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人口问题,这几年真是让人心里直打鼓。202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一出来,全年出生人口才954万,死亡人口却有1093万,总人口净减139万,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负增长了。
比起2023年的902万新生儿,多了52万,但这点反弹根本不算啥,出生率还是6.77‰,死亡率7.76‰,自然增长率-0.99‰。专家们说,这龙年效应只比兔年多生5.8%,远低于历史平均6.4%,说明低生育率的大势头没扭转。
想想看,人口不增反减,劳动力短缺、养老压力山大,这警报不是白拉的,早该敲醒大家了。
数字背后的生育大滑坡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到现在鼓励多生,这转变够快的,可生育率就是不争气。1982年全面实施计划生育,超生罚款到处是,那时候人口年增幅从高峰掉到2000万以下,粮食、上学、医疗的压力是缓解了,但也埋下了老龄化的种子。
2016年放开二孩,本来以为能来个小高峰,结果2017年出生人口1062万,之后就开始连年下滑,到2020年只有1200万出头。2021年三孩政策一出,配套措施跟上,延长产假、给生育津贴啥的,可效果呢?2022年首次负增长,出生956万,2023年902万,2024年勉强回升到954万,但整体趋势还是往下走。
为啥政策松绑了,生育意愿却低迷?简单说,时代变了。以前多生是劳动力补充,现在年轻人面对高房价、低收入,结婚生娃都成奢侈品。国家统计局的公报里,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就业人员73439万,城镇就业47345万,这些数字看着稳,可底层压力大。生育率掉到更替水平以下,60年来头一遭,人口第一大国地位都晃悠了。
专家预测,如果不生二三胎,50年后人口可能缩到5.8亿,那劳动力、消费、养老全得乱套。
这滑坡不是一天形成的,早年一孩政策让生育观念根深蒂固,现在180度转弯,很多人适应不过来。
社交媒体上,计划生育的阴影还挂着,催生政策虽多,但生育率从1.7降到1.0以下,远低于全球平均。2025年两会前瞻里,建议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彻底取消数量限制,可光松绑不够,还得解决实际痛点。否则,这生育大滑坡只会越滚越大。
政策松绑了,生育率却掉得更狠
二孩政策实施十年,三孩四年,出生人口年年新低,这效果差得让人挠头。2016年二孩落地后,第一年小高峰1062万,可从2017年起,四连降,到2020年1200万以下。
三孩政策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定调,一对夫妻可生三个,配套支持措施跟进,半年内各地行动,完善生育登记、延长产假啥的。浙江就把产假分类,生一胎60天,二三胎90天,可争议也多,女职工产假长,男方陪产短,平衡难。
可数据摆在那,2022年负增长,出生956万,2023年902万,2024年954万,这反弹微弱。专家说,龙年生育只多5.8%,远低于历史均值,反映生育率长期下降没止住。
生育意愿调查显示,86.4%受访者说成本高、经济负担重,40.4%提津贴假期落实不到位。马光远等专家的新方案,降低教育成本、减轻住房压力、生孩子免费、补贴真金白银,得到支持,可落地难。
越南也放开二孩应对生育率降,可中国情况更复杂,职业压力、生活成本、养育负担叠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强承诺发放育儿补贴、发展托幼服务,登上热搜,可网民期待落实,专家警告难解困境。
生育政策演进到“帮你养”阶段,可若不扭转观念,效果仍欠佳。集体养老机制下,个体生育选择受影响,多生贡献养老体系,可年轻人就业无序、低结婚率、高房价、低收入,育儿压力剧增,生存压力凸显,谁敢轻易多生?
这政策松绑,本意好,可生育率掉得更狠,根子在社会支持跟不上。2024年中国养育成本报告显示,0-18岁儿童平均48.5万,一线城市超60万,相当于4-6年收入。
0-17岁53.8万,到本科毕业68万,人均GDP 6.3倍。补贴1500亿?专家说希望是50倍才行。生育悖论在这,增长和生育互为条件,可经济环境下,负担不起的越来越多。
年轻人被三座大山压垮,生娃成天大笑话
结婚成本高得离谱,这第一座山就把不少人拦门外。农村彩礼起步20万,起步价而已,加上买车买房首付,50万起步。城市一套房150万,婚礼20万,月薪3000-6000的年轻人,攒十几年都够呛。
上海社科院报告,全国0-18岁养育成本48.5万,一线60万。
职场对女性不友好,第二座山更沉。HR面试绕弯问结婚要孩子计划,未婚未育简历易被刷。怀孕调边缘岗,产假后位置让人替,工资每生一孩降10%以上,晋升机会少。2021职场妈妈报告,近7成带娃,家庭收入占5成,双重压力大。
社会规范自相矛盾,一边要经济贡献,一边要家庭责任,女性被迫选边站。生育后,弹性工作少,生存压力凸显。
养娃费用第三座山,压得喘不过气。双职工没人带,只能靠老人,老人年纪大,带一个勉强,三孩顾不上。兴趣班、学区房,早教到大学,普通家庭够付二三线房首付。2024报告,53.8万到17岁,68万到毕业。
经济不稳、买不起房、不结婚就生?生育意愿调查,成本高86.4%,落实不到位40.4%。婚姻恐惧加剧,越来越多女性不想要孩子。
这三座山不是空谈,根在收入增长赶不上成本。房价失衡、低收入、就业无序,年轻人结婚率低,生育率新低。专家预言,不生二三胎,50年后5.8亿人口,消费养老全乱。
台湾地区生育率也低,但大陆规模大,影响更广。痛点清楚,解决需真刀真枪,补贴假期得落实,职场权益保住,住房教育降本。
专家出馊主意,越说越不着调
专家本该指路,结果有些建议听着像开玩笑。黄有光,复旦特聘教授,2020年网易发文,建议“一妻多夫”解决男女比例失衡。男性比女性多17%,3000万光棍,他说一妻多夫历史长,现代适用,一夫多妻行,一妻多夫咋不行?生孩子多个爸给钱。
赵燕菁,厦门大学教授,2021年建议养老金与子女数挂钩,多生多领,无孩下调。他说多子女贡献养老大,该奖励。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多,他强调自愿放弃奖励。可网友反驳,工作不稳哪来养老金?遗传生不了咋办?2022年蓝筹年会,他澄清没说扣社保,是给多孩奖励,可论坛留言涌,提案过想生不增,交保险减。2025年三胎无人应,他重提,不生下调养老金,多生回报高。可底层年轻人,稳定工作都没,添堵而已。
还有建议穷人租多余房跑滴滴增收,无视多数无闲置资产,何不食肉糜。专家台上挥手,台下摇头。这些建议脱离实际,之前离谱话多,年轻人房贷养娃职场压,需减轻负担,不是不接地气的主意。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