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在2025年10月9日发布了稀土出口管理办法的调整公告,这个公告编号是2025年第61号,具体针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调整内容包括新增五种稀土元素进入管制名单,还对半导体行业的用户增加了额外审查要求。海外出口经营者需要按照公告附带的合规指引,在转移或出口管制物项时,向下一个接收方出具合规告知书。新规强调,境外公司出口含有中国产稀土的产品,即使稀土含量低到0.1%,也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管制还覆盖稀土矿、冶炼分离技术,以及境外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稀土产品。
商务部在公告中指出,这些措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履行国际义务,立即生效的部分包括对国防用途的出口不予许可,对先进半导体相关申请则逐案审批。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全球供应链,因为中国在稀土生产和加工上占据主导地位,全球稀土产量中中国份额接近70%。新规还禁止第三方服务如中介、货运、清关和电商平台参与管制物项的交易,违反者将面临出口管制法的责任。 公告发布后,美国方面迅速表态,财政部长和贸易代表在华盛顿的新闻会上表示关切,提到可能加征关税,并呼吁盟友共同应对。 不过,美国内部经济界随后表达了担忧,指出过度对抗可能损害自身企业,导致美国官员在10月10日调整语气,强调对话渠道的重要性。
欧盟从10月9日到10月13日没有立即公开回应,保持了五天的沉默期。这段时间内,欧盟内部通过电子邮件和视频会议讨论了政策影响,成员国代表交换了报告,评估了产业依赖问题。 一些成员国如德国关注与中国合作的稳定性,其他国家则倾向于跟随美国立场。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协调立场,成员国之间存在分歧,因为高端制造、清洁能源和新材料产业与中国供应链联系紧密。
10月14日,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Maroš Šefčovič在丹麦欧盟贸易部长会议前对媒体发表声明,打破沉默。他表示,中国措施被视为关键关切,已对欧洲产业造成冲击,欧盟将与美国及其他G7伙伴协调行动,通过多边框架共同回应。 Šefčovič称中国举动是原材料管制的戏剧性扩展,加剧了已有供应紧张局面,欧盟不能袖手旁观。 欧盟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这一声明,强调维护供应链稳定,并推动G7机制下的强有力回应。 在丹麦会议上,Šefčovič主持讨论,成员国贸易部长交换意见,焦点是协调与美国的立场。 欧盟官员指出,中国新规要求欧盟公司提供难以处理的请求,涉及技术转移的可能性,以此作为回应的一部分。 这标志欧盟决定与美国站到一起,公开展现协调姿态。
美国在回应中强调与中国脱钩的风险,但同时寻求盟友增加对华施压力度。 欧盟的表态与美国呼应,双方通过G7渠道沟通,讨论多元化供应和联合项目,以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欧盟内部企业评估了供应链影响,如汽车制造商审查潜在中断点,德国经济部表示正在监测情况。 中国新规的背景是2023年和2024年的初步管制,主要针对美国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的举措。 2025年4月的管制已导致全球短缺,影响汽车、电子和绿色技术领域。 10月9日的扩展包括额外元素、炼制技术和半导体审查,进一步强化控制。 新规适用于任何跨境运输,不限于进出中国,欧洲汽车制造商需为内部零部件移动申请中国许可。 中国商务部称,这些措施防止稀土用于军事敏感领域,免除紧急医疗和灾害救济用途。
10月15日,中国外交部在北京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欧美官员言论,发言人林剑指出,稀土出口管制符合国际实践,并非针对特定国家,而是合理管理敏感材料流向,以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外交部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实录,重申管制基于法律,不是出口封锁。 商务部同时强化立场,指出调整在现有规则框架下进行。 欧盟继续通过G7讨论协调,贸易部长在视频会议中交换数据。 成员国企业如德国汽车公司评估影响,审查审计报告。 德国经济部发言人在柏林表示,正在国家和欧盟层面监测。 G7官员协调回应,交换草案文本。
欧盟委员会起草后续文件,分发给成员国。 中国措施实施后,出口申请流程启动,商务部处理首批文件。 欧盟与美国协调加强,贸易代表推动对话,交换备忘录。 成员国如瑞典评估高科技影响,审查报告。 整个过程涉及文件交换和监测,企业调整采购策略。 中国外交部维持立场,在记者会上重申合规性。 欧盟观察供应链影响,汇总数据。 事件到10月16日仍在监测中,协调持续进行。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