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四十多天过去了,青海扎陵湖畔的石刻真伪,至今尚未得到官方的确定。
虽然早有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已经确认了石刻为秦代这个关键信息,但是至今未见官宣。
几个到过现场的考察团队,大多数专家也都认定石刻为真。但是毕竟没有官方确认的消息。
《光明日报》趁着这个间隙,连续发了好多期的真伪论辩文章,看真派和看假派吵成一团,好不热闹。
我是一大早就已经明确判断石刻绝真无假,而且为此和几个人打了一毛钱的赌。
我赢定了。
现在是吃瓜看戏阶段。主要是看看还有哪些看假派跳出来,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
结果昨天晚上果然跳出来一个。一个叫蔡大礼的专家。
我孤陋寡闻,搜索了一下,名头还不小。
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诸位名家。
嗯,又一个北大历史系的。
简介上写着是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成员。
这位北大历史系毕业的篆刻专家,在视频里面指点江山,很有把握地说:
昆仑石刻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用电动工具刻上去的,很明显的造假(网图侵删)。
嗯……这还是个篆刻专家说的话。
于是一众网友纷纷点赞:
“我就说嘛,看着就是电动工具刻的,人家搞篆刻专业的专家都这么说了,铁定是真的。”
点赞的人这么多,看来这是个很有名的专家了。
反观光明日报刊发的李跃林的昆仑石刻分析文章,早就列举大量图片对比,明明白白指出这是秦人的平口刀直接凿刻而成,论证确凿有力,点赞的人却还不到人家的一个零头。
哈哈哈哈。这个世界上果然还是哗众取宠的人比较受欢迎呀。
我也爱看砖家们一本正经地瞎扯淡,比看男足丢人现眼有意思多了。
这位北大历史系的蔡专家接下来扯的蛋就比较大了。
他居然说,昆仑石刻用的字体是唐宋以后才发明的玉箸篆!
专家还说,这个叫玉“zhú”篆,吓得不学无术的我连忙查了下字典,发现玉箸的“箸”的拼音是 zhù(第四声,音同“注”)。该字为单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指“筷子”(如“玉箸”即玉制的筷子),古文中也常用作“筷子”的雅称。字典还贴心提示:需注意避免误读为“zhú”(竹)或其他声调。
蔡专家还生怕我们外行小白不知道玉箸篆长什么样子,很权威地普及了一下玉箸篆的样子,就是下面这样的:
苍天啊,大地啊,北大历史系的砖家们是不是眼睛都不好呢?
前有腚眼看人的“一眼假”前教授,后有电动工具的玉“zhú”篆蔡专家。
北大历史系真是人才辈出呀!
来来来,自己看看这叫什么篆?
更新时间:2025-08-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