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最大的尴尬:他成了以巴冲突的受益者

说到以巴冲突,咱们得承认,这是个老大难问题,纠缠了几十年都没个头。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开始,这片土地上的争斗就没停过。背后有历史遗留、宗教分歧,还有大国博弈,复杂得让人头晕。而在这场冲突里,马哈茂德·阿巴斯这个名字,总是绕不开。他是巴勒斯坦的领导人,掌管着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PA)。可尴尬的是,有人说他居然成了这场冲突的“受益者”。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想,又有点道理。

以巴冲突:简单捋一捋来龙去脉

要聊阿巴斯,得先搞清楚以巴冲突的背景,不然容易云里雾里。这事儿得从20世纪初说起。那时候,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想回巴勒斯坦建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接管了巴勒斯坦,1917年搞了个《贝尔福宣言》,说要支持犹太人在这儿建“民族家园”。可当时巴勒斯坦90%是阿拉伯人,他们当然不干,冲突就这么埋下了种子。

到了1947年,联合国提出分治方案,想把巴勒斯坦劈成犹太国和阿拉伯国。犹太人欢呼雀跃,阿拉伯国家却炸了锅,直接反对。结果1948年以色列建国,周围阿拉伯国家不服,开打,第一次中东战争就这么来了。以色列赢了,占了更多地盘,几十万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成了难民。这就是所谓的“纳克巴”(大灾难),巴勒斯坦人至今忘不了。

后来几十年,双方打了无数架,六日战争、赎罪日战争,还有大大小小的起义。以色列占了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一直想拿回来,建立自己的国家。和平谈了好几轮,比如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给了巴勒斯坦部分自治权,但核心问题——边界、难民、耶路撒冷地位——始终没解决。冲突就这么拖着,成了中东的“慢性病”。

阿巴斯是谁?从难民到领导人

马哈茂德·阿巴斯,1935年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采法特。1948年战争爆发,他13岁,跟着家人逃到叙利亚,成了难民。后来他在大马士革大学念书,又跑去埃及学法律,最后在莫斯科拿了个博士学位。这家伙挺有学问,背景也不简单。

20世纪50年代,他加入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那是巴勒斯坦人争取独立的扛旗组织。阿巴斯不是那种冲锋陷阵的硬汉,他更擅长幕后操作。1993年,他作为PLO的谈判代表,参与了《奥斯陆协议》,跟以色列签了和平协议。这事儿让他名声大噪,还跟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一块儿拿了诺贝尔和平奖。

2003年,他当上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首任总理,可没干几个月就跟老大阿拉法特闹翻,辞了职。2004年阿拉法特去世,阿巴斯接过PLO主席的担子,2005年又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总统。从那以后,他就一直是巴勒斯坦的“门面担当”。

阿巴斯上台后,给自己定了条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推动“两国方案”。啥叫“两国方案”?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各建一个国家,和平共处呗。他跟以色列、美国谈了好多次,想把这事儿敲定下来。国际上不少人觉得他挺靠谱,夸他“理性”“务实”,不像有些派别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可这条路走得并不顺。2006年,巴勒斯坦立法选举,哈马斯大胜,抢了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的风头。2007年,哈马斯直接用武力占了加沙地带,把法塔赫赶了出去。从那以后,巴勒斯坦就分裂了:阿巴斯管着约旦河西岸,哈马斯管着加沙。这分裂让阿巴斯头疼不已,因为他没法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跟以色列谈。

“受益者”怎么来的?

说阿巴斯是冲突的“受益者”,听着有点讽刺,但得承认,这话不是完全没根据。咋回事呢?咱们得从几个角度看。

阿巴斯管着约旦河西岸,这地方跟加沙比起来,日子过得算平稳。以色列在这儿建了不少定居点,但大规模冲突不多。阿巴斯跟以色列在安全上有点“默契”,比如抓捕激进分子,防止暴力升级。这让西岸的经济稍微喘了口气,国际援助也源源不断进来。

反观加沙,哈马斯跟以色列干得你死我活。2023年10月,哈马斯搞了个“阿克萨洪水”袭击,以色列反手就是一顿猛轰,加沙被炸得满目疮痍。西岸呢?相对安静。国际社会一看,觉得阿巴斯还挺能“稳住局面”,援助和支持就往西岸倾斜。欧盟、美国都表扬他“克制”,联合国还叫他“和平的关键人物”。这不就是“受益”吗?

