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始的时候,国人已经绝望到什么程度了?但从没想过投降

绝望到什么程度?

绝望到钱穆“中国人写中国最后一本史书”的心情写《国史大纲》;

绝望到国民党二号人物投敌做傀儡;

绝望到很多人寄希望于未来的复国;

绝望到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但从没想过投降!!

。。。。。。

但即便如此,仍有无数人奋战到底至死方休,绝不放弃决不投降,这是怎样的决绝与精神。

张自忠对部下讲话: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
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

美国记者采访一个16岁的中国军人,记者问他:抗战胜利了,你准备做什么呢?

他回答:那时候我早已经战死沙场!

无数人明白自己即便去牺牲,还是会打败仗、丢国土。

然而即便如此,这个国家依然不缺毅然赴死的人,

正是这些人,为这个濒临灭亡的国家带来了生的希望,胜利的希望。

抗日战争,更是如此。

不要认为没有南京保卫战,就不会有南京大屠杀。

日寇的屠杀,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没有关系。

石家庄市平山县,抗战期间人口为20-25万人,

就有1.2万人参加了八路军,5508人为国捐躯,很多村庄2/3的家庭都是烈属。

普通老百姓,正常情况下谁不想过平静的日子,但是日本人不让。

国军在日军抵达前3天就全线撤离,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平山县后,

几年时间就制造了几百起惨案。

全县被屠杀1.4万人,屠杀500人以上的惨案十几起。

日军除了掠夺粮食和税收,肆意屠杀人民,

每到一个村子还强征慰安妇,敢反抗不要说全家灭口,全村灭门也是常事。

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尤其华北地区的真实写照。

失败了,就需要付出代价。

杀与不杀,要看侵略者的心情,若侵略者带来的是拯救,哪个民族还会自强?

抗日战争有多残酷,当时的中国有多绝望。

不是我们今天想到的抗日战争能赢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一般。

汪精卫率国民党众多精英投日,胡适敢于在北大讲堂直言:抗日3天亡国。

要知道他们并不是蠢货,只是此时国军主流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打败日军。

80年前的我们有多绝望,日军的飞机头顶上呼啸而过,

日军坦克滚滚而来,我们多数时候除了裸身肉搏毫无办法。

随意的一枚榴弹干掉一个足球场的士兵,

我们可怜的先辈,吃着树叶饼,骨瘦如柴,气若游丝,拿着粗糙的武器,

几乎没有经过训练,内心慌张无比,但依然向着炮火冲锋。

工业国家对农业国家能碾压到何种地步?

1893年,英国入侵非洲时,不到100人的英军小队,

依靠仅有的4挺马克沁重机枪,竟然击退了多达5000名非洲人的进攻。

在这场战斗中四挺马克沁重机枪整整击毙3000多名非洲人,

英军毫发无损,由此可见它的威力有多大。

有军事专家表示,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的威力相当于拿破仑时期的一个步兵团。

由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恐怖威力,直接催生了对付马克沁重机枪的装备:坦克。

可是我们当时,一战的装备都没有.....我们不要说坦克,连车轮都做不出来。

在敌后根据地,我们的大车都是原始的木板车,要不只能肩挑手提。

因为大车根本造不出来,胶轮也做不出来,运载能力只有日本胶轮车的1/5;

因为轴承、滚珠、橡胶包衣根本做不出来,这些只有初步工业化的国家才能提供。

不要说饥寒交迫的八路军,中央军排长以下需要自己编草鞋,然后行军千里。

川军从四川步行50多天一路步行到了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每天夜里打草鞋,经过长途跋涉,很多忠诚的战士们,刚进入战壕,就被子弹夺走了性命。

很多战士到死都没有穿过一次胶鞋,更不用说钢盔,就只能在淞沪战场填上自己年青的生命。

日军普通士兵穿着的都是牛皮作战靴,制作精良,结实耐用,鞋底还有防滑钢钉。

而且,每个士兵配备两双。

日本的坦克,在美军和德军的眼中是豆战车,苏联的坦克看到日本的坦克可以直接从日本坦克上碾压过去。

但对我军来说,已经是坚固的战神级堡垒,我们的先辈只能在身上缠满手榴弹上去用命换。

很多人谈到的民国的黄金10年,但数字不会骗人。

清末,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亚洲最大钢铁联合企业,在辛亥革命前夕,

达到年产钢7万吨,铁砂50万吨的规模,拥有工人7000余人,钢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


