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女首富交出最差成绩单!中国最大玻尿酸企业欲靠反腐突围


文/刘工昌


2025年5月初华熙生物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今年一季度,公司营收降速创单季最差记录,利润延续下滑趋势。


此前,华熙生物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减少11.6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滑70.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78.13%。单看四季度,净利润为-1.88亿元,同比下滑340.24%,上一年这个数字为正的2026万元,由盈转亏。



事实上净利润方面华熙生物这几年一直呈直线下跌趋势。



但过去一年是华熙生物2019年上市以后交出的最差“成绩单”:营收首次两位数下滑、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均为上市后新低。对比2024年与2022年业绩,华熙生物的营收从63.59亿元减少到53.7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8.71亿元下滑至1.74亿元,销售净利率从15.12%下滑约12个百分点至3.14%。


净利润骤降的直接表现



华熙生物有三大业务,即原料业务(主要是透明质酸)、医疗终端业务(医美、医药业务)、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又称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其中后者占比,一度超过7成。



财报数据显示,原料产品方面,2024年其原料产品得收入12.36亿元,同比增长9.47%,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3.06%,期间毛利率为65.57%,同比增长0.86%。


年报显示,2024年,其国内和国际市场原料销售收入均有增长,其中国际市场原料实现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7.65%,占公司原料业务销售收入的49.19%,其中美洲、欧洲、东南亚等地销售收入实现持续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20%。


医疗终端产品方面,2024年医疗终端产品录得收入14.40亿元,同比增长32.03%,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6.85%,期间毛利率为84.37%,同比增长2.27%。


华熙生物在年报中提到,2024年,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10.73亿元,同比增长43.57%。其中公司差异化优势品类微交联润致娃娃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润致填充剂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


而其营收与利润最大的板块功能性护肤品却出现了下滑。年报显示,华熙生物2024年净利润的降幅远超营收,核心原因在于其“现金牛”业务——功能性护肤品遭遇大幅下降。


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销售收入37.57亿元,同比下滑18.45%;2024年,销售收入25.69亿元,进一步下滑31.62%。关于其毛利净利没有披露,但毫无疑问,其总体净利润的下滑与其主业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净利润下滑有关。


同时华熙生物的管理与销售费用也在大幅攀升。


2024年,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为24.6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5.88%。


图片来源:2024年年报


这也导致公司管理费用激增。2024年,华熙生物的管理费用为6.58亿元,同比增长33.77%。


2019年至2024年,华熙生物年度管理费用总额及增速。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


其中,因管理变革的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导致职工薪酬同比增加4398万元至2.78亿元。


具体来看,2024年,董事长、总经理赵燕的报酬总额为222.82万元,相比2023年增加20.33万元;副总经理刘爱华报酬总额为335.04万元,增加152.95万元;董事、副总经理郭学平报酬总额为343.18万元,增加248.51万元;董事、副总经理郭珈均报酬总额为622.13万元,增加529.6万元;董事、业务副总裁樊媛、邹松岩报酬总额分别增加245.12万元、135.91万元至331.41万元、198.60万元等。


2024年,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合计占总营收的58.14%,较前一年增加了3.26个百分点。


2024年,华熙生物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8.68%。华熙生物表示,2024年,公司在研项目310个,研发投入合计4.66亿,同比增长4.46%,②


至此我们终于发现,2024华熙生物利润暴跌的背后,除了其主业“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出现下滑外,攀升的管理与销售费用引发的成本失控是主因。一家公司,当其销售与管理费用合计占总营收的58.14%,这家公司还想盈利当属痴心。


年报反映出的问题



主业跳水,表明在功能护肤品赛道的华熙生物,护城河并没有想象的深。


另外销售与管理费用的如此攀升也极不正常,反映出其管理机制可能出了问题。


2024年以来,华熙生物七位高管职位相继发生变动,其中五位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比如,原核心技术人员马守伟、副总经理刘爱华、原核心技术人员栾贻宏均等。2025年初,首席科学家郭学平退休,进一步削弱技术壁垒。


这背后,可能又跟公司的内部管理有关。


2025年3月3日晚,华熙生物发布了一篇题为《从严治理组织、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赵燕内部讲话全文》的文章,其中,将内部反腐摆上了公众面前。


“鉴于企业管理之前的宽松风气,内部滋生了非常多的问题,今年公司已开始了‘刮骨疗毒’,对于历史问题我们绝不姑息放纵,所有贪腐人员无论职务高低,必须在3月31日前交代问题、递交辞呈。”


