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总能听到大人们唠叨:“晚上不开窗屋里闷,开窗又怕蚊子咬。”有些人一到夜里就忍不住点上蚊香,还要紧锁门窗,想着这样既防蚊又凉快。谁也没想到,正是这种看似普通的小习惯,却成了潜在的隐患。
就在上个月,一对中年夫妻平常工作很辛苦,总想睡个安稳觉。他们像往常一样,睡前在卧室里点了两盘蚊香,空调开着,门窗紧闭。原本只是为了安静的夜晚,结果第二天清晨,家人却怎么都叫不醒他们。一查,竟然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有机磷农药吸入中毒。原本美好的生活,瞬间成了悲剧。这事看上去很离谱,实际上,家用蚊香的安全隐患,远比很多人意识到的更严重。
很多人以为蚊香再怎么也“毒不到人”,其实,密闭空间点蚊香,危险远大于蚊子本身。你是不是也经常在卧室点蚊香?是不是关紧窗户就是觉得这样更安全?别等悲剧发生才后悔,这事绝不是个例。国家疾控部门的公开数据就显示,每年夏天因为蚊香使用不当进医院的还真不少,尤其是中老年家庭和带孩子的家庭,风险更大。
蚊香盘小事却连着大命,蚊香到底“毒”在哪里?什么样的用法最危险?医生建议怎样才能远离蚊香伤害?说说这背后的门道。
一到夏天,蚊香成了不少家庭的“标配”。很多人觉得蚊香味道淡、成分安全,其实很多廉价蚊香里含有敌敌畏、马拉硫磷等违禁农药成分,这些农药属于神经毒剂,燃烧后容易被吸入身体,悄悄伤害健康。
还有就是蚊香燃烧后释放出一氧化碳和烟雾。如果屋里密闭,开着空调不通风,一氧化碳慢慢升高,长期吸入,轻则头晕恶心,重则昏迷甚至夺命。
除了农药成分和一氧化碳污染,蚊香残留的微粒长期吸入,也会加重呼吸道疾病,尤其老年人、孩子、慢阻肺、哮喘患者尤其敏感。有权威数据显示,每年因家用蚊香误用造成中毒、送医、甚至死亡的全国案例都在几十起以上。
哪些细节最容易被忽视?两类高危行为要小心:一是卧室门窗紧闭加长时间点蚊香;二是全家共同在同一房间长时间点用,尤其是有婴幼儿和老人。其实,类似这对夫妻这样的遭遇,每年都在全国不同地方发生,只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想安安心心度夏,蚊香可以用,但绝不是什么时候、什么方式都安全。医生有三点建议,做对了才能保护好全家。
一,一定买正规厂家生产、成分标明清晰的合格蚊香。不要贪便宜买无厂名、无标识、气味刺激的“三无产品”,更不能用来路不明的劣质蚊香。这是保障安全的最基本前提。
二,就是使用蚊香务必保持室内通风。点蚊香时窗户要留缝,确定房间有空气流通,让一氧化碳和烟雾能及时飘出。不建议整夜点蚊香,更不要在睡觉时门窗紧闭的环境里点,避免一氧化碳积累致危险。
三,睡觉时实在怕蚊子,如果需要驱蚊,不妨提前一小时点蚊香驱蚊后及时熄灭,开窗通风再入睡。中老年人、孩子、孕妇、呼吸道敏感者别在卧室长时间使用蚊香。市面还有电蚊拍、蚊帐等其它物理驱蚊法,可以互相搭配。
其实家庭防蚊,关键还是“选对法子、用对方法”,安全比一时的方便更重要。
一次事故,提醒所有人:普通蚊香也能要人命,侥幸心理要不得。你家如果用蚊香,真的得记住医生说的这几点。健康其实藏在很多看似“无害”的小习惯里,只是大多数人并不在意。孩子、老人抵抗力差,风险更高。
无论你平时多讲究,生活中健康安全的底线都不能被忽视。选择安全的驱蚊方式,定期通风排气,才是真的为家人负责。等出事再重视,往往为时已晚。遇到头晕、恶心、意识不清等疑似中毒症状,第一时间开窗通风并送医,别犹豫。
家用蚊香的风险就摆在那,正规产品、科学方法,才是平安一夏的底气。身体出现不适或疑似中毒,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让专业医生根据现场情况给出干预。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家庭日常生活健康指南》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与预防》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科普》
《“蚊香伤人”事件风险评估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一氧化碳中毒临床诊疗指南》
《家庭常见驱蚊产品安全性对比研究》
更新时间:2025-09-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