到了民国,民族资产阶级全线崩溃,整个民国政府代表买办阶级,什么物资都是向英美购买。

1936年,民国钢产量不到5万吨,对比晚清全面下滑。

可以说民国除了养肥了买办阶级再无建树,大清能造船,北洋能造炮,

民国什么都干不了,汉阳造已经代表了民国制造业的巅峰。

在这样的状态下,尸山血海,依然堆不出胜利。

用年轻的生命去填补装备的差距,只是将瞬间丢失的战场推迟固守几个小时,

只能用命去填,不填,后果更惨。

80年前的我们,抗日战争有多绝望。

蒋介石在敌后留下了约100万军队,连人带装备,全线投敌

1939年何行健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1939年蔡雄飞晋绥军副师长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1941年2月李长江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1941年2月丁丛堂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顾秀五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1941年2月陈才初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

很遗憾,我党的一些游击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英勇和浪漫

日军的炮楼今天看来那么可笑,但在80年前坚不可摧。

一个碉堡为中心的核心工事,几层楼高,能防御枪弹和掷炮筒,

外围有铁丝网和地雷,再向外是200-300米没有任何遮蔽物的空地。

一般是2-3个炮楼相互支援,一个炮楼1个班到1个排的日军驻守,每个炮楼配备1-2挺机枪。

正常情况下,除了正规八路军,我们的游击队是没有办法摧毁敌人的碉堡的。

你问为什么不能摧毁?

常年吃不饱一顿饭,一个队伍总共2-3条枪,10几发子弹,2、3个手榴弹,你去给我摧毁个看看?

我看了老战士的回忆录,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游击队,如果有条件,就做地雷,

虽然杀伤力很小,但会埋在要道上,把死猫死狗扔到敌人的碉堡旁边,

给敌人的水井倒大粪,晚上到敌人的碉堡那里喊话,动摇敌人的军心。

总之,用各种办法,让敌人不得安宁。

有枪就用枪,没有枪用刀,用斧头,用棍子,什么都没有就喊话。

这是常规的做法,在大部队的配合下,才能打下碉堡。

日本人来抓苦力,就组织一个村子的人全部躲到山里去,让日本人抓不到人。

日本人落了单,就想办法几个人一起弄死他。

少数日本人出了碉堡,就想办法打埋伏,从1941年开始,日军只能龟缩到碉堡里。

日本的炮楼如果是建在高的地方,就想办法切断他的水源,让日本人坚持不下去。

日本人放松了警惕,就去扒他们的运输铁路拆他们的桥.....

可笑吗?

但他们从未屈服,只要不死,就要和日本人干。

直到抗战的后期,八路军的武装有了改善,开始出现平射炮,大量的碉堡才被我军摧毁。

我们可怜的先辈

我们勇敢的先辈

让我们骄傲的先辈

谁都希望自己是富二代,扛着制作精良的美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但是很可惜,我们是农民的儿子,他们拿着破铜烂铁,

吃不饱穿不暖,在正规军撤离后,他们在寒风中,面对敌人的威胁瑟瑟发抖。

但是,他们却始终未曾放弃,他们也许曾惊慌失措,

也许曾崩溃哭泣,却绝不投降,永不屈服,只要没被日本人弄死,

他们就会和日本人拼到底。

面对拥有庞大工业体系而投降的法国,拿着精良装备对日本成建制投降的英国和澳大利亚,

浑浑噩噩的东南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骄傲。


到了今天,很多人问:你凭什么说我党是中流砥柱。

有这个问题的人,是完全不懂什么是战争,什么是国家战略!

战争打到最后,拼的全是资源。

否则,当日本人疯了还是傻了,发动珍珠港事件。

从1940年开始,珍珠港事件还没有爆发,日本已经支撑不住了,

被日军所占领的辽阔大地上,到处是我们勇敢的游击队,

他们也许战斗力虚弱,但是他们让所有的日本人永无宁日。

1931年,东北丢了;

1937年,上海、南京、华北、山东丢了;

1938年,武汉丢了;

1939年,海南沦陷;

1940年,汪精卫国民政府成立;同年,蒋介石策划皖南事变;



但看似日本占领了辽阔的土地,拿下的日占区不仅不能给日军提供资源、粮食,

日军还要派出大量的部队去镇守,不但赚不到,还每天都赔。

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华北.....到处是我们的游击队。

华北日军哀叹道:中共势力是华北治安肃正最坚韧的敌人。

在东北,国民政府早已经放弃了这块地方,而东北抗联一直坚持与日军作战,

在我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

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

谁在真心实意救中国,谁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很多恨国党天生无脑,为什么我党发展壮大,藏着就能壮大了?

