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一企业诞生!年营收1.3万亿,远超华为腾讯

作为国内高速发展的新一线城市典型代表,深圳在经济赛道上始终迸发着蓬勃生机。

这座创新沃土中孕育着诸多体量大、知名度高的头部企业,像科技领域的标杆华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军者腾讯等,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存在。

但把目光聚焦到当下的深圳企业收入版图会发现,腾讯与华为虽稳居行业头部阵营,却并非收入金字塔的顶端存在。

实际上,深圳年收入突破 1.3 万亿的 “隐形冠军” 正以绝对优势领跑,这家刷新认知的龙头企业究竟是谁?

华为的全球销售额8621亿,这可不是吹的,是实打实的增长,尤其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风风雨雨后,能有超过两成的增长,这份韧劲儿,让人佩服。

信息来源:《财联社》

提起华为,任正非老爷子的创业故事总能让人津津乐道。

1987年,深圳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任老爷子揣着两万一千块钱,在个不起眼的小地方注册了华为。

谁能想到,当初那个倒腾香港程控交换机的小代理,日后能搅动全球通信市场风云?

真正的转折点在1990年,华为自主研发的JK1000程控交换机横空出世,一炮打响,这才算是在通信行业站稳了脚跟。

后来那场芯片风波,一度让华为在2021年营收跌破6000亿大关,但华为是什么?是硬骨头!

靠着国家层面的力挺和自身科研的死磕,硬是从重重封锁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这才有了2024年8621亿的亮眼成绩单。

而腾讯,虽然总营收略低,但6602.6亿的盘子依然庞大,特别是游戏业务,简直是现金奶牛,贡献了近两千亿,其在互联网领域的江湖地位,依旧无人能撼。

信息来源:《新浪财经》

腾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标杆企业,早期的 QQ 企鹅形象蜕变为如今的商业帝国,其成长轨迹堪称行业传奇。

回溯创业初期,马化腾带着 QQ 项目寻求投资时曾多次遭遇冷遇,不少投资人认为即时通讯的商业模式难以支撑长期发展。

但他凭借着对产品价值的坚定信念,持续奔走游说,最终打动 IDG 与 PCCW 等机构注入关键资金。

依托这笔资本助力,加上马化腾对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腾讯迅速驶入发展快车道,逐步构建起覆盖社交、游戏、文娱等多领域的生态版图。

这两家,确实代表了深圳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的顶尖水平,它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创业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论在深圳这块地界上,谁的“家底”最厚实,谁的年收入最高,答案可能要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不是华为,也不是腾讯,而是一家平常不怎么抛头露面,却闷声发大财的巨头——中国平安。

信息来源:《环球网》

这家公司,一年营收冲到了1.3万亿!这数字往那儿一摆,恐怕连前面提到的两位科技大佬也得礼让三分。

很多人一听“中国平安”,总觉得带着“国”字,就该是国企。

其实啊,人家早就脱胎换骨,成了一家实实在在的民营企业,而且不仅是深圳的营收冠军,放眼整个广东省,那也是独占鳌头。

1983 年,平安的掌门人马明哲在蛇口工业区的劳动人事部门当经理助理,那时候,工地上工人出工伤是常有的事。

马明哲就琢磨,能不能搞个互助基金,让工人们每个月掏点小钱,万一出事了,也好有个经济上的保障。

可一打听,这件事情属于商业保险范畴,单位自己还真办不起来。

这么一来二去,反倒激发了马明哲的念头,干脆自己牵头,在1988年创办了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刚起步的平安,也就十来号人,在当时的深圳,简直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不点,但在马明哲的操盘下,愣是第一年就做出了418万的保费收入,净利润195万。

他一看这势头,立马拍板,把业务从单一的财产险拓展到人寿保险和综合金融服务,事实证明,这步棋他走对了。

马明哲这人,不光懂业务,更精通资本运作的门道,他巧妙地引入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确保了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核心掌控力。

到了2002年,最早的两大股东招商局和工商银行相继从平安的管理层淡出,汇丰银行则一度成为大股东。

在汇丰持股的那些年,平安的市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2004年平安在香港上市,四年后又回归A股,融了不少真金白银。

有意思的是,2012年汇丰高位套现离场后,平安反手还增持了汇丰的股份,当了一回汇丰的大股东。

后来,我们熟悉的泰国正大集团,在汇丰抛售平安H股时悄然接盘,最终持股约7%,成了平安目前最大的单一股东。

所以说,平安背后这位“大金主”,其实是来自泰国的。

中国平安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营收规模,仅看财产险业务,2024年的保费收入就达到了3218亿多元,同比增长6.5%,但这只是平安业务版图的一部分。

平安的销售渠道四通八达,拥有庞大的保险代理人队伍,同时还采取银行保险、电话销售、互联网直销等多种销售方式。

产品线更是琳琅满目,从传统的储蓄型、保障型产品,到后来的分红型、投资连结型保险,几乎覆盖了市场的各种需求。

这或许是平安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且把营收规模做得如此惊人的核心原因之一。

毕竟,金融行业,尤其是保险业,其现金流的规模本身就极其庞大,收取的保费会直接计入营业收入,这与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营收计算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

说到马明哲的格局,圈内人也是竖大拇指的,他培养出来不少行业内的顶尖人才,但从不把人死死拴在自己身边,只要员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他都鼓励大家去闯荡一番。

如今保险圈里,不少公司的掌舵人,追溯起来都曾是“平安系”的干将,这种气度,或许也是平安能够长久保持良好口碑和行业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印证。

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活力实在太旺盛了,预计到2025年,深圳的民营企业数量能冲破260万家,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就像城市的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为深圳输送着创新和发展的养分。

在全球500强企业的榜单上,深圳企业的数量,甚至能跟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掰掰手腕,这可不是吹牛。

深圳孕育了华为这样的科技先锋,成就了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托举起了平安这样的金融航母。

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极致,共同描绘出深圳今天这幅多元且充满活力的经济画卷,未来,这些巨头们还会在这片热土上续写怎样的传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看一座城市,既要看那些光芒万丈的科技明星,也别忘了那些在金融等领域默默深耕的“隐形冠军”,它们同样是城市肌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5

标签:科技   华为   腾讯   深圳   企业   平安   行业   领域   公司   业务   版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