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淮安市枚乘路幼儿园蒲公英故事团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走进社区,组织孩子们开展了绘本故事《一只很没耐心很没耐心的毛毛虫》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和理解耐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情绪管理能力。
趣味导入:这只毛毛虫,像极了“我”!
活动前,凌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封面——一只圆滚滚的绿毛毛虫正踮着脚扒着茧,小触角急得翘成了问号。“猜猜看,这只毛毛虫今天遇到了什么麻烦?”问题刚抛出,孩子们的小手高高举起:“他想快点变成蝴蝶!”“可能等不及吃花蜜?”“我知道!他肯定是太着急啦!”
当故事翻到“毛毛虫结茧时不停追问同伴”的情节,活动室里爆发出一片共鸣的笑声。“这不就是我吗!”淇淇捂着嘴笑:“上次妈妈说蛋糕要烤30分钟,我每5分钟就问好了吗,最后差点把烤箱门拽下来~”“对!”乐乐抢着说:“我学拍球的时候,拍两下没学会,就把球踢飞了……”
凌老师顺势引导:“原来我们和毛毛虫一样,都有等不及的时候呀~那后来毛毛虫是怎么解决的呢?”孩子们立刻竖起耳朵,眼睛紧紧盯着绘本,一场关于“耐心”的探索就此展开。
共读共情:在故事里“照镜子”
随着书页翻动,毛毛虫的“纠结日常”被一一呈现:结茧时坐立不安、躲在茧里数秒计时、对着镜子打气又泄气……孩子们时而皱着小眉头叹气“他怎么又出来啦”,时而捂着肚子笑“镜子里的表情太搞笑了”,时而托着下巴沉思“我也试过这样……”
当读到“毛毛虫拿着《你能改变你的生活》又扔掉,最后深吸一口气说我可以有耐心”时,老师暂停讲述,问孩子们说:“如果你是毛毛虫,这时候会对自己说什么?”
“慢慢来,我能行!”朵朵攥着小拳头比划。“像妈妈哄我一样,数10个数就不着急了~”糖糖歪着脑袋说。“对!”小雨补充:“上次我搭积木倒了,爸爸让我先喝口水,再重新搭,后来真的成功了!”
这些童言童语,让原本抽象的“耐心”变得具体可感——它是深吸一口气的平静,是给自己打气的鼓励,是“慢慢来,我能行”的坚持。
行动迁移:把“耐心”装进成长口袋
故事的尾声,毛毛虫破茧成蝶,扇动着彩色翅膀飞向天空。孩子们自发鼓起掌来,小眼睛里闪着光。“原来等一等,坚持一下,就能变成更棒的自己!”凌老师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们梳理“毛毛虫的成长秘诀”:“遇到不懂的,要勇敢问(像毛毛虫问同伴结茧方法);等不及的时候,试试深呼吸、数数字;失败了也没关系。
活动小结:绘本里的“心灵成长课”
在本次走进社区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讲述一只毛毛虫的成长故事,巧妙地将“耐心”、“自我鼓励”以及“顺应成长节奏”等积极的心理品质融入其中。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们立刻就化身成为充满耐心的小天使,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急躁是人之常情,面对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我们可以像毛毛虫那样,逐步学会与自己的急躁情绪和平共处,并共同期待着那个从茧中破壳而出,绽放出绚烂美丽的蝴蝶时刻的到来。
(图文:凌金连)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