每次冲突一闹大,阿巴斯就有了露脸的机会。他跑去联合国演讲,呼吁以色列停手,争取国际同情。2012年,他搞定了一个大事儿——巴勒斯坦成了联合国观察员国,国际地位蹭蹭上涨。2023年冲突后,他又在联大喊话,赢了不少掌声。这些都让他在国际上刷了存在感,地位稳固了不少。

还有个现实问题:巴勒斯坦内部分裂,反而让阿巴斯保住了位子。哈马斯在加沙搞自己的,他就在西岸当老大。2009年他的总统任期就该结束了,可因为选举一直没搞成,他硬是干到了现在。国际社会认他这个“合法代表”,哈马斯再不服也没辙。这种分裂局面,客观上帮他延续了权力。

可这“受益”听着光鲜,背后全是苦水。阿巴斯的好处,是拿加沙的苦难换来的,这让他在巴勒斯坦人眼里特别尴尬。

加沙的惨状,西岸的“冷眼”

2023年冲突,加沙被炸得不成样子,死了好几千人,医院、学校都塌了。西岸虽然没直接卷进去,但巴勒斯坦人是一家子啊,谁看着同胞受苦心里好受?有人就说了:“阿巴斯在拉姆安拉喝茶,我们在加沙挨炸。”这话扎心,可也反映了真实情绪。

阿巴斯没法不管,可他又没啥硬招儿。拒绝以色列让加沙人南撤,他说了算“浩劫”,但也没能拦住以色列的坦克。西岸资源有限,难民涌进来,他也接不住。这让他在国内的口碑越来越差。

哈马斯跟法塔赫斗了几十年,巴勒斯坦人自己都打不下一个统一的主意。以色列那边乐得看笑话,前总理内塔尼亚胡就说过,宁可让哈马斯跟法塔赫掐着,也别让他们联手建国。这策略真毒,阿巴斯被夹在中间,谈判时底气不足,动不动就被以色列呛“没正经对手”。

他也不是没试过和解。2011年在开罗签了个协议,想跟哈马斯握手言和,结果没几天又散了。2023年冲突后,他又喊着团结,可谁信呢?年轻一代巴勒斯坦人早就烦了,觉得他太软,想换个硬气的。

阿巴斯靠国际援助吃饭,西岸的经济、政府的工资,都得看美国和欧洲的脸色。这让他在政策上绑手绑脚。国际社会要他“克制”,他就得配合,可国内民众要他硬起来,他又不敢。结果呢?哈马斯骂他是“西方的代理人”,老百姓也觉得他离自己越来越远。

说白了,阿巴斯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国际上,他得装理性,争取支持;国内,他得安抚民心,可又没本事解决问题。他的温和路线听着好听,但落实起来全是窟窿。

他自己也不是没觉悟。2003年当总理时,他想改改巴勒斯坦的老毛病,结果跟阿拉法特掰了,灰溜溜辞职。后来当总统,他试着跟哈马斯谈,可一次次碰壁。他的博士论文写过犹太复国主义跟纳粹的关系,这事儿在西方挨了不少骂,可见他也不是没想法的人。只是现实太残酷,他玩不转。

西岸的经济靠援助撑着,美国、欧盟每年扔好几亿美元进来。2023年冲突后,这钱更多了,因为大家都觉得阿巴斯“靠得住”。可这钱也不是白拿的,得听人家的,不能乱来。加沙那边封锁得死死的,经济早就垮了,西岸再平稳,也掩不住整个巴勒斯坦的穷困。

阿巴斯得平衡这笔账,可他没啥主动权。国际社会要他管好西岸,他就得老老实实干;国内要他救加沙,他又拿不出真金白银。这日子过得,真是憋屈。

2006年哈马斯赢了选举,阿巴斯不认,2007年直接把哈马斯政府解散了。这事儿在国际上没事,可在巴勒斯坦人眼里,他这算不算“反民主”?哈马斯骂他“非法执政”,他也没法反驳。毕竟,总统这位置,他坐了快20年,选举影子都没见着。

2023年冲突,以色列让加沙人撤到西岸,这又是个烫手山芋。接吧,资源不够;不接吧,显得他不管同胞。两头堵,他只能干瞪眼。

2024年,他跟以色列总理在华盛顿见面,聊停火和加沙重建,可老问题还是老样子,没一点进展。他的身体也扛不住了,2024年好几次住院。2025年3月,他在拉姆安拉突发心脏病去世,90岁。一个时代就这么结束了。

阿巴斯走了,以巴冲突还在那儿。他的遗产挺矛盾:国际上,他是“和平使者”;国内,他被骂“无能”。他“受益”了,可这好处是个烫手的负担,烫得他自己都不知道咋咽下去。

阿巴斯的故事,其实是巴勒斯坦的缩影。内部分裂,外部压迫,想突围太难。他的“受益者”标签,不是他多厉害,而是局势逼出来的。西岸稳了,加沙惨了,他夹在中间,成了个尴尬的符号。

这冲突几十年了,解决不了,阿巴斯也不是最后一个背锅的。巴勒斯坦人想要统一,想要国家,可路在哪儿?阿巴斯没找到答案,下一代能不能找着,谁也不知道。

总的来说,阿巴斯这辈子,活得挺累。他想当个好领导人,可现实不给机会。他的尴尬,不只是他一个人的,也是整个巴勒斯坦的。冲突没完,这尴尬估计也得接着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7

标签:受益者   哈马斯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   约旦河   以色列   冲突   联合国   西岸   难民   尴尬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