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双补“安神方”!一汤养全身,夜夜好眠、面若桃花

中医常说“气血为人之根本”,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现代人因熬夜、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常陷入气血两虚的困境——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今天分享一道传承千年的气血双补“安神方”,以食养调根本,助你夜夜安眠、面若桃花,焕发由内而外的健康光彩。

一、气血不足的典型表现:你的身体在“报警”**
结合《黄帝内经》与临床观察,气血亏虚者往往有以下症状:
1.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因“血不养心”导致心神不宁。
2. **面色黯淡**:气血无法上荣于面,皮肤干燥无华,甚至出现黄褐斑。
3. **疲劳乏力**:稍动即累,头晕眼花,中医称“气虚则懒”。
4. **月经不调**:女性经量少、周期紊乱,伴随痛经,此为“血海空虚”之象。

若长期忽视,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早衰等问题。而传统食疗讲究“药补不如食补”,以下这道汤方正是调和气血的经典之选。

*二、千古名方“四物汤”的升级版:养颜安神一汤足矣**
在四物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补血基础上,加入安神健脾的食材,形成全方:
- **核心药材**:
- **当归**(10克):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被誉为“血家圣药”。
- **黄芪**(15克):补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与当归配伍即为“当归补血汤”。
- **龙眼肉**(8颗):养心安神,改善失眠健忘,尤适合思虑过度者。
- **红枣**(5枚):健脾和胃,促进造血功能,使补血更高效。
- **茯苓**(10克):宁心安神,利水渗湿,化解滋补品的滋腻感。

搭配食材**:
可加入乌鸡或排骨500克,增强滋补效果;生姜3片去腥,枸杞少许平衡药性。

做法**:
1. 肉类焯水后与药材同入砂锅,加水没过食材。
2. 大火煮沸转小火慢炖1.5小时,出锅前加盐调味。
3. 每周饮用2-3次,连续一月可见明显改善。

三、科学解析:为何此汤能“养全身”?**
1. **补血机制**:
当归中的阿魏酸、黄芪多糖能刺激骨髓造血,提升红细胞数量;红枣富含铁和环磷酸腺苷,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2. **安神原理**:
龙眼肉含皂苷类物质,调节5-羟色胺水平;茯苓中的三萜类化合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兴奋改善睡眠。
3. **美容效应**:
气血充盈后,皮肤毛细血管供氧增加,胶原蛋白合成加速,自然呈现“面若桃花”之态。

四、三类人群尤其适用**
1. **产后女性**:分娩耗气伤血,此汤可加速恢复,预防脱发、畏寒。
2. **脑力劳动者**:长期用脑过度导致心脾两虚,汤中龙眼、茯苓可缓解健忘、心悸。
3. **更年期女性**:调和阴阳,减轻潮热、失眠等更年期综合征。

**禁忌**:感冒发热、阴虚火旺(舌红少苔)者不宜;糖尿病患者可去红枣,改用山药替代。

五、增效搭配:内外兼修效果翻倍**
1. **外养法**:
- 睡前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增强补气血功效。
- 晨起干梳头100次,促进头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色。
2. **日常习惯**:
- 避免熬夜(23点前入睡),因子时是肝血更新的黄金时段。
- 适度运动如八段锦、瑜伽,推动气血运行。

六、真实案例与医家点评**
分享案例:一位35岁女性,长期失眠伴月经量少,连服此汤一月后,睡眠时间从每晚4小时延长至7小时,面色由暗黄转为红润,经期恢复正常。教授指出:“此方胜在平和,补而不滞,适合现代人虚不受补的体质。”



气血双补非一日之功,需耐心调理。这道汤方集“补血、安神、健脾”于一体,既是食疗,亦是文化传承。坚持饮用,配合规律作息,方能告别“黄脸婆”称号,重拾“肤如凝脂,神采奕奕”的健康状态。记住:美丽,从来都是由内而外的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养生   气血   桃花   全身   当归   面色   茯苓   红枣   养心   黄芪   羟色胺   小时   健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