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吉隆坡交锋后,美方放弃对华100%关税,特朗普在等中方点头

2025年10月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中美经贸谈判现场传出消息,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镜头明确表态: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

这句承诺像一颗石子投入全球经济的湖面,道琼斯期货随即上涨0.65%,标普500指数跟涨0.74%,财经媒体纷纷用重大转机缓和信号定义这场谈判的成果。

这些热闹的反应背后,值得探究的问题是,美方为何突然收起极限施压的姿态?特朗普团队心心念念等待中方点头的,又究竟是什么?

美方的让步从来不是心甘情愿的善意流露,是现实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关税大棒一直是其贸易政策的核心工具,从4月将关税提升至125%,到6月把钢铁铝关税加至50%,再到7月取消小额免税政策,一系列操作本想通过极限施压迫使中方妥协。

可事与愿违,关税的成本最终大多转嫁到了美国本土。

90%以上的额外支出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特斯拉公开警告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沃尔玛直言货架库存告急,300万美国企业联名上书要求取消关税。

经济数据的恶化让这份强硬难以为继。

IMF预测2025年美国经济增速将降至2%,美联储褐皮书显示所有联邦储备区都面临物价上涨压力,企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持续升温。

更棘手的是,36万亿美元的国债规模让美国每年仅利息支出就接近一万亿美元,在这样的财政压力下,维系高关税带来的贸易壁垒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10月初,道琼斯指数因关税威胁一度暴跌近千点,投资者避险情绪蔓延,这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继续升级贸易战,首先倒下的可能是美国自身的经济信心。

农业领域的困境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为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农业界本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支持者,如今却成了最激烈的反对者。

中西部农场破产率同比激增47%,大豆堆积如山却找不到买家。

中国这个曾经的最大买家早已转向南美市场,部分农民无奈改种玉米,最后还是无法摆脱滞销命运。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的话道出了行业困境,农民还没从2018年贸易战中缓过来,2025年又要面临重大损失。

这些来自核心选民群体的抗议声浪,直接影响了特朗普政府的谈判决策。

中方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更让美方的关税牌彻底失效。

稀土这张王牌的威力在此次博弈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高科技和国防工业的维生素,中国在全球稀土开采和加工领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份额超过八成,美国本土产能仅占一成多,缺乏成熟的精炼技术,80%以上的需求依赖中国供应。

2025年10月,中方将稀土从开采到磁性材料制造的全链条纳入出口管制,直接击中美国供应链的七寸,军工部件生产延误、电动车工厂面临停工风险的预警接连传出。

这种精准打击让美方终于意识到博弈的代价。贝森特在会后承认中方谈判策略极为专业,这句评价背后是对中方实力的认可。

在吉隆坡两天的磋商中,双方围绕美对华海事物流301措施、对等关税、芬太尼合作、农产品贸易等议题展开拉锯,中方代表李成钢的表态耐人寻味。

美方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

这种不卑不亢的态度,源于中国全产业链的支撑能力,从锂电池到船舶制造,中国产业已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脱钩断链对美国而言意味着自身产业的崩塌。

谈判达成的建设性框架背后,特朗普团队正焦急等待中方在关键议题上的明确回应。

从美媒披露的细节看,美方的核心诉求集中在三个层面。

一是稀土出口管制的松动,贝森特此前就曾提出以延长关税豁免期换取中方停行稀土管制,如今虽未实现松绑,但仍期待后续谈判能有所突破。

二是农产品出口的稳定通道,中国承诺未来几年逐步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等农产品,这正是特朗普安抚农业选民的关键筹码。

三是芬太尼问题的合作深化,美方希望中方进一步限制前体化学品流入,缓解国内毒品治理压力。

这些诉求的本质,是特朗普政府试图以最小代价稳定国内经济与政治局势。

即将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被其视为重要政治节点,吉隆坡达成的框架协议更像是为会晤铺垫的见面礼。

贝森特强调这一成果为两国元首会晤打下积极基础,特朗普也在东盟峰会上高调宣称有信心达成全面协议,这种急于示好的姿态,暗含着对中方回应的迫切期待。

理性分析可见,这场谈判带来的只是暂时的降温,不是贸易战的终结。

双方达成的只是初步共识,并非正式协议,还需要两国元首最终确认,美方内部鹰派官员仍主张维持高压政策,政治环境的复杂性为协议执行埋下隐患。

关键的是,美国的结构性矛盾并未解决,制造业空心化与美元强势的冲突、国债规模与财政收入的失衡、内部利益群体的撕裂,这些问题决定了贸易摩擦的长期性。

中方的审慎态度恰恰体现了对博弈本质的清醒认知。

延长稀土出口管制一年的决策,并非放弃稀土牌,反而印证了这一工具的有效性,相当于保留了未来反制的主动权。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表态点明了核心逻辑,脱钩断链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也无法让美国回到制造业黄金时代。

这种自信源于实力,更源于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规律的把握。

全球市场对谈判成果的乐观反应,更像是对不升级冲突的应激性喜悦。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不是春天的到来,只是冬天里稍显暖和的几天。

美方此次放弃100%关税,本质是将原本就不合理的极限施压手段收回,不是真正的让利。

谈判策略依然是抬高价码再降价的讨价还价,不是真心寻求平等合作。

接下来,韩国庆州的中美元首会晤将成为新的观察窗口。

特朗普团队能否兑现承诺、鹰派势力是否会从中作梗、敏感议题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都将影响后续局势走向。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博弈足以证明,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实力较量的终点从来不是对抗,是寻找互利共赢的平衡点。

美方的让步不是故事的结局,只是中美贸易关系在博弈中调整节奏的又一个注脚,真正的稳定还需长期的诚意与行动来构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财经   吉隆坡   中美   美方   关税   中方   美国   稀土   中国   元首   鹰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