一方面,公司承认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另一方面,这一轮掀起的反腐风暴,也预示着公司内部的动荡和混乱。③


管理失控随即引发了现金流危机与对底层员工的压榨。


截至2024年9月底,其货币资金仅剩5.12亿元,同比减少54.62%;应付账款达7.87亿元,这意味着短期偿债能力出现问题。


管理失控对底层员工却是异常苛刻。


2022年11月,据凤凰网科技报道,爆料员工提供的举报文件显示,2020年7月,赵燕指挥公司相关人员要求持有股票的早期员工将公司股票以90元/股的价格转让于她。该文件还称,赵燕在会上公开表示,股票卖给她可以继续留在公司工作,否则在2020年11月6日后(员工股票解禁日)必须离开公司,股票解禁后,GP不会帮助该类员工顺利减持。


根据爆料,解禁前夕的2020年9月,为了保住工作,部分员工将股份以90元每股的价格卖给了由赵燕控制的鸿汇翔公司,所需2亿元左右的资金由赵燕控制的公司用金融机构的贷款付给鸿汇翔公司。华熙生物相关负责人称,“前员工的举报对象是华熙国际,它是一家独立的公司,不是上市公司自身。监管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审查结果,没有任何处罚说明公司是没有问题的。”④


最讽刺的是,公司实控人要求华熙生物员工将股票以90元/股的价格转让,而当时的股价约140元/股。但如今,华熙生物的股价已经跌破了50元。⑤


华熙生物当前股价已跌破50元,表面看员工“逃过一跌”,但法律上胁迫行为的违法性不因结果改变。该事件绝非简单的“员工因股价下跌因祸得福”,而是暴露了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强势地位剥削压制员工、漠视公司治理的乱象。从长远看,此类事件可能影响企业ESG评级,加剧人才流失,造成长期品牌损害。


逆袭的“玻尿酸女王”



1988年,生物系教师赵燕毅然辞职南下海南,凭借倒卖冰箱赚取第一桶金。2000年,她收购濒临破产的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创立华熙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法量产透明质酸(玻尿酸),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玻尿酸原料供应商。


2018年,华熙生物进军C端市场,推出“润百颜”玻尿酸次抛原液,年均增速超100%,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曾贡献60%营收,一度占据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40%的份额。2019年,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2021年市值一度突破1500亿元,被誉为“医美茅台”。赵燕也以565亿元身家登顶山东女首富,被誉为“玻尿酸女王”。


但仅仅4年后的现在(2025年4月30日),其股价只有235.25亿,市值蒸发超1200亿元。


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之王”,这也是其后续向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拓展的关键。2024年,华熙生物将“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


过去几年,华熙生物这一关键板块的收入下滑趋势非常明显,增速在2024年已降至新低。⑥



华熙生物的故事,始于透明质酸。这种早期被称为“天然保湿因子”的物质,早在1934年就被美国科学家发现,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国内才通过鸡冠提取法实现小规模生产。然而因成本高昂无法推广。在透明质酸产业四次产业革命中,华熙生物引领了其中的三次产业革命,作为企业引领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华熙生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生产透明质酸,将成本降低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一突破不仅让透明质酸走入寻常百姓家,也让华熙生物在2007年就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生产和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但这只是开始。2011年,华熙生物实现了对透明质酸分子量的精准控制,开启了第二次产业革命。小分子透明质酸可用于癌症靶向治疗,大分子透明质酸则具有抗炎潜力,这一技术突破让透明质酸的应用领域从医美扩展到医疗。第三次革命发生在2018年,华熙生物利用合成生物技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透明质酸,再度将其应用大大延伸至各类新型领域。


华熙生物最早凭借着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玻尿酸这一颠覆性的方式,华熙生物跃升为世界第一的玻尿酸供应商。


如果说原料生产为华熙生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么2018年从B端切换到C端,则是华熙生物晋升为玻尿酸巨头的开始——2018年,华熙生物推出了国内首个玻尿酸次抛原液“润百颜”,颇具创造性的使用方式让产品在推出后便大获成功,很快销售额就突破了10亿。


尝到了甜头后,华熙生物开始主攻C端。除了润百颜,华熙生物还陆续推出了抗衰老护肤品牌夸迪、针对油性肌肤的BM肌活,以及专为敏感肌肤设计的米蓓尔。


据财报显示,2018—2022年,华熙生物的营收增速分别为54.41%、49.29%、39.63%、87.93%和28.53%,营收则从12.63亿跃升至63.59亿。


