完全“照搬”。

比如上班族早上没时间慢走,也可以在上班路上多活动活动。中午在办公室没法躺睡,闭目养神15分钟也有效果。

要是偶尔因为加班、聚会错过了某个时辰,也别太焦虑,第二天调整过来就行,别因为一次“破例”就放弃长期的坚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养生   时辰   身体   子时   午时   卯时   午休   睡眠   午餐   阳气   时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