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全国残疾预防日(十一)康复核心知识

康复”这个词,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但什么是康复呢?总体来说,康复指个体因疾病等因素功能受损后,通过多种手段恢复改善身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的过程。可以帮助患者在体格、精神、社会及经济能力上尽可能复原,使其重归生活、工作与社会。对于存在功能障碍者,应重视并积极参与康复


1. 要尽早开展康复,避免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


康复要尽早开始,越早介入康复,越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治疗效果越好,功能恢复越快。

现代康复医学强调在生命体征状况稳定后,尽早启动康复干预,与临床治疗协同推进。

康复切不可延误,一旦延误,会造成功能恢复难度增加、并发症风险升高等多种问题。

以脑卒中为例,患者经急性期治疗且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缺损不再进展后的 24~48 小时内,即可开始早期床旁康复。发病后若不及时介入康复,瘫痪侧肢体在1~2周内就会出现肌肉萎缩,在3~4周后关节挛缩有显著增加。


2. 树立信心,坚持系统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人可能会感到枯燥无聊,甚至有些人会觉得康复似乎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然而,康复是一个系统、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康复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涵盖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多种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康复服务。

康复计划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定制。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康复需求都不相同,因此康复方案不能“千篇一律”。另外康复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不断调整康复计划。随着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病情的变化,康复目标和训练方法也需要相应改变。

因此患者需要遵循医嘱,坚持系统康复训练,切勿在非医疗机构或无执业资质的按摩店、保健馆等进行康复,以免延误病情。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对身体有益。


3. 科学适配辅具,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辅具在有功能障碍的人士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

目前辅具的类型很多,常见的辅具有手杖、助行器、轮椅、放大镜、助听器、假肢、坐便椅、护理床等等。

康复辅具的适配因人而异,需要在康复医生、辅具技术咨询师的评估后,根据个体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需求,科学适配。避免选择自己身体状况不相符,或配置过高/过低的辅具。

北京市为减轻残疾人购买辅助器具的经济负担,实行辅助器具购买补贴政策。具有本市户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可通过登录“北京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提交申请,需经区残联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享受相应资金补贴。


4.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有需求人员提供便利。


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国无障碍法治化新进程。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按照“通用设计、合理便利、广泛受益”原则,为便于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关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所进行的建设活动。既包括无障碍通道、轮椅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低位服务设施、盲道、标志标识等无障碍设施建设,也包括语音、字幕、盲文、大字、手语等无障碍信息交流方式,还包括无障碍设备、辅助器具、咨询引导、语音提示、预约定制等无障碍社会服务便利。

“无障碍方便你我他”,无障碍环境不仅仅为残疾人、老年人而建,其他社会成员也同样是使用者、受益者。现在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水不断提升,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大家积极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让“首善有爱,环境无碍”成为社会共识。


来源: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康复部 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育儿   残疾   节日   核心   知识   全国   患者   社会   残疾人   北京市   环境   器具   身体   功能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