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最近摊上大事。9月22日,罗马、米兰、都灵这些城市不约而同地爆发了大规模集会和罢工,街头巷尾都是声援巴勒斯坦的标语和旗帜。
公共交通停了,学校关了,码头工人干脆把港口路口一堵,货车司机只能望港兴叹。
整个国家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而抗议者却很坚定:他们拒绝成为任何形式的战争推手,不愿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贡献自己的一分力气。
人们高举横幅,直截了当地喊出:“不为以色列运送一滴血!”这场集体行动,搅动了意大利的社会神经,也把欧洲对巴以冲突的态度推向了风口浪尖。
如果说以往的抗议多半是口号和游行,这一次,意大利的工人们选择了最“实在”的方式——直接停工罢市。
北部的热那亚港,是意大利重要的货运枢纽,平日里货车长龙、吊机轰鸣。
可就在22日清晨,工人们集体罢工,把通往港口的主干道全部堵死,连警察都只能在旁边干瞪眼。
集装箱堆成墙,港口机器全线停摆。有人感慨:“热那亚港这次安静得出奇,仿佛整个大海都在屏息。”
这不是第一次。
自2021年以来,利沃诺、热那亚等港口就不断有工人拒绝为以色列装船。每次只要有传闻说哪艘船要运军火去中东,工人们就自发联名抵制。
热那亚港的工会负责人早就放下狠话:“我们不想成为加沙大屠杀的帮凶。”这句话,这几年在意大利工人圈里传成了口头禅。
这次罢工有了新变化,声援的对象更明确,行动的力度更大。码头上贴满了写着停止在加沙的种族灭绝的大幅标语。
许多工人和市民一起,把鲜花和蜡烛摆在港口门口,悼念加沙的平民死伤。有人说,这种沉默的悼念,比任何呐喊都更加有力。
港口之外,意大利的公共交通也遭了殃。罗马、米兰、都灵这些大城市的公交地铁,罢工当天大面积停运。
早高峰时,地铁口乌泱泱全是等车的人,有人苦笑:“我们今天连上班的权利都没了。”不少公交司机和地铁工作人员干脆加入罢工队伍,和抗议人群一起走上街头。
他们说得很直白:“我们不愿用劳动为军事暴力助力。”这场罢工,像一把无形的大手,把城市节奏一下子放慢了。
学校也没能幸免。全国多所公立学校临时关闭,老师们纷纷请假,学生们也在家“被动放假”。
许多老师在社交网站上发声,表达对加沙平民的同情和对学生的歉意。一位罗马中学教师在帖子里写道:“今天我们不上课,是为了让世界听到和平的声音。”
这场“社会刹车”,让意大利人重新思考什么才是底线。很多家长开始和孩子们讨论:为什么港口罢工?为什么要声援巴勒斯坦?
一位米兰的出租车司机说得好:“我们不是在反对以色列人,而是在反对杀戮和无辜受害。”这种讨论,慢慢在社会中发酵,成了街头巷尾的共同话题。
这次抗议规模之大,连国际媒体都不得不关注。22日当天,罗马、米兰、都灵等大城市的广场上挤满了人。
五彩斑斓的旗帜,横幅在人群中挥舞。抗议者的声音很直接:“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种族灭绝行为!”现场不少人举着标语牌,要求对以色列实施外交和经济制裁。
在集会现场,既有头发花白的退休工人,也有正上学的年轻人,甚至还有带着小孩的家庭。
有人把抗议现场比作“平民外交场”,大家用最普通的话语,把自己的诉求摆在联合国门口。
有抗议者说:“如果政府不行动,我们就用脚投票。”更有人现场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是仇恨谁,我们只是想让世界多一点公平。”
比起高层的政治谈判,这些街头的声音更有感染力。
因为他们没有复杂的外交辞令,只有最简单的诉求——不希望自己的劳动、税金、日常生活成为远方战火的推手。
意大利的抗议者们用自己的方式,把对加沙的同情和反战的呼声传递到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里。
民间风浪越大,政府的态度越显得“谨慎”。自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欧洲不少国家已经陆续承认巴勒斯坦国。
可意大利中央政府却始终没有松口。
总理梅洛尼代表政府表态:“目前不会承认巴勒斯坦国。”这句冷冰冰的官方表态,和广场上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这样的说法让不少抗议者感到失望。意大利媒体评论说,政府是在“走钢丝”,既不想激怒以色列,也害怕国内反战情绪失控。
反对党民主党和五星运动的支持者则一直要求政府“更积极”,但中央政府依然按兵不动。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和基层工会却越来越敢于表明立场。拉韦纳、热那亚等地的市长和工会负责人频频在媒体上发声,公开支持工人的“道德行动”。
他们强调:“不能让意大利的劳动成果成为杀戮工具。”这种地方与中央的“温差”,正是当前意大利社会撕裂和分歧的真实写照。
意大利的抗议,已经不是一国之事。欧洲各国的工人和民众都在关注、声援。
比利时、西班牙、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港口工人也纷纷加入“不合作联盟”,一场由底层劳动者推动的反战浪潮正在全球蔓延。
各国媒体都在聚焦这个“工人阶层的新国际主义”。他们发现,普通人的集体行动,正在慢慢改变国际政治的游戏规则。
中国社会同样关注这一动向。许多网友和媒体认为,意大利工人的抗议“让全世界看到和平的希望”。
有人评论:“和平不是外交谈判桌上的筹码,而是每一个普通人用双手守护的生活常态。”中国舆论对意大利工人表达了理解和尊重,也呼吁各国民间力量共同推动和平进程。
这一次,意大利的工人和市民用自己的方式,给世界上了生动一课。他们没有喊空洞口号,也没有用激烈手段,而是用“不合作”守住道德底线。
港口吊机停了,公交地铁停了,学校课堂也停了,但社会的良知却被悄悄点燃。哪怕政府还在犹豫不决,普通人的选择已经让和平的种子在欧洲大地生根发芽。
意大利这场“全境瘫痪”,让我们看到:和平不是权力的独角戏,而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集体坚守。
每一次说“不”,都是对战争最有力的反击。这个世界,或许就是靠这些“不愿沾血的双手”,才有可能慢慢变得温柔起来。
参考资料:
意大利多地举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2025-09-22 23:38·央广网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