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方丈
编辑| 幸运
初审| 天坛
大家都知道"说曹操,曹操到"这句话,每当有人刚提到某个人,那人就正好出现时,我们总爱用这句俗语来形容这种巧合。
这句话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几乎人人都会说。
可你知道吗?这句话其实还有下半句,而且这个下半句比前半句更加有趣,更能体现古人的智慧和幽默感。
那么,这个神秘的下半句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什么会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被人遗忘呢?
东汉末年,朝廷已经腐朽不堪,各地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汉献帝刘协虽然顶着皇帝的名头,实际上就是个傀儡,完全被权臣摆布。
当时最嚣张的就数董卓了,这个家伙控制了朝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整个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董卓这人不仅专权,还特别残暴。
他杀害朝臣,欺压百姓,搞得人心惶惶。
朝中有识之士都看不下去了,司徒王允就是其中一个。
王允是个有谋略的人,他知道硬碰硬肯定干不过董卓,只能智取。
机会终于来了。
董卓手下有个猛将叫吕布,武艺超群,但这人有个致命弱点——贪财好色。
王允就利用这一点,设了个连环计。
他先是把自己的义女貂蝉许配给吕布,让吕布对貂蝉产生了感情。
紧接着,王允又把貂蝉送给了董卓,这下子吕布就不高兴了。
王允趁热打铁,在吕布面前大谈董卓的种种恶行,还暗示董卓夺走了他的心上人。
吕布本来就对董卓有些不满,现在又加上情敌的仇恨,彻底被激怒了。
最终,吕布在王允的撺掇下,杀死了董卓。
董卓死了,按理说应该天下太平了,可事情远没这么简单。
董卓的旧部将们不干了,他们觉得自己的靠山被人害死,必须要报仇。
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郭汜和李催这两个人,他们联合起来,带着兵马反攻长安。
汉献帝这下子慌了。
之前董卓虽然专权,好歹还把他当个皇帝看待,现在这些军阀可不管那么多。
郭汜这帮人攻进长安后,完全把汉献帝当成了人质,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汉献帝虽然年纪不大,但也不是傻子。
他知道再这样下去,自己这个皇帝当不了多久了。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人——曹操。
当时曹操在兖州发展得不错,手下兵强马壮,而且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口号。
汉献帝觉得,也许只有曹操能救自己了。
汉献帝偷偷写了封求救信,派人送到兖州。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希望曹操能够"勤王救驾",把自己从这些军阀手中解救出来。
曹操收到汉献帝的求救信后,立刻召集手下商议。
有些谋士觉得这事太危险,长安那边兵荒马乱,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但曹操心里清楚,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如果能把皇帝救出来,不仅能获得道德上的制高点,还能以天子之名号令诸侯。
曹操当机立断,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两员大将——典韦和夏侯惇。
这两人都是曹操的心腹,典韦力大无穷,有"古之恶来"的称号;夏侯惇是曹操的族弟,忠心耿耿,武艺也很不错。
典韦和夏侯惇接到命令后,立刻整装出发。
他们带着精锐部队,星夜兼程赶往长安。
路上遇到了不少阻拦,但两人配合默契,一路杀将过关,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
到了长安城外,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复杂。
郭汜的人把皇宫围得水泄不通,想要硬攻几乎不可能。
典韦和夏侯惇也不愧是久经战阵的老将,他们没有莽撞行事,而是仔细观察了敌人的布防。
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晚上,郭汜的士兵放松了警惕,典韦和夏侯惇趁着夜色,带领敢死队潜入皇宫。
他们动作迅速,很快就找到了汉献帝,并成功将他护送出了长安。
汉献帝脱离险境后,对曹操感激涕零。
他没想到自己随手写的一封求救信,曹操竟然这么快就派人来救自己了。
而且典韦和夏侯惇的行动如此迅速,简直就像是未卜先知一样。
汉献帝当着群臣的面,大大赞扬了曹操。
他说曹操是"社稷之臣",是汉室的忠臣良将。
皇帝还感慨地说,自己刚提到曹操,曹操的人马就到了,真是神了。
这件事在朝野传开后,大家都对曹操的行动力赞不绝口。
有人开玩笑说,这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这句话就这样流传开来,成了形容行动迅速、来得及时的俗语。
曹操通过这次救驾行动,不仅获得了皇帝的信任,还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了忠臣的形象。
