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不许可写真”有多少?大阪的报社不听军令,偷藏30万底片

在最近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我们再次见识到了侵华日军的一个专有名词“不许可写真”,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是日军罪行的铁证。

在真实历史原型中,当事人冒着生命危险只为保存16张日本暴行照片,然而这对于海量的日军“不许可写真”而言,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南京照相馆》故事的历史原型,是华东照相馆一位名叫罗瑾的学徒,在冲洗日本军官送来的胶卷时,发现都是砍杀、活埋、奸淫行为的暴行照片,他冒险加印了30多张作为罪证留存。事后为了避免暴露,罗瑾精选了其中16张制成了硬纸封面相册,并在封面写以“耻”图案。

这套包含16张日军暴行照片的相册,最终逃过了侵华日军的审查和搜索,在抗战胜利后成为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等人的重要证据,因此也被称为“京字第一号证据”。

关于“不许可写真”,其实就是日军为避免这些暴行照片外泄的一个措施。为混淆舆论视听,日本军方曾制定了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其中凡是有损日军“正面形象”、反映“战争残酷”或可能引起反战情绪的照片,都会被盖上“不许可”印章,禁止对外发表。这些盖有“不许可”字样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日本战地记者或日本一线军人拍摄的,直接反映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

客观来看,“京字第一号证据”的16张照片本质上与那些“不许可写真”没有去区别,只是意外逃过了日本军方的审查,没有经过审核盖章的程序。另外,单个日本军人拍摄能力有限,拍的暴行照片数量相对较少,远不如专业战地记者的照片数量更加庞大。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区区16张拍摄手法不太专业的日军暴行照片,就能成为“京字第一号证据”。那么日军战地记者拍摄完成的,又被日本军方掩盖下去的暴行照片数量,到底得有多少?

我们从大阪《每日新闻》报社的数字就能窥知一二,仅仅这一家报社,战时就积攒了30万张盖有“不许可”的战地照片。而在1937年日本能够派出战地记者的媒体,就包括了《读卖新闻》、东京《朝日新闻》、东京《每日新闻》(曾报道“百人斩竞赛”新闻)、大阪《每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同盟通讯社以及《中央公论》、《文艺春秋》等杂志社。在南京战役中,日军就出动了150名战地记者。

据大阪《每日新闻》的资料介绍,有关战地摄影照片的审查台账相当详细,每本台账都记录了验收日期、出版纸/杂志、审查结果等,并贴上相关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都需要经过日本陆海军部、内政部、内阁情报部的审查和盖章。这些贴有照片的台账以及照片底片,最初存放在大阪《每日新闻》的总部地下室,后来又搬到了附近的梅田酒店。

据统计,报社总部保存的这些盖有“不许可”字样的照片,仅底片就保存了大约150个木箱,每个木箱装有大约2000张底片,因此总数估计达到30万张底片。事实上,这些照片还只是《每日新闻》战地记者拍到的一部分,相当一部分“不许可写真”遭到了直接销毁的处理。

1944年底,美军轰炸机开始轰炸大版。大阪《每日新闻》摄影部的福岛贞次郎、安田诚一等人以及摄影记者藤田信胜,将这些底片放在30厘米×40厘米的锡罐中,偷偷运往奈良县生驹郡的王龙寺。整个运送过程在报社内也是保密的,仅有少数人知道,都是几名摄影部员工背着装满底片的锡罐,一次次从大阪乘坐火车到奈良,蚂蚁搬家一样将这些罐子运进寺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尚未解散的日本陆海军部立即下令销毁所有新闻照片,担心成为揭露自己罪行的证据。但是,大阪的几个新闻机构完全无视这个命令,包括大阪《每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以及一些摄影记者,都偷偷藏匿了大量“不许可写真”,大阪《每日新闻》偷藏的数量占了其中大部分。

但是可惜的是,大阪《每日新闻》冒险保存的这批“不许可写真”,有一部分在台风灾害中受到严重损失。剩余的照片台账和底片,最后都由大阪报社总部进行保存,成为了宝贵的时代见证。

1977年,日本每日新闻社(大阪每日新闻和东京每日新闻合并)公开发表了1407张盖有“不许可”印章的照片。尽管这些“不许可写真”再次经过了筛选,一定程度掩盖了日军的暴行,但同样也成为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作者:陶慕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4

标签:历史   大阪   军令   底片   日军   报社   写真   许可   照片   日本   暴行   每日新闻   战地   台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