不过,进入2023年后,随着玻尿酸的逐步普及,华熙生物的产品越来越“难卖”了。


而资本市场对这样一家挣“辛苦钱”的化妆品企业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最高点313.1元/股相比,如今股价已经跌去超过七成,市值则缩水超1200亿;再看机构持仓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华熙生物的基金持仓家数仅剩下7家,持仓股数为2212万股,持股数量大幅减少了1615万股,下降比例高达8.15%。


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其之所以会沦落到今天的地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C端没能及时建立起护城河。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一玻尿酸供应商,华熙生物早已打通了上下游,但可惜的是——在转型C端之后,华熙生物却并没有发挥自身优势,反而还转向了“营销驱动”的模式。


目前华熙生物的主要营收仍来自功能性护肤品、医疗终端和原料产品三大产品,关于玻尿酸功能性食品的“其他”一项占比不到2%。


“每日资本论”认为,华熙生物要快速重获资本市场的信心,至少需破解三重难题: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从“成分贩子”到“解决方案商”的转变。其医疗终端业务的增长,向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转型是可行路径。


同步,合成生物技术的布局需加速商业化。例如麦角硫因(抗衰成分)的纯度突破99%、成本大幅降低,若能快速推向市场,或可复制玻尿酸的成功。


重构现金流管理体系也是重中之重。短期来看,华熙生物需优先解决流动性危机。削减非核心投入(如功能性食品业务)、优化存货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回收是当务之急。长期而言,应建立研发投入与市场回报的动态平衡机制,避免“为创新而创新”的财务黑洞。


从旁观者视角来看,华熙生物遭遇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存在管理不到位、野蛮生长后遗症的问题。但更深层的挑战在于组织文化的重塑——如何从“野蛮生长”的创业团队蜕变为高效协作的现代企业?引入IBM咨询团队梳理流程仅是第一步,关键在于建立“容错但不纵容”的创新机制,同时通过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⑦


面对困境反腐突围



大投入的研发与“刮骨疗毒”的反腐。


华熙生物同行业中保持研发投入第一:从糖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华熙生物在美妆行业的研发投入一直是处于第一的位置。



具体来看,其发力的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落在护肤业务上,具体表现在至少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华熙生物拥有领先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和酶切法等,可实现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和精准分子量控制。


第二,其发现透明质酸等糖类物质可激活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信号通路,刺激胶原蛋白产生。


第三,华熙生物能够快速将糖生物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


第四,华熙生物的六大研发平台,为护肤产品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



如今的华熙生物已经是一家全产业链平台企业,集合了从B-B到B-B-C的再到进军C端的大业务,打通了从原料到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⑧


2025年3月3日,赵燕在总裁办公会发表“铁腕讲话”,掀起反腐风暴:所有涉贪人员须在3月31日前主动交代问题并辞职,否则移交司法部门。⑨


转战合成生物



2023年,华熙生物提出主动对功能性护肤品旗下各大品牌进行阶段性调整。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已将“个人健康消费品事业线”更名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事业线”。对于上述调整,华熙生物方面告诉时代财经,“(这)意味着华熙生物将业务重心更加精准地聚焦于皮肤科学领域,致力于将前沿的生物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切实有效的护肤产品。”⑩


但今天,无论玻尿酸还是护肤品,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华熙生物转向了合成生物。


合成生物是一个比玻尿酸大的多的故事。麦肯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1000亿美元。


华熙生物正在基于合成生物探索透明质酸在再生医学和衰老干预中的应用,实现抗衰活性物质的规模化生产。


然而,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合成生物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瓶颈——中试转化。中试是连接基础研究与规模化生产的关键环节,但因其成本高、风险高,许多科研机构和初创企业望而却步。


华熙生物看到了这一市场痛点,并决定投入数十亿重金打造全球最大的中试成果转化平台。2024年,华熙生物在天津落成了这一平台,拥有64条中试生产线,涵盖医药级、护肤品级、食品级等多种生物活性物原料的中试及小规模商业化生产。⑪


华熙生物在此基础上展示了其阶段性成果。


2023年,华熙生物旗下子公司华熙厚源成功推出BloomStem™品牌细胞培养基,填补了国内无动物源成分干细胞培养基的空白,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关键工具。


2023年底,由华熙生物筹建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聚焦生物医用新材料、干细胞培养基及其衍生物、以及hiPSC(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再生与转化三大研究方向,进一步夯实了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基础。


