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也能造血!开盘暴涨200%,武汉又杀出一家上市公司



2025年10月28日,禾元生物终于在上交所科创板敲钟,拿下“国产重组人白蛋白第一股”的名头。


这支股票之所以能在科创板上市,靠的就是它那个"重组人蛋白"是从我们平时吃的稻米里提取出来的。


谁能想到稻米在果腹之外,还能在向神秘的创科舞台出道,从此弃食从医开始治病救命之路。


这次带领稻米出道的公司,就是禾元生物。



首日上市发行定价29.06元/股,当天收盘就已经涨到了91.10元/股,而后几天更是连续大涨,如今更是创造超400亿元市值。


禾元生物这波股价飚升,其实已经把资本市场的态度摆明,用稻米“造血”这门技术,人家不仅买账并且还在真金白银地站台。


可对于禾元生物来说,今日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达19年的积累与沉淀。





“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公司,用绿色、安全的产品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禾元生物在官网上写下的企业愿景。


禾元生物由杨代常“一肩挑”创立,上世纪80年代国内最缺高端科研人手时,他已拿到武汉大学生物系本科文凭,随后一路硕博连读,把学术路径跑通到底。


博士毕业后,杨代常一直在国外的研究所工作,从菲律宾到新加坡,后又去到了美国,并在著名实验室Ventria Bioscience担任主任。



关于水稻基因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早在1997年左右,杨代常就已经开始了。


2005年杨代常回到母校武汉大学任教后的第二年,正式创立了禾元生物,与此同时担任董事长一职。


禾元生物成立后,杨代常便开始带领团队逐步落实,从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的研究。


从大米里“榨”出人血白蛋白,乍听像天方夜谭,可就是这么科幻的计划,在杨代常的带队下,还真的就给实现了。


禾元生物不仅把“稻米造血”从概念跑通,更在6年内连滚带爬完成升级,直接把植物源人血清白蛋白送进临床可用赛道。



为了让这种植物源的人血清白蛋白能够应用在临床上,杨代常不惜自己以身试药,最终在国家药监局的各种严格的监测下,才得以实现最后的应用。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长达19年的努力下,禾元生物也终于在今年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实现了上市即涨停,截止目前更是有超200%的涨幅,甚至一度让老牌的人血制品企业,出现下跌的情况。






而禾元生物单凭一个植物源的属性,就让各大人血制品企业出现降价,最主要原因就是安全和稳定。


白蛋白堪称血浆里的“头号吸水海绵”,专门调节血管内外谁多谁少,让水分乖乖待在正确的地方。


一旦体内白蛋白掉线,“吸水海绵”就不够用,水分会偷偷溜到组织间隙,水肿、腹水这些典型表现便随之而来。


特别是在缓解肝硬化、肾病等方面的水肿,在白蛋白的辅助下都有很好的效果。


日常白蛋白也会在人体内,充当一些运输药物和储存氨基酸的作用。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体在连续失血、烧伤或者休克的时候,白蛋白也能用作快速扩充血容量等作用,可以说也是急救常用的“神器”之一。


所以说,白蛋白在医药市场上始终属于刚需“硬通货”,2025年国内销售额已冲到425亿元;按眼下的需求增速,2030年再往上摸到570亿元基本是大概率事件。



常规的白蛋白大多为人血浆中提纯出来,而对于我国如此的缺口,血源不足的情况下,60%都需要从国外进口而来。


进口血源可能“随身”带着各种病毒,而禾元生物从植物里搞的重组蛋白,直接把这条有风险的小路给堵死了。


禾元生物在提取重组人血清蛋白时,会将人血清白蛋白植入进水稻之中,在等待水稻合成好适合人体应用的蛋白后,最后从水稻中将其提取出来。



正因如此,植物系为源头的重组蛋白,相较于人血浆提取出来的更具安全性。


一旦技术跑通,稻米这玩意儿要多少有多少,放大产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量上去了,成本自然往下掉,终端药价也就有了让利的空间。





对于禾元生物来说,未来的发展似乎充满了光明和坦途,但实则高价值的背后,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


首先,禾元生物主攻的创科类前景虽好,但这个过程也是真烧钱呀。


光是2022年,就已经亏损了1.44亿元,之后的两年也一直是负利润的在维持,三年间共亏损总金额高达4.8亿元。



资本负债率也从原来的18.81%,攀升到了今天超60%的负债率。


并且,这种科研类项目在研究经费上,可以说根本没有上限,截止到目前,禾元生物在研发的投入比例为614.48%,当真是高得吓人。


而不能让现金流回正的原因,也有产品不盈利导致的。


禾元生物唯一的被获准售卖的奥福民,虽是从植物中提出来的,但受限于未能实现量产,就导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目前市场上同品类的人血源白蛋白的售价,约为400左右,当前奥福民的售价则为890元,是别人的一倍还多一些。


虽然禾元生物的奥福民也被纳入了医保之内,但是即便有统筹护持,仍旧高于同功效药品。


没有销量自然也就产生不了利润,花得多回得少的资金情况,对于禾元生物来说,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其次,就是单一的产业结构,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大风险。


说到底,禾元生物的“主航道”一直是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但早年也曾试探过别的方向。


早在2016年,禾元生物就一脚踩进了同样利润丰厚的美妆赛道。


护肤品、线下门店、线上渠道都投入了不少运营精力,可却并未溅起什么水花。


2018年左右,又推出了当时较火的冻干粉、精华等护肤品,依旧因为运营不佳,在2020年左右把产品线关停。



虽然禾元生物也陆续上新过了重组人乳铁蛋白口服液、重组人α-1抗胰蛋白酶这些药,但销量还是温吞水,根本拽不动禾元生物这条大船。


还有就是,禾元生物跟 Ventria 专利问题尚未有定论,结果直接把自家药挡在美国大门外,卖都没法卖。


国内卖不动,国外卖不了,这双重压力下,让禾元生物的销售端压力爆表。


但其实,创科新药的研发对于大众来说始终都是好事,即能更好地对抗病痛,新药在旧药的基础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级。


但在开发、实验、临床中所涉及的时长和风险,却也存在很大变数。


对这朵国产“重组人白蛋白第一花”,我们盼着它不光自己开得好,更能把价格打下来,让中国老百姓真正用上平价放心药。

-END-


参考资料:

1.经济观察报:《比人血贵一倍的“稻米血” 如何打败“血头”》

2.长江日报:《开盘暴涨202%!刚刚,武汉新增一家上市公司》

3.凤凰网财经:《上市首日暴涨213%,禾元生物的“造血水稻”却种在监管悬崖边?》

作者:裴不了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财经   稻米   武汉   上市公司   白蛋白   生物   血清   水稻   蛋白   植物   血浆   销量   赛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