从此以后,他就可以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讨伐其他军阀了。
时间过了几年,曹操的实力越来越强,地盘也越来越大。
这时候,他把目标对准了吕布。
吕布杀了董卓后,辗转流离,最终在徐州站稳了脚跟。
两个野心家迟早要有一战。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脑子确实不太好使。
好在他手下有个叫陈宫的谋士,这人足智多谋,经常给吕布出主意。
陈宫知道硬拼肯定拼不过曹操,只能用计策。
陈宫想出了一个"假投降"的计策。
他让吕布的一个部将假装投降曹操,然后在曹操放松警惕的时候突然发动袭击。
这个计策听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很有技巧。
那个假投降的部将演技很不错,他见到曹操后,声泪俱下地诉说吕布如何残暴,自己如何不堪忍受,因此决定弃暗投明。
曹操听了很高兴,觉得这是个好兆头,说明吕布的人心都散了。
曹操没有多想,就接受了这个"投降"的部将。
他甚至还在军中设宴,为这个"新归附"的将军接风洗尘。
谁知道这一切都在陈宫的计算之中。
宴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那个假投降的部将突然发难。
他趁曹操不备,拔刀就砍。
曹操虽然躲过了致命一击,但整个军营瞬间大乱。
原来,陈宫不仅安排了一个人假投降,还在曹操军营周围埋伏了大量兵马。
假投降的部将一动手,外面的伏兵立刻杀了进来。
曹操的军队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曹操看情况不妙,赶紧骑马逃跑。
他的那些精锐部队都被打散了,连典韦都在这次战斗中战死了。
曹操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狼狈奔逃,哪里还有平时那种指挥千军万马的威风。
更要命的是,吕布带着人马在后面紧追不舍。
吕布虽然脑子不太灵光,但追杀敌人这种事他还是很在行的。
他骑着赤兔马,手持方天画戟,在后面穷追猛赶。
曹操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回头一看,吕布越追越近。
这下子真的危险了,如果被吕布追上,以吕布的武艺,曹操十个也不够他杀的。
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曹操的机智救了他一命。
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有个致命弱点——他不认识曹操长什么样。
这在当时并不奇怪,毕竟没有照片,两人又很少见面。
吕布在路上遇到了几个逃散的士兵,他大声问道:"曹操跑哪边去了?"这些士兵被吓得不轻,哪敢撒谎,都老实回答说不知道。
这时候,曹操灵机一动,想出了个绝妙的办法。
他装作是普通士兵的样子,主动跑到吕布面前,指着相反的方向说:"曹操朝那边跑了,我刚看见的!"
吕布一听有人知道曹操的去向,立刻来了精神。
他看曹操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也没多想,就按照曹操指的方向追了过去。
曹操看着吕布远去的背影,心里暗暗叫侥幸。
这招"金蝉脱壳"真是太管用了,让吕布白白浪费了时间,自己则趁机逃得更远了。
等吕布发现上当后,曹操早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吕布气得直跳脚,但也没办法,只能无功而返。
曹操虽然成功逃脱了,但这件事还是在天下传开了。
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堂堂的曹操,居然被吕布追得到处跑,还用这种办法才脱险。
有好事者就编了个顺口溜来调侃这件事:"当面错过,岂不可笑!"意思是说吕布太笨了,曹操就在面前,他居然认不出来,真是可笑至极。
时间长了,有人就把这两个故事联系起来,编成了一句完整的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当面错过,岂不可笑。"
前半句夸曹操行动神速,后半句则调侃吕布有眼不识泰山。
这句完整的俗语在民间流传了一段时间,但渐渐地,后半句就失传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曹操这个人性格很要强,他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也有狼狈的时候。
前半句"说曹操,曹操到"体现的是他的神速和威武,这当然没问题。
但后半句"当面错过,岂不可笑"明显是在说他被人追杀的经历,这就让他很不爽了。
随着曹操地位的不断提升,敢公开调侃他的人越来越少。
特别是曹操成了丞相以后,谁还敢当面提起这件糗事?久而久之,后半句就在正史中消失了,只在一些野史和民间传说中偶尔出现。
现在你知道了吧,"说曹操,曹操到"原来还有个更有趣的下半句。
这两个故事一正一反,既体现了曹操的神勇,也暴露了他的窘态,可以说把这个历史人物刻画得相当立体。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只记住了那些光鲜亮丽的部分,而把那些有趣的小插曲给遗忘了。
其实,正是这些被遗忘的细节,才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曹操。
信息来源: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后汉书·董卓传》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