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任国防部长,脾气比彭德怀还硬,只有三个人能降得住他

张爱萍,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存在。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6任国防部长,从1982年到1988年掌管国防大权,赶上了邓小平改革的关键时期,把中国军队现代化推上了新台阶。他脾气火爆,性格耿直,常被人拿来跟彭德怀比,甚至有人说他比彭德怀还硬。可这么一个硬汉,居然只有三个人能降得住他: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

早年经历:从四川农村走出来的革命者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农村家庭。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爹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爹特别看重读书,把张爱萍送去县里的学校念书。小时候的他就挺有个性,脑子活,学习好,15岁那年考进了达县中学。

这学校可不简单,是个革命思想的“大本营”,学生里各种爱国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张爱萍在这儿接触到了共产主义,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算是正式踏上了革命路。

1928年,他18岁,正式入了共产党,开始在四川搞农民运动。那会儿国民党正到处抓共产主义分子,张爱萍干得可不轻松,经常得东躲西藏。后来,他被派到上海做地下工作,组织工人、学生,散发传单,忙得脚不沾地。可惜好景不长,他在上海两次被抓,一次是外国巡捕房,一次是国民党,吃了不少苦头,但愣是没松口,硬气得很。

1929年底,他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到第14军,开始真刀真枪地干革命。1930年,他跟着部队到了江西中央苏区,当过共青团的宣传员,编过《青年真理》这种小报,鼓舞士气。那时候他还不到20岁,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打老虎庄那次,他左胳膊中了弹,血流了一地,可他咬着牙坚持指挥,最后硬是把仗打赢了,部队里都传开了他的名字。

1934年,长征开始,张爱萍跟着彭德怀的第三军团走。这段日子对他来说太重要了,他在军团里当过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带兵打了不少硬仗。比如四渡赤水、夺娄山关,他都冲在前面,表现得特别抢眼。

有一次,他太累了,睡过了头,错过了部队出发时间,本以为彭德怀会劈头盖脸骂一顿,结果彭只是下了个命令,让大家以后注意叫醒指挥员。这事儿让张爱萍挺感动,也更佩服彭德怀的为人。

长征到了陕北,他又当了中央军委骑兵团的政治委员,带着骑兵四处作战。后来1936年,他还进了红军大学,学了点军事理论,把实战经验和书本知识结合起来,为以后打仗攒了不少本钱。

崭露头角:从抗日到建海军

抗日战争一打响,张爱萍就忙开了。1937年,他被派到上海搞游击战,在江浙一带拉队伍,跟日本人对着干。1938年,他到了八路军总部当参谋,又去了武汉做统战工作,拉拢各种力量抗日。1939年,他当了豫皖苏省委书记,在敌后开辟根据地,搞得有声有色。

1940年,他调到新四军,干过第6支队第4纵队司令员,在苏皖边区打游击。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升了职,当了新四军第3师副师长兼苏北军区副司令员。1943年的陈家港战斗,他带着部队守盐堆,打退了日本人好几次进攻,愣是保住了根据地。这仗打得漂亮,大家都说他脑子好使,能打硬仗。

抗战后期,他当了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带着队伍在徐州南边的平原上横扫敌军,把好多地方都解放了。到1944年,他已经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员,指挥大部队跟国民党抢地盘。1946年,他脑袋受了重伤,去苏联治了一年后回来,又投身内战,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立了大功。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张爱萍接了个大活儿——建海军。他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得从零开始弄出一支海军来。那时候,国民党留下点破船,他就带着人修,还把投诚的国民党海军人员拉进来。

为了让这些人安心,他管他们叫“原海军同志”,不搞歧视,慢慢把队伍捏合起来。到1955年,他组织了第一次陆海空联合登陆作战,把一江山岛给拿下了。这仗打得漂亮,证明了海军有战斗力,也让张爱萍的名字更响了。

朝鲜战争期间,他还当过军团司令,回国后又进了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开始琢磨怎么让中国军队更现代化。这段时间,他积累了不少经验,为后来当国防部长打下了基础。

国防部长岁月:核武器和军队现代化的推手

1982年,张爱萍当上了国防部长,一直干到1988年。这六年,正赶上邓公搞改革,军队也得跟上趟儿。张爱萍上任时已经70多岁了,可干劲一点不比年轻人差。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张自力更生,觉得国防科技不能老靠外国,得自己弄出来。

