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中企融资,中美会谈变数突生,鲁比奥口风松动,英国借机搅局
就在全球关注中美贸易走向之际,两国达成的关税削减协议本被认为是降温信号,结果,美国一连三记“组合拳”,让外界对中美关系未来蒙上了新阴影。
在世界聚光灯下,中美博弈的密度和强度远未退潮,反而在关键节点频繁发生新变化。
在日内瓦达成的大幅下调关税协议才刚刚宣布,特朗普便公开威胁,若90天内无法拿下最终协议,就要把当前对中国商品的30%关税大幅回升。
表面上,这是继续给中方施压,实际上则意在安抚国内对其“让步”的批评,为自己挽回面子。
美中贸易战启动至今,美方屡屡加码,中国坚决反制,不仅打痛了美国经济,还让美国感受到了中国供应链重组与出口管制的反制力。
最终美国不得不低头,接受降低关税的现实。然而特朗普的最新表态,不过是想做最后的挣扎,但在事实面前,这种象征意义极大于实际效果。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外界以为中美气氛趋缓时,双方在芬太尼等问题上一拍两散。
美国两党对华强硬已成共识,特朗普既担心因对华让步被贴上软弱标签,也寄望通过咄咄逼人的姿态,巩固自身政治基础。这背后的博弈意味,远超一纸关税协议所能覆盖。
就在关税协议后几天,美国又对华为昇腾芯片发起全球范围“围剿”。
拜登时期“小院高墙”限制政策,如今在特朗普手中不仅未松、反而升级。
想靠技术封锁拖慢中国发展节奏,但中国自主创新却频频突破,26纳米、7纳米芯片多点开花,AI芯片需求更是水涨船高。
在事实证明无法遏制中国科技崛起后,美国只能不断调整禁令对象,试图延缓中企步伐。
然而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让美国的技术卡脖子效果越来越有限。
面对中国在全球高科技产业正面竞争的现实,美国只好一次次将制裁标准升级,这种近乎于焦虑的反应,凸显美方深层的不安全感。
就在此刻,美国突然宣布,不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向哥伦比亚中资企业提供贷款。
前不久,哥伦比亚总统刚在北京签署共建“一带一路”文件,巴西总统卢拉则与中国发布联合声明,美洲左翼国家与中国合作日益紧密。
美国此举,无疑是对哥伦比亚的警告和敲打,一旦哥继巴保持与中国合作,美国或不惜重演对巴拿马的强硬手段。
实际上,这不仅针对哥伦比亚,更是在警示整个拉美“后花园”。
美方显然不希望看到南美国家与中国越走越近,尤其是涉及基础设施、重大投资等领域。
但拉美多国寻求多元合作,美国压力能否真正改变趋势,尚难断言。
英国趁火搅局,“去中化”目标难落地
就在美国频出新招时,英国也浮出水面,提出与美携手将中国企业彻底剥离自己的供应链。
美国本身在芯片、制裁等领域对中国并未完全孤立,英国单靠自己去中化,是否真能如愿,还很成疑。
更微妙的是,长期被视作对华强硬派的鲁比奥,在公开场合已经罕见将中国由敌人称作挑战者,这种微小但关键的用词转变,释放出的信号值得英国有关方面细品。
风暴过后,本以为风平浪静,却不料暗流涌动。美国三连击,不仅是对中国,也是给盟友和后花园亮明态度。
然而时代变了,简单的威胁、封锁和金融战术已难挡合作与发展的浪潮。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对华强硬声音虽未消退,却出现了字眼上的微妙变化。
对于英国以及其他追随者来说,或许更应该对此保持清醒认知:与中国的较量,远不是简单的赢家通吃,而是不断重塑中的新平衡。
这一次,全球将继续见证中美棋局的再博弈。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