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姐的儿子定居美国,晚年坦言: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一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她,是铁骨铮铮的江姐。

在渣滓洞的酷刑中,以血肉之躯书写忠诚,并将唯一的儿子托付给新中国。

而彭云,作为其血脉的延续,从小被寄予厚望,肩负着母亲的期许。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红色摇篮中成长的彭云,最终却远渡重洋,定居美国。

晚年,他更是直言,母亲的遗愿,我只完成了一半。

那么在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往事呢?

烈士遗孤

彭云的一生,承载着两位母亲的深情。

一位是给予他生命的江姐,一位是抚育他长大的养母。

作为家喻户晓的革命人物,江姐的故事可以说是广为流传。

她出生在1920年的四川,是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青年。

在19岁那年成为党员,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期间,江姐积极参与地下党的组织工作,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群众运动。

紧接着,在1943年和彭咏梧假扮夫妻,共同开展地下工作。

不过随着日积月累的相处,两人逐渐假戏真做,在两年后正式结婚。

并在不久后,生下了儿子彭云。

直到1948年1月,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

江姐虽然悲痛,但还是毅然接替其工作,继续领导当地的武装斗争。

她不畏艰险,深入华蓥山等地进行游击战,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命运终究是残酷的。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

敌人对我党地下组织正进行无情的清洗。

而江姐所在之地,作为国民党的“陪都”,更是白色恐怖的重灾区。

所以即使江姐等人万分小心,但在叛徒的出卖下,还是难逃敌人追捕。

年幼的彭云也因此和母亲分离,再没相见。

而在铁窗之内,等待江姐的是无尽的黑暗与酷刑。

可即便如此,她也不曾透露一个字。

并且反过来安慰难友,时不时就组织大家一起讲革命故事、唱红歌,用信仰凝聚力量。

江姐的存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黑暗的牢房,也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火焰。

直到1949年11月,江姐等人在敌人的押送下,奔赴刑场。

寒风刺骨,铁链沉重,但她们的步伐却异常坚定。

只因为江姐知道,自己的牺牲,是为了更好的明天。

然而,当她和丈夫相继为革命献身后,他们唯一的儿子彭云,又该何去何从?

养母庇佑,低调成长

其实,像江姐这样的革命者,早在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刻,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她们知道,这条路注定荆棘密布,甚至可能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但为了人民,为了信仰,她们依然义无反顾。

因此在1947年,江姐为了彭云的安全着想,便将其托付给了彭咏梧前妻,谭正伦。

而谭正伦接到江竹筠的托孤信后,尽管身边还有自己的儿子需要照顾。

但她还是冒着风险前往重庆,从江姐战友那抱来了彭云。

在那个动荡年代,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孤身一人带着彭云四处躲藏,风餐露宿。

后来又在解放后,通过多方寻找,却得知江姐夫妻英勇就义的噩耗。

尽管心中十分难过,但谭正伦还是强忍悲痛,重新振作。

以一己之力,将彭云两兄弟抚养长大。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省吃俭用,只为给彭云两人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了生活上的无微不至之外,谭正伦也在精神上给予彭云很大的力量。

她从来没想过要隐瞒彭云的身世,还会经常和他讲述江姐夫妇的革命故事。

用父母的的事迹,激励彭云要做一个有担当、有理想的人。

正是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彭云从小就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自律。

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烈士后代,就自居自傲。

反而更加低调、努力。

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与了很多活动,是出色的学生干部。

1965年,彭云以理科状元的成绩,成功考入哈军工,成为当时国家重点培养的科技人才。

毕业后,他被调往沈阳工厂工作,是里面的技术骨干。

工作期间,彭云踏实肯干,每次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后来又在1973年和大学同学易小冶喜结连理,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然而,平静的生活并没有让彭云停下对知识与真理的脚步。

定居美国,心系祖国

1977年,彭云抓住国家恢复高等教育的时机,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计算机。

与此同时,公派留学政策也开始落实。

这对于一直渴望在学术上有所突破的彭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机遇。

尽管彼时的他,已经拥有稳定的家庭和事业。

但彭云也知道,要想在科研领域走得更远,就必须走出国门,接触世界最前沿的知识与技术。

所以在和妻子商量之后,彭云还是决定参加选拔。

最终不负众望,一举拿下公派留学的珍贵席位,踏上了赴美求知的旅程。

初到异国,彭云面临着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不过好在他从小便养成了坚韧且好学的习惯,很快便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尝尝会通过书信和家人保持联系,关注国内的发展变化。

学成之后,彭云其实也曾思考过是否要回国效力。

但随着时间推移,家庭、事业,以及科研环境的差异,最终还是让他做出了长居美国的选择。

这一决定虽让他实现了个人理想,却也成了他心中未尽的遗憾。

毕竟母亲江姐,在牺牲前曾留下遗愿。

她希望彭云能够继承革命事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彭云尽管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每每回想起母亲当年的嘱托,彭云心中仍难免涌现一丝愧疚。

所以晚年面对记者提问时,他也很直白表示,自己只完成了一半母亲的期望。

不过好在,他的儿子彭壮壮继承了家族志向,用实际行动弥补了这点不足。

受家庭影响,彭壮壮也是自幼学业优异,并且选择回到中国发展。

投身于国家建设,并在科技领域深耕多年。

彭壮壮的回归与奉献,既是对江姐遗愿的回应,也是对父亲心中遗憾的弥补。


参考文献:
卢作孚孙女卢晓蓉:我与江姐之子彭云同窗六载,中国新闻网,2004年02月17日

江姐之子讲述人生经历(图),文摘报,2008年01月19日

江姐儿子彭云遗憾:母亲的遗愿只完成一半(图),中国新闻网-华龙网-重庆晚报,2008年01月14日

彭云:从江姐的儿子到知名学者《人民文摘》(2009年第9期)

傲雪红梅——江姐的真实人生 《人民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30

标签:历史   遗愿   美国   烈士   晚年   坦言   儿子   母亲   心中   事业   之子   牺牲   组织   家庭   养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