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是9月14日,在94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公元1079年,宋朝文坛顶流苏轼同志,因为写诗太“浪”,差点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没错,就是那个写“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东坡居士,居然因为几句牢骚话,被御史台请去“喝茶”了,还是长期包间那种——一蹲就是一百多天。
这事儿史称“乌台诗案”,听起来挺文艺,实际是一场文字狱的高端局。什么叫“乌台”?就是御史台,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委+最高法院,因为院子里老有乌鸦嘎嘎叫,所以得名。苏轼在这帮“乌鸦”嘴里,成了“讽刺新政”“不敬皇帝”的头号反派。
一、谢表变“罪表”:苏轼的职场作死小技巧
公元1079年,苏轼调任湖州市长(知州),按规矩得给老板宋神宗写封感谢信(谢表)。本来是个职场彩虹屁模板,苏轼却非要发挥文豪本色,写了句:“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老板啊,我这人笨,跟不上新潮流,但年纪大了不爱搞事,应该能老老实实当个地方官。”结果御史李定一拍桌子:“好家伙!‘新进’是骂我们变法派吧?‘生事’是暗指新政瞎折腾吧?”——就这样,一篇谢表成了罪证清单。
苏轼可能自己都懵了:我明明在谦虚啊!可对手们硬是能从“早安”里读出“早晚要完”的深意。这就好比现代人发朋友圈说“今天加班好累”,领导秒回:“你是在暗示公司制度不合理?”
二、乌鸦们为什么盯上苏轼?私怨+党争=完美风暴
李定为什么往死里整苏轼?说白了,是私仇加公愤。
早年李定母亲去世,他为了仕途没回家服丧,苏轼写诗嘲讽“不养母者枉为人”,直接给李定贴上了“不孝子”标签。李定内心OS:“苏轼你等着,迟早给你上个热搜——文人双标!”
更关键是党争背景。当时宋朝朝廷分裂成两派: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改革派)和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保守派)。苏轼虽然两边都骂,但总体站旧党。王安石罢相后,新党小弟李定等人怕旧党反扑,决定拿苏轼开刀——谁让他粉丝多、影响大呢?
三、皇帝的心思你别猜:神宗的平衡术
但要说苏轼纯属党争炮灰,那就太小看宋神宗了。这位皇帝才是幕后高端玩家。
早年他支持王安石变法,但发现王安石太强势,连皇帝方案都敢怼,甚至有人提议让王安石兼管军政大权。神宗瞬间警觉:这是要架空我啊!于是暗中扶植旧党制衡王安石。苏轼当时骂新政骂得再狠,神宗都当没听见——毕竟骂王安石≠骂皇帝。
可王安石下台后,神宗亲自接管改革,苏轼的批评就成了“打脸老板”。神宗内心:“我用你制衡王安石,你却想拆我的台?”于是默许李定等人搞起了文字狱。
四、反转!差点弄死苏轼的,竟是他的“敌人”
诗案最戏剧性的一幕是:旧党求情没用,连曹太后哭诉都没用,最后竟是政敌王安石上书说:“圣朝不宜杀名士”,神宗才勉强改判:死刑→贬官黄州。
苏轼逃过一劫,跑去黄州种地、炖猪肉、写《赤壁赋》,反而成就了文学巅峰。倒是李定后来被列入《宋史·奸臣传》,遗臭万年。这反转,连莎士比亚都写不出来!
五、历史的乌鸦总在重复叫
乌台诗案背后,是帝王心术的经典模板:用党争制衡权臣,用文字狱敲打文人。从宋神宗到嘉靖、康熙,莫不如此。
但苏轼用后半生证明: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强大(顺便发明个东坡肉)。黄州之后,他的诗词愈发豁达:“一蓑烟雨任平生”“人间有味是清欢”。那些想让他闭嘴的人,反而让他响彻千年。
今日思考:如果苏轼有朋友圈,乌台诗案会是啥画风?
苏轼发:“黄州猪肉真香!”
李定评论:含沙射影!猪肉暗指新政肥了贪官?
神宗默默点了个赞,然后取消了关注。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