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直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供应的依赖,这点在全球供应链中显露无遗。稀土元素在军工、芯片和新能源领域不可或缺,美国本土产能有限,加工技术落后,长期以来进口占比高达七成以上。
2025年9月8日,美国战略金属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价值5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旨在开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稀土资源,初步估算价值巨大。这项合作被美国视为战略突破,试图构建从开采到加工的全链条,以支持其军工企业如洛克希德马丁和雷神公司。
不过,巴基斯坦工业基础薄弱,制造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低比例,多依赖纺织等低端产业,电力供应不稳,运输效率低下,这些因素从一开始就制约了合作的深度。
巴基斯坦稀土资源虽有潜力,但实际开发面临多重障碍。俾路支省矿区蕴藏钕、镨等元素,但开采起步晚,受安全问题影响,勘探团队频繁遭遇袭击,导致进度缓慢。美国计划分阶段推进,先出口原矿应急,其次投资建厂实现本地加工,最终形成完整产业链。
2025年10月2日,从巴斯尼港运出的第一批货物,包括锑、铜精矿和稀土元素,仅经初步浓缩,并非高纯度成品。这批货物抵达美国后,需要额外处理,成本远高于从中国进口精炼产品。
巴基斯坦矿业部门承认,萃取设备和原料高度依赖外部供应,没有这些,矿石难以转化为可用材料。与中国稀土产业相比,美国本土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的多家萎缩到现在仅剩少数专注轻稀土,重稀土分离能力几乎空白,这种差距源于中国长期专利积累和工艺优化。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不是单纯资源占有,而是完整产业链和规则主导。全球超过七成分离专利在中国手中,从矿山挖掘到磁体制造,众多企业协同运作,实现高效闭环。相比之下,美国试图在巴基斯坦复制模式,但缺乏核心技术,产业链配套不全。
巴基斯坦矿区环境评估显示,提纯需大量资源,但当地条件限制成本控制。中国通过持续研发,从传统工艺迭代到绿色分离,减少污染同时提升产量。巴美合作初期使用部分外部设备,但纯度仅达基本标准,远低于中国产品。
第一批货物的缺陷直接源于技术鸿沟。巴基斯坦官员表示,萃取剂多依赖全球供应链,全球九成以上由中国生产。没有这些,矿产价值大减。美国军工企业原计划从巴方采购材料,但样本质量不稳,库存压力增大。
中国稀土模式成功在于政策支持和人才储备,工程师团队推动自动化转型。巴基斯坦经济结构以纺织为主,无法快速转向精细化工,合作推进中,安全成本占总投资比例高,工厂选址多次调整。相比之前美国与澳大利亚或越南的尝试,此次巴基斯坦计划更注重全链,但基础设施差距让应急供矿阶段难以顺利过渡。
2025年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公告扩展稀土管制,将五种元素新增至限制名单,总计12种,出口需逐案审批,并禁止用于军工领域。此举直接影响巴美合作,因为巴方加工可能涉及中国设备或技术,一旦产品含相关成分,出口均需中方批准。
全球萃取剂供应随之紧缩,巴方小规模试验受阻。中国管制从单一材料扩展到技术输出,覆盖开采全过程,这体现了规则升级,与以往不同,此次针对海外项目,迫使美国重新评估替代路径。巴基斯坦矿产开发从春季勘探到秋季初步出口,过程显示产量仅达预期一半,受电力和物流影响。
美国本土稀土复兴努力虽有进展,如投资特定公司,但产量仅覆盖部分需求,重稀土仍依赖外部。与中国完整谱系对比,差距明显。中国技术更新如优化分离参数,精度提高,工业化规模大。
巴美协议签署后一个月,第一批运出暴露仓促,勘探数据不全,矿石品位波动。相比中国高效物流,巴方延误率高,竞争力弱。中国通过专利壁垒,阻挡技术扩散,维护资源安全。
合作中,美国承诺改造设施,但巴方外汇短缺,设备进口卡壳。全球市场波动,稀土价格上涨,美国威胁关税,但供应链脆弱暴露。
巴基斯坦虽获短期资金,但长远风险高,无法平衡大国关系。矿区武装冲突升级,安全投资超预算。中国公告精准打击,断绝绕道获取路径。合作从应急到建厂,中间障碍重重,电力改造延期。中国技术进步从溶剂法到膜分离,成本降低。
美国企业尝试新矿开发,但规模小,与中国产量稳定对比不足。中国通过国际合作维护主导,而非被动回应。第一批货物分析显示,元素分离不均,无法满足芯片要求。巴方试图本地加工,但原料依赖公告后采购受限。
目前,中国公告生效,美国稀土股票上涨显示市场紧张。特朗普威胁额外100%关税,但中方回应强调合作需互利。巴美合作影响美国新能源链,巴方平衡外交艰难。中国策略巩固地位,全球博弈升级。巴基斯坦矿石虽运出,但加工瓶颈让美国计划落空。中国一招扩展管制,切断潜在后路,彰显供应链主导力。
更新时间:2025-10-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