进入2024年,华熙生物启动了大规模的变革,包括组织架构升级、薪酬体系变革、供应链改造等,其业务变革逻辑,始终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命质量。


华熙生物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时拥有三类不同切割类透明质酸酶的企业,从产业端延伸到研发端,掌握了透明质酸酶研究的制高点。这意味着其在透明质酸酶领域独占鳌头;另外华熙生物创建了最全的透明质酸寡糖库,在无菌HA领域同样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应用领域被大大延展。


如在隐形眼镜护理液领域,2005年前,华熙生物基于自身应用基础研究向美国博士伦研发中心提供玻尿酸样品和功效数据。在博士伦润明水凝护理液出现染菌问题时,华熙生物提出将透明质酸添加至护理液的构想,并与美国博士伦研发中心联手进行项目合作和产品开发,历时2年开发出使用透明质酸系列隐形眼镜护理液产品,在计生领域,华熙生物则用玻尿酸替代硅油,开发出Hyadom透明质酸润滑液,该产品不仅具有优良的润滑感,还能给予私密部位水润滋养,安全、易清洗,更利于女性生殖健康。


在食品领域,华熙生物对透明质酸(HA)入食的研究已有20余年。2004年,公司在国内率先启动透明质酸钠新食品原料申报工作,2021年获批可用于普通食品添加。同年,华熙生物推出黑零、水肌泉等添加HA的功能性食品,打开国内HA食品市场大门。


华熙生物与哈佛大学展开合作,重点研究透明质酸对肠道免疫系统的影响,发现HA能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抗病能力、促进肠道上皮细胞产生抗菌肽等,对肠道健康大有益处。为此,华熙生物研发出系列含HA的功能性食品和营养补充剂,满足人们多样的健康需求。


此外,在护肤品领域,华熙生物利用领先的微生物发酵和酶切技术,实现了透明质酸的规模化生产与精准分子量控制,生产出的小分子透明质酸能直达真皮层,为皮肤细胞补水保湿。⑫


上述体现了华熙生物的战略转向:华熙生物的未来押注于两大方向:合成生物技术:推动胶原蛋白、依克多因等新原料研发,2024年已获5个二类医疗器械证,布局术后修复市场;AI赋能的生命科学:通过算法优化生物合成路径,缩短研发周期,抢占抗衰老赛道。⑬


但目前摆在华熙生物面前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其最大的营利性业务“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面临激烈竞争呈现日趋下滑趋势,而对此采取的主要措施不是修更高的技术护城河,而是加大销售与管理费用,导致巨额亏损增加。至于其在合成生物和Ai赋能方面看似对外画了一个不错的饼,但因其商业化应用迟迟没有落地,导致资本市场对其渐渐失去了信心。


[引用]

①(环球网产业观|2025年一季度净利腰斩,华熙生物陷下滑困境2025年05月03日)

②(全面透视华熙生物“变革阵痛期”,公司回应:逐步解决关键运营管理问题半岛都市报2025-04-17)

③(华熙生物开启“反贪风暴”:所有贪腐人员月底前交代问题并辞职,否则移交司法部门金融界2025-03-04)

④(华熙生物“举报门”反转?有员工称强制回收股票不实,监管审查结果或已出具2022-11-1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⑤(中国最大的玻尿酸公司,崩了!新浪财经2025-04-11(转自:泡财经))

⑥(“医美三剑客”的竞争、需求与策略之困北京商报2025-04-13记者王寅浩)

⑦(市值蒸发超千亿的华熙生物亟需从医美新品中和组织变革的阵痛里,找到下一个10年的答案。2025-03-14每日资本论)

⑧(深度解码华熙生物:TA何以与众不同?!山东商报速豹新闻2025-01-25转自《中国香妆》公众号)

⑨(医美巨头华熙生物掀“反腐风暴”2025-03-05每日经济新闻)

⑩(1200亿灰飞烟灭,玻尿酸巨头崩了2024-12-14转自:信鸽数据)

⑪(华熙生物持续扩张,从10亿级到60亿级,业务变革开启新篇章视界之窗2024-12-22)

⑫(聚焦生物科技,华熙生物的技术深耕与突破金融界2025-01-24)

⑬(华熙生物:从“玻尿酸帝国”到“刮骨疗毒”的生死劫2025-03-14本文源自:金融界作者:小盈)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标签:财经   尿酸   山东   成绩单   最差   首富   企业   生物   业务   公司   护肤品   功能   净利润   原料   员工   管理费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61893.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5593号

Top