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四个月谈判,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10%至50%关税的政策已正式实施。
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于美国东部时间周四(8月7日)凌晨0点01分开始对来自各国的进口商品征收更高关税。
要说这次关税政策里,发达国家中受影响最厉害的,得数瑞士。
根据美国海关公布的最终清单,瑞士输往美国的商品关税一下子从31%涨到了39%,比欧盟国家的15%高出一大截。
为了这事,瑞士联邦主席和副主席专门在8月5日紧急飞了趟华盛顿,想跟美国好好谈谈,毕竟瑞士的钟表、精密仪器这些主力出口商品,对美国市场依赖不小。
瑞士方面本来都准备好了妥协方案,说可以增加对美投资、多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结果全被美方一句“诚意不够”打了回来。
更无奈的是,瑞士自己早就取消了大部分工业品的进口关税,想着用开放换信任,现在碰上特朗普这波操作,之前的努力基本白费了。
瑞士经济研究所算了笔账,要是这高关税持续一年,他们国家GDP得少0.8%,12万个工作岗位都得受影响。
除了瑞士,这次关税里最让人感到震惊的,就是对半导体行业的加征措施。
特朗普直接宣布对进口半导体收100%的关税,就一句话:想免关税?那得承诺在美国本土建厂。
这政策一出来,苹果、台积电这些大公司反应最快,苹果说要追加1000亿美元在本土投资,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的工期都被催着缩短到18个月。
可对韩国三星、中国台湾联发科这些企业来说,这政策简直是晴天霹雳。
韩国产业部连夜召见美国大使,急着抗议。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英特尔也犯了难,他们的7纳米技术还得靠亚洲代工厂,这100%的关税一加,成本直接涨了三成。
特朗普本来想靠这招“让美国掌握芯片霸权”,没想到反而让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始琢磨怎么“绕开美国”了。
就在关税政策正式生效的同一时间,华盛顿的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里,一场关于这政策合不合法的官司也在紧锣密鼓地审着。
11名法官正在琢磨,特朗普到底有没有权力这么加征关税。
要知道,他这次援引的是1977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可这部法律里压根没提“关税”这俩字。
这事儿早有先例,之前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已经裁定过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合法,这次上诉法院的裁决更关键——要是判特朗普输了,不仅已经收上来的1130亿美元关税可能得退回去,还得面临企业的一堆索赔。
更微妙的是,这11个法官里有8个是民主党总统任命的,特朗普想赢这官司,悬。
加州、纽约等12个州更是直接把联邦政府告了,说这关税让地方财政收入少了一大块。
美国这边关税一加,其他国家也没闲着,反制措施跟着就来了。
巴西在关税生效当天就宣布,对美国大豆加征40%的报复性关税。
本来美欧之前说好,欧盟到2028年要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结果实际执行的时候,欧盟悄悄多从挪威和阿尔及利亚买天然气,对美国能源的采购量压根没达标。
最让特朗普头疼的还是中国的反制。
虽然这次关税清单没直接针对中国,但中方早在4月份就把对美关税提到了84%,还对稀土、半导体设备这些关键东西限制出口。
更关键的是,中国商务部正联合俄罗斯、印度等国在WTO告美国,说他们这关税政策违反了非歧视原则,这不公平。
特朗普在白宫演讲时,拿着截至今年6月的1130亿美元关税收入得意得很。
可实际情况压根不是这样,87%的关税成本最后都落到了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头上。
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之前还说要用关税收入替代联邦所得税,可要想用关税补上2万亿美元的所得税缺口,税率得涨到69.9%,这根本不现实。
现在这1130亿美元关税收入就趴在财政部账户上,既没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搞不好还会成为后面法律诉讼的麻烦事。
8月7日凌晨,美国海关的电子系统自动更新了关税税率,全球贸易的格局从这一刻起就变了。
瑞士的钟表、日本的汽车、韩国的芯片,这些曾经在全球产业链里闪闪发光的产品,现在都成了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牺牲品。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估计几周内就会出来,这事会直接决定这场关税战的走向。
要是法院判特朗普越权,不光1130亿美元得退回去,欧盟、巴西这些国家的反制措施肯定会更狠,美国企业的海外市场只会更难。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喊着“美国正在赢”的时候,美国消费者的钱包正默默承受着这场贸易豪赌的代价。
这场从午夜开始的关税战争,到底是特朗普说的“全球收割”,还是让美国经济自讨苦吃?
可能得等法院裁决出来,或者下次美国人投票的时候才能有答案。
但有一点能肯定,这个看似平常的夏夜之后,全球贸易的规矩已经不一样了。#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参考信源: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