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兴的当下,一些初代网红凭借着早期积攒的粉丝人耐开始在网上“割韭菜”。
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的不说,还有人在网上公开炫富,说自家一年电费高达40万元。
网友们在听到如此高额的电费后不免咂舌,这是一个什么家庭,一年的电费竟然堪比一家小工厂了。
聪明的网友早就看出来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的“炫富”,不可否认的是带给网友的杀伤力确实太大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近期能够看到各大网络平台上一类内容正被集中清理。
其实这类题材的视频经常出现,比如记录豪华汽车清洗过程、展示亿元豪宅细节、分享所谓“联合国参会日常”等,这都是一种变相炫富方式。
相比比钱,如今的炫富形式确实精致了不少。
早年那种将现金随意甩在桌上的粗放式炫富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隐蔽的表达。
有人在展示定制珠宝时随口提及“设计太过普通,下次让品牌按我的想法修改”。
有人记录乘坐私人飞机赶赴派对的行程,还抱怨“近期航线拥挤,只好包下湾流G650”。
还有人以“联合国开会vlog”为主题,镜头前说着“今日又要处理跨国项目,实在疲惫”,却在画面中不经意露出名牌化妆品与奢侈品包。
这些表面看起来是普通的日常记录,字里行间也没有提和金钱有关的事,但依旧能给人彰显出来一种奢靡感觉。
比如,前段时间引发热议的“万柳书院相关内容”。
一段普通的运球记录,背景中北京核心学区的豪宅比运球动作更引人注目,评论区里“求收留”“好帅”的声音一度刷屏。
平台逐渐意识到这类内容的不妥之处。
有些打着独立女性成长旗号的分享者,坐在网红咖啡厅的落地窗前,镜头扫过手边限量款咖啡杯,再特写手腕上的轻奢手表,打着:女孩子一定要去留学,不为攀比,只为增长见识的旗号。
转头又对着镜头拆开化妆品礼盒,里面全是一线品牌,甚至还要补充道,对自己好才是真独立,便宜货伤皮肤。
视频中也从来不曾提起留学一年五十万元的学费,和来自父母提前备好的信托基金的相关话题,化妆台上的奢侈品不过是家里衣帽间的常规储备。
当然了,不只是女性会这样做,塑造“成功男士”形象的分享者也不在少数。
标榜着男人要自由,就得有掌控生活的底气,开着豪车在盘山路上记录行程。
顺便还要吐槽汽车的刹车片必须用进口的,只字不提这个车的保养费抵得上普通人半个月的工资。
有人在高尔夫球场举着球杆笑着说表示圈子很重要,懂社交才能谈成生意。
可没人追问,百万豪车是靠自己第一桶金购买,还是家人送的成年礼物?
高尔夫会员卡中的费用是自己打拼所得,还是父母人脉资源的铺垫?
许多人被这种“奢华日常”吸引,萌生靠近的想法,不知不觉落入背后的圈套。
好比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电费事件”,其中的当事人便是典型案例。
这位当事人曾在直播间“诉苦”说家里每年电费超过四十万元,可每月带货佣金只有五万五,交完电费只剩一万多,该怎么生活?
这番话引发网友热议,一年四十万元电费,都能比得上小型工厂的耗电量。
随后,该当事人主动展示家里的实力,家里装修花费7000万,墙上挂着价值八百万元的兰博基尼模型当作装饰。
家中有号称全网唯一正品的铂金餐桌,价值一百四十万元,地面铺设的是每平方米两万元的景泰蓝大理石。
更引人注目的是,家里安装了一套全年电费消耗二十万元、价值三百万元的全屋“空气净化系统”。
只不过,这场炫富并没有持续多久。
6月21日,该当事人账号因“违反相关规定”被禁言,所有炫富内容均被下架,这场闹剧就此收场。
账号被封后,该博主并未停止动作,而是让亲属以豪门贵妇人设出镜,通过展示奢靡生活引流增粉、直播卖货。
这家人形成了完整的商业模式闭环:用炫富内容吸引流量,靠财经人设建立权威,最终通过高价课程实现变现。
豪宅里的兰博基尼装饰、铂金餐桌,不过是吸引目标群体的“成功图腾”罢了。
直到“四十万电费”引发热议,平台出手封禁,他们的网红人设才彻底崩塌。
该当事人账号被封,只是炫富产业链崩塌的最新案例。
今年3月,一位拥有四百六十八万粉丝的博主,因不当言论被全网封禁,此前她曾宣称“在家坐着不动,一天就能轻松入账三十万元”,还晒出平台后台数据。
某平台单周成交额一千万元,佣金二百七十九万元;另一平台成交额七百三十一万元。
更早之前的去年5月,各大平台就已开展“奢靡浪费”专项整治,多位知名炫富博主均因过度炫富被封。
其中一位拥有四百三十万粉丝的博主,主打“京圈贵公子”人设,自曝在北京星河湾拥有七套房产,常以“带粉丝见世面”为名展示奢侈品。
声称“身上不佩戴价值八位数的饰品就不好意思出门”,频繁出入拍卖会、购买豪车与高端珠宝,但关于其家世与资金来源,始终是个谜。
还有一位拥有两百万粉丝的博主,以“豪门阔太”人设活跃,常分享广东别墅生活、展示名贵珠宝,却在被封前鲜少被大众熟知。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另一位博主,二十五岁就拥有定制款劳斯莱斯库里南,痴迷爱马仕,出入必乘头等舱,靠炫富积累二百九十二万粉丝。
去年账号被封后,他用小号转型“公益博主”,主打“守护孤独症儿童”内容,看似画风突变。
实则是为掩盖偷税事实——税务部门最终查实,他三年内通过多种手段偷税七百四十九万元,需追缴罚款一千三百三十万元。
这些炫富博主的结局惊人地相似,据披露,多位被封禁的博主在封号前,带货销售额均已达亿元级别。
近年来,直播行业的财富神话让人眼花缭乱,有人凭借直播带货实现阶层跨越,也让不少人产生误解。
认为宇宙的尽头是直播,直播的尽头是带货,纷纷效仿打造人设,渴望脱颖而出。
在暴利诱惑下,偷税漏税成为行业“潜规则”,从早期的雪梨、薇娅,到如今的这位转型“公益博主”的炫富者,偷税金额从数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却仍有人知法犯法。
目前尚不清楚前述“电费争议”的当事人及其亲属是否存在偷税行为,但可以确定的是,封号只是监管的开始。
早在2024年10月,就有网友发现其亲属旗下多家公司已悄然注销。
互联网从来不是法外之地,这些博主在靠炫富获取流量时,早已背离公序良俗与主流价值观,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
普通人仍在为生活奔波、精打细算,而“一年四十万电费”的炫耀,无疑刺痛了大众的神经。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