换言之,为什么布什还要感谢中国人民舍命对美国飞行员的帮助,

美国飞行员没有轰炸东京,没有和日军飞机作战,会有人理他们吗?

正面战场上你感觉丢了一大片土地,丢失了一个个的城市,

日军的战线不断推进,实际上却是从一个包围到了另外一个包围,进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没有美国与苏联,抗日战争一样会胜利,仅是时间的问题,

黄龙洞兵工厂1942年能生产400条步枪,再过10年呢?

不可否认的是,在日本占领东北的初期,日本享受了战争的红利,国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改善。

1937年,日本工人对比3年前上涨30%,同时,日本制定了开拓团计划,

预计将500万日本人移民到东北。

但是可惜,在我党持久战开始后,日本再未享受到任何战争的收益,直到被拖到崩溃。

1937年日本的国民收入为200亿日元,财政收入为47亿日元;

到了1938年之后,日本的实际产值开始直线下滑,1940年国民收入为147亿日元,

财政收入为31亿日元,军工体系出现重大问题,民用工业出现停滞状态。

到了1941年初期,日本进入全民饥饿状态,国内成年男人每天只能吃330克粮食,

这比太平天国南京被围的时候还惨。

不仅仅是粮食,日本家庭里面除了炒菜用的锅外所有铁质器具都被收集起来支持战争,

即使是路灯的灯杆都被拆了用于回炉钢铁。

要知道,这个时候,美国还没有参战。

为什么说游击战伟大?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了。

占领了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江南等三大产粮区的日本居然维持不了国内7000万人吃饭?

就是因为游击队的存在导致日本无法对占领区实行有效统治,

只要出了县城十公里就是游击队的天下,这种状况自然无法大量收集粮食,

更别谈依靠占领区的收获弥补战争损失了!

日军对我党的抗日战线,毫无办法,驻军就是不断消耗,撤离就是阵地丢失。

日军不得不在越来越长的战线上,每个县每个据点驻扎庞大的部队,直到崩溃。

国军的100万部队呢,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装备比我党好得太多,

但是又有何用,全线投敌。

其实国军的部队不投敌又如何,马占山打响东北抗日第一枪,东北人民踊跃捐款,

国军不闻不问,避之不及,不提供任何补给,

马占山被日寇夹击后不得以诈降,在得到军用物资后再次反正,被日军击溃后退入苏联境内。

后经历千辛万苦回国,像蒋介石请命抗日,蒋介石不理不睬.....

我们的第一代领导人,对重工业有一种执念,

一五计划计划将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于祖国的重工业建设,

长春汽车厂建成、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鞍山钢铁公司建立.....

我们的先辈,多少人激动到痛哭流涕。

1964年,中国核弹试验爆炸成功,他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

我们也许很难真正的理解他们的内心,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哪个时代,

他们曾经历过怎样的绝望。

面对日军的现代化部队,我们别说飞机坦克,轮胎都制造不出来。

他们和他们年轻的战友们,只能拿自己年轻的生命投入战场,

去阻挡日军多一秒钟,多一分钟,他们只能用自己瘦弱的身躯,

绑上手榴弹和炸药,赤着脚扑向日军的钢铁洪流。

1940年,杨靖宇将军孤身一人,与100多名日军作战,壮烈殉国,

日军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一支口琴。

杨靖宇将军的战友回忆到,将军经常在休息的时候给战友们吹口琴,甚至教小战士们吹口琴。

将军牺牲的时候已经断粮多日,他的腹中除了棉花和树皮以外没有一粒粮食!

但是,这只口琴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我永远也无法体会这是什么精神,

支撑着东北抗日联军在重重围攻之下死战14年!

看过日军的回忆录,在他们围剿抗日队伍时,经常听到山涧中年青抗联战士的歌声。

这样的故事,随处可见。

那些面对日军重重包围的战士们,他们怀着对生活的眷念,

对爱人的不舍,对亲人的愧疚,最终选择了拥抱冰冷的死亡,将希望留给了我们。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一切,再也没有人,能让我们跪下。

这种精神与不屈,支撑我们的民族走过数千年,生生不息。

中国不会亡,中国若亡,天也该亡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历史   国人   从没   绝望   程度   日军   日本   日本人   抗日战争   碉堡   我党   纵队   游击队   炮楼   坦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