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告诉你,当今中国年轻人连“吃鸭脖”都开始消费降级了,你信吗?
你得信,一年关店5600家的数据真实摆在眼前。
三大卤味巨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统统遭遇“鸭劫”。
别说泡面自由、奶茶自由,现在连“鸭脖自由”都成了奢望。
这么接地气的“卤味”,为啥年轻人突然不买账了?

三巨头的起家密码,其实就一句话:不靠我们买单,他们靠加盟商送钱。
绝味和煌上煌的商业模式,说白了是加盟版的“空手套白狼”。
加盟商先交2-3万的加盟费,再统一从总部采购设备、门店装潢、收银系统,那些“标准化建设”说好听叫品牌塑造,说难听,加盟商连想砍价的机会都没有。
最核心的套路,是总部牢牢控制住了供应链。你开店,原材料必须从总部拿。总部靠规模压成本,再高价压头卖你,硬吃这波“批发变零售”的利润差。
这才是真正的“躺着赚钱”。
靠这套玩法,绝味曾经坐拥1.5万家门店,比肯德基和麦当劳加起来都多。资本市场当然欢呼雀跃,因为你懂的是鸭脖,他们要的是估值暴涨。
说简单点,这根本不是做餐饮,是在做一场加盟商收割盛宴。

但故事翻得太快也出事太快。这个模式怕的,永远不是对手,而是天花板。
门店越多,街头巷尾一条街恨不得挤仨鸭脖品牌,客流被无限稀释,成本却年年上涨。
商铺房租涨,员工工资涨,客人却不来,鸭子还得从总部高价进。
加盟商不傻,这种“你赚钱我养你,我赔钱你看戏”的游戏,他们玩不下去了。
于是,一边是无人问津的门店撑不上房租;另一边,是总部分发的食材高高在上。
一拍两散,首当其冲的是门店关停潮,绝味、煌上煌背后无数小老板哭都来不及。
这不是战略收缩,那是真没人接盘了。

加盟玩脱,还有更暗的雷。食品安全出了事,彻底击穿了底线。监管机构一查吓一跳。
你以为只卖鸭脖,不可能出大问题?
错了,门槛越低,放任越多,事情反而更大条。消费者被这一波接连“背刺”,品牌信任直接腰斩。
相比之下,高贵的“鸭中贵族”周黑鸭,问题倒是另一个维度。
他不玩加盟、不卖门票,坚持直营高端,毛利率一度高达60%,卖100块钱鸭脖,品牌自己能兜走60块,比电动车利润还高。
问题也恰恰在“高端”这两个字上。
时代变了,年轻人消费偏好从苹果转向小米,你周黑鸭还死死抱着“奢侈品定位”不放,顾客哪受得了?

原地打转太久,周黑鸭终于放下身段搞起加盟。结果用的是一种“特许经营”的折中办法,各种门槛高得离谱,连加盟都搞得像走政审,门店数量巅峰也才2000家出头。
左右不是人,既不够亲民,也没办法放量。
想做大众,却不肯脱掉王冠;想吃下红海,却舍不得下水。
模式崩,只是一半的问题。更要命的是,不会创新。
你什么时候见过绝味、煌上煌、周黑鸭推出咱们年轻人愿意排队尝的新口味了?
反正我印象里,菜单永远是鸭脖、鸭锁骨、毛豆、藕片挂在那,十年如一日。
奶茶可以联名环球影城,炸鸡能玩出九宫格口味盲盒,鸭脖呢?
产品研发部像是常年放假,照着80年代菜单复制粘贴。

而这届年轻人,是看着高饱和消费品牌成长起来的,没有“尝鲜感”就没有复购。你再复古,也不能一成不变;你再IP,也要推新才有活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记忆点;没有记忆点,那还不如楼下炸鸡店来得真实。
最讽刺的一点是,三巨头在连续几年里还偷偷“涨价”。
你以为鸭脖涨价是因为原料涨?想多了。原料确实波动,但它涨的时候他们涨,它跌的时候他们不降。
说白了,背地里都在为财报上的毛利率服务。
一盒卤味卖到88块,你说年轻人图啥?图一嘴辣还是图个仪式感?
对不起,没那么多情怀了。价格刺客这个帽子一戴上,消费者用脚投票直接跑了。


被看穿之后,三巨头每次涨价都像给消费者立了个flag:你可以不来,但我们还是先涨为敬。
结局不出意外,情怀变讨厌,信任变破产。
今天看鸭脖三巨头的滑坡,很多人爱用“消费降级”来总结。但我看,这不是“被时代抛弃”,他们是自己走错了路。
是商业模式太贪婪,是产品创新停摆,是价格策略傲慢,是信息不透明,是对消费者当做提款机的短视操作。
鸭脖生意,本是一桩紧贴味觉和市井的好买卖。如今三大巨头上演从神坛到退场,下一步路,只有一个方向:彻底反思,放下身段,从“产品、价格、信任”三件事重新做回人话。

当年轻人再一次试图重拾深夜快乐,那根鸭脖,才能重新变回嘴里的“解馋神器”,而不是账单里的消费刺客。
老老实实回来做生意,别再想着“割加盟商和资本”的双份暴利,不然鸭是真的飞不动了。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