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马上就要到啦,又要进入吃石螺的季节了,一碟石螺加几瓶啤酒,不知得有多爽!
说起石螺,你们都喜欢怎么做呢?清炒、卤水还是挑肉出来炒?
那你炒煮螺的时候是放假蒟、紫苏、薄荷、还是什么呢?
我这边喜欢放香蒌,所以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植物就是它——香蒌也叫假蒟!
香蒌特别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别看它平平无奇但香蒌可不是什么野草,它是胡椒科胡椒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躺着长也能活”的那种。一节一节地往外蔓,遇土就生根,叶片像心形,表面光滑翠绿,背面有点细毛,一年四季常绿。
它怕冷,但特别喜欢南方温湿的气候,所以在广西、广东、福建、云南、贵州、甚至西藏等地非常常见,尤其喜欢长在林下、湿地、老瓦房边。一旦长起来,就是成片的绿毯子,不用打理就疯长,比野草还勤快。
有趣的是,香蒌生的时候带点怪味儿,像紫苏、像香菜,有人爱得不行,有人嫌得发愁。但你别急着打退堂鼓——只要它一进油锅,立马香得让人流口水。尤其是炒螺、炒花甲、爆炒牛蛙这些菜,少了它还真不地道。
在两广一带,这片叶子不仅能去腥提香,还能让整道菜有“灵魂”。它不像香菜那么冲,也不像紫苏那样中药味重,假蒟的香气,是那种隐隐绵绵、越吃越上头的那种。
而且它的吃法远不止炒菜那么简单——炒螺、煮饭、包粽子、夹肉炸饼、炒饭、煮汤、煲猪骨、做凉拌菜……怎么搭都不突兀,反而越吃越有“南方的味道”。
而且在我们这边还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吃法,把香蒌炸香脆,捏碎拌在炸的酥脆的鸡脚、鸭掌上,风味那叫一个别出一辙。
南方人说香蒌是“厨房里半味药”,不是夸它,它确实入得了药堂。据《广西中药志》《陆川本草》等资料记载,香蒌有祛风散寒、活血止痛、消肿去湿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腹胀、胃痛、风湿、跌打损伤等小毛病。
村里的老人以前感冒了、胃不舒服了,不是急着上医院,而是到屋后拽几片假蒟叶,煮水喝或贴敷伤处,“土办法”往往也真顶用。
有些地方还把它晒干储存,用来泡茶、煮汤。用它做药,讲究的是“鲜叶用外敷,干叶煎内服”,对湿热体质和风湿痛的朋友格外有帮助。
香蒌的生命力别提多强了,插根枝就活,扔进土就爬,既能当香料、又能当菜、还能当药,更妙的是它还好看。翠绿肥大的叶片一大片一大片地爬墙、缠藤、遮阴,比吊兰还好养。
在两广、闽南,不少人喜欢在房前屋后留一小块地种它——不施肥不打药,一年四季随吃随摘,甚至有人说“有一片假蒟叶,就不怕没菜下锅”。
①【香蒌炒螺】
田螺爆炒放姜蒜,再撒一把切细的香蒌叶,炒到香气出来,原本腥气十足的田螺立马鲜香四溢,一口一个停不下来。
②【香蒌炸肉夹饼】
用两片香蒌叶夹住腌制好的肉饼,裹上蛋液与粉浆,下锅炸至金黄,外脆里嫩,一口咬下香到眉毛发烫。
③【香蒌包粽子】
用香蒌代替箬竹叶来包肉粽,煮出来的粽子不油腻还带植物清香,一口肉一口饭,谁吃谁知道!
别再把香蒌当“臭草”了,它可能是你厨房里最容易忽略却最值得珍惜的味道。它没有商业炒作的光环,但却扎根在两广老百姓的餐桌上、药箱里、院子角落,几十年如一日地香着、治着、陪伴着。
这片有点“怪”的叶子,其实藏着的是南方人对食物的理解、对草木的智慧、对生活的热爱。
你家有种吗?你会怎么做?评论区见,咱一起唠唠这片叶子的“百种吃法”。
⚠️注:本文正常科普,不构成任何药用建议,如有医需,请遵医嘱!
如果文章对您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记得给个免费的赞赞和关注哟,感谢大家的支持!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