他早年就跟核武器结了缘。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他就在现场忙前忙后,出了不少力。到了当部长的时候,他接着推核计划,搞出了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把中国的战略威慑力提了好几个档次。他还管过“东风”系列导弹的研发,亲自盯着质量,听说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他就得亲自去查,绝不含糊。

除了核武器,他还特别重视军民融合。意思是让军工企业也生产民用产品,民用企业也能支持军队建设。比如秦山核电站这事儿,他就大力支持,既能发电,又能帮军事研究,一举两得。他还提出“三抓”——抓核弹、抓导弹、抓卫星,这三样东西成了中国国防的支柱。

张爱萍干活儿特别细致。听说他检查装备时,连焊缝、螺丝都不放过,非得确保万无一失不可。这种作风让底下人既佩服又有点怕,谁要是偷懒,肯定得挨批。不过也正因为他这么严,导弹试射、潜艇下水这些大事儿才能次次成功。

那时候,中国跟苏联关系早崩了,跟美国也刚缓和,张爱萍就琢磨着怎么在夹缝里搞发展。他不光盯着硬件,还特别重视人才,跑去大学、研究所挖人,建海军时还专门找了些老专家回来帮忙。他的想法很简单:装备再好,没人用也是白搭。

脾气有多硬:比彭德怀还倔的男人

说起张爱萍的脾气,那真是出了名的硬。彭德怀大家都熟,耿直得连毛主席都敢顶,张爱萍呢,有人说他比彭德怀还刚烈。他这人原则性强,看不惯的事儿就得说,哪怕得罪人也在所不惜。

他脾气硬不光是对上头,对底下人也一样。核试验那会儿,他要求特严格,谁要是出错,他就直接开训。有回检查设备,他发现焊点有问题,当场把负责的人叫来一顿批,弄得对方脸都红了。可事后他还亲自盯着改,直到满意为止。这种认真劲儿,既是他脾气的体现,也是他干成大事的原因。

不过,他这脾气不是瞎发火,而是有底线的。他对国家、对军队有股子热忱,看不得敷衍了事。底下人虽然怕他,但也服他,因为他从不搞私心,公平得很。

张爱萍还挺会写诗,诗里全是爱国情怀和对战友的怀念。他写过不少悼念牺牲同志的诗,字里行间透着真情。这也说明,他硬归硬,心里头其实挺软乎,对人、对事儿都有感情。

只有三个人能降得住他:毛、周、彭的影响

张爱萍这么硬的脾气,能让他服软的人不多,只有三个: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这仨人对他影响深不说,也真能管住他。

先说毛主席。张爱萍打心底里敬佩毛主席的眼光和魄力。长征、抗战那会儿,毛主席的战略他是真心服气,哪怕有时候自己有想法,也得听毛主席的。毛主席在,他就不敢太炸刺儿。

周恩来呢,是张爱萍的另一个大靠山。周的沉稳和智慧让张爱萍特别佩服。他自己说过,周恩来教他怎么干活儿,怎么在乱七八糟的局面里找到路。开会吵架的时候,周一说话,他就能冷静下来听。

彭德怀就更不用说了,是张爱萍的老师兼老大哥。长征时彭罩着他,后来打仗也一直带着他。彭德怀那股子直劲儿跟张爱萍挺像,可彭比他老练,能压住他。有回在总参谋部,张爱萍跟人杠上了,彭问他:“你怕不怕得罪人?”他说:“只要你老彭有信心,我就不怕。”这话听着硬,其实是服彭服得不行。

这三个人,一个是领袖,一个是智囊,一个是导师,各有各的本事,能让张爱萍这匹烈马收敛点脾气。换了别人,比如赵紫阳,他就敢直接顶回去,可见他对这仨有多尊重。

张爱萍2003年去世,可他留下的东西一点没过时。他搞的核武器、导弹、海军,现在都是中国国防的顶梁柱。他那股自力更生的劲儿,也影响了好几代人。现在的东风导弹、核潜艇,哪样不是从他那时候起步的?

他不光是军事家,还是个有文化的人。他的诗集里全是真情实感,写战友、写国家,读起来特接地气。后人提起他,除了佩服他的硬脾气,更敬重他的贡献。听说有些军校还拿他的事儿当教材,教新兵怎么做个有骨气的军人。

现在的中国军队,能在世界上站住脚,跟张爱萍当年的努力分不开。他那时候推的军民融合,现在也成了政策,军工企业搞民品、民企支持国防,经济和军事两头都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5

标签:历史   国防部长   脾气   海军   周恩来   司令员   国民党   底下人   导弹   核武器   达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