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家乡文化密码!这节“行走的课堂”让诗经文化在“研学”中“活”起来

#多彩旅行·畅游河北#​#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秋游河北悦山河#

​河间市教育体育局立足“五育并举”教育方针,于11月6日正式启动河间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构建“行走中的课堂”教育新模式,将文化传承、劳动教育、科技创新等多元元素融入实践课程,全方位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此次研学活动由河间市教育体育局主办,河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协办,河间市文化旅游公司、河间市各中小学校承办。

艺术浸润,弦歌不辍的教育新生诗经文化对河间文化城市建设有着重要引领和推动作用。诗经博物馆(河间美术馆)的“非遗传承诗经,赋能乡村振兴”主题展览,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诗意世界的大门。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驻足于一幅幅诗经主题绘画前,从《关雎》到《鹿鸣》,从《七月》到《大明》,传统诗篇通过现代艺术手法焕发新生。让同学们惊叹不已:“原来《诗经》离我们这么近!”

诗经与教育相融合,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中焕发新的力量。这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作品,既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又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诗经》文化的时代价值,在艺术熏陶中,传统文化悄然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叩问府署,诗礼廉风底蕴的源流“升堂——”在河间府署大堂前,随着一声悠长的呼唤,学子们瞬间“穿越”回古代衙署。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同学们从大堂到仪门,从东六科到诗经斋,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河间历史文化探索之旅。

衙署内的楹联匾额、刑具展品,无不诉说着古代的法治精神。在廉政文化展区,“清慎勤”的为官准则通过生动故事深深印入同学们心中。“原来古代的官员也要遵守这么多规矩!”一位同学在参观后感慨道,抽象的廉洁教育在这一刻变得可感可触。

养正书院内,诗经拓印课程正有序展开。同学们仔细聆听《诗经》与河间的渊源故事后,亲手将《诗经》残片拓印在宣纸上。墨香四溢中,“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千古名句在同学们手中焕发新生。这份独特的拓印作品,将成为他们与千年文化对话的永恒见证。



同知署第八展室里,楹联描金体验让同学们屏息凝神。手持特制工具,沿着楹联字迹细心描摹,金粉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一刻,传统工艺的魅力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指尖流淌的文化传承。

庙学习礼,慎终追远的师道初心踏入瀛州书院(河间文庙),时光仿佛慢了下来。大成殿前,同学们换上汉服,学习传统礼仪。宽袍大袖间,是对中华文明的切身感受;躬身行礼时,是对师道尊严的深刻理解。“穿上汉服行礼的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尊师重道’。”一位参与拜师礼的同学这样说。

尊经阁内,幽幽药香引领同学们走进中医药的世界。在了解河间名人刘完素的医学成就后,大家亲手调配药材,制作中草药香囊。艾叶、薄荷的清香中,中医文化的智慧悄然浸润心田。




揖董轩的面塑课上,巧手翻飞间,普通的面团被塑造成栩栩如生的造型。这项非遗技艺的体验,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精妙绝伦。一个个生动的面塑作品,承载着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全新认识。

瀛州怀古,穿越千年的友谊佳话漫步瀛州公园,在叔牙文苑的幽静环境中,同学们聆听了“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不仅让他们理解了真正友谊的含义,更让其为家乡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自豪。

公园内,古老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这堂生动的历史课提供了最佳课堂。同学们在行走中感受历史,在聆听中思考人生,将古人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深秋的银杏叶洒落一地金黄,仿佛为这次文化之旅铺就了一条璀璨的道路。

这份与家乡文化的深度对话,必将激发同学们主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让河间的历史文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旅游   文化   诗经   解锁   课堂   家乡   密码   河间   河间市   拓印   楹联   体育局   河北   衙署   面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