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成长最刺骨的痛往往不是失败,而是发现自己逐渐习惯了忽略父母。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有点心虚?毕竟,现在的我们,好像都太忙了。
每次妈妈打来电话,总是在忙工作的间隙,应付一句:“妈,我现在很忙,等下再说。”父亲偶尔发来一条问候的信息,“最近身体好吗?天冷注意保暖。”你看到了,却只回了个“嗯”。有时候甚至连这一个字也觉得多余。

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故事。我的朋友小林前些天刚经历了母亲住院,在医院的走廊上,他崩溃大哭。他说:“一直想着等忙完这个季度多陪陪妈妈,结果她却突然倒下。”母亲醒来后,什么都没说,还是笑着安慰他——就像小时候那样,不管你有多少坏毛病,父母总是笑着包容。
我想起小时候母亲生病发高烧,半夜迷迷糊糊中,是父亲背着她一家家跑医院。那时候他们年轻、有力气,也有耐心。而现在,他们老了、慢了,我们却更远了。

今年清明,我回了趟老家。坐在饭桌前,看着爸妈因为做菜太咸相互埋怨,却谁都没真生气。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日子越来越少。他们并不会永远等着我们,我们守着手机守着工作,可能错过的就是一整个青春和全部的余生。
生活里,有多少人像我一样,给父母买礼物时总想着“有时间再回去”;视频聊天挑个角度嫌弃父母背景土气;明明有能力好好陪伴,却总用“还不够好”的借口搪塞责任。我们的“以后再说”,其实很可能再也没有机会。

前几天刷到一个新闻,一个外地打工妹买了新手机,舍不得用,寄回老家给父亲。老人收到电话,半天不会操作,她隔着视频一步步教。父亲笑呵呵地说:“丫头,声音真清楚,比见面还方便。”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泪下来了。原来父母的“技术落后”,从不是障碍,障碍是我们的距离和不耐烦。
这个社会压力大,大家都说要上进,但是想想你努力的意义,有多少其实是为了让父母过得更好?可是到最后,他们最常说的不是钱,而是“回来看看”“多打个电话”。幸福很简单,无非是一家人在一起,不嫌弃、不攀比,有时候,哪怕一起吃碗泡面,那就是最珍贵的温情。

或许有人会说,我和父母的关系并不亲近,他们有缺点,会唠叨,会控制。我想说,没有完美的父母,就像没有完美的子女。岁月长河里,每个人都有难处。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成见,去包容、去善待,至少不让遗憾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不久前,一位已经失去父母的同事和我聊天:“你以为爸妈会一直在,其实他们会慢慢老去,然后突然有一天,不在了。”那种无力和自责,他直到现在都没法释怀。如果时间能倒流,他说一定会多陪陪他们。
人这一辈子,说再多的“以后”,终究还是拼不过时间的脚步。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哪怕只是多一个电话,多陪一次散步,多夸他们一句,也许就已经足够了。

最后我想说,不要让“等我有空”的承诺,成为你最大的遗憾。趁着父母还在,能唠叨,能抱怨,善待他们,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有些遗憾一旦发生,一辈子都无法弥补。
成长最大的勇气,不过是看懂父母的平凡和伟大,学会放下忙碌和冷漠,把心留给家人。善待父母,不留遗憾,珍惜当下。这份爱,